车辆前部构造以及车辆的铰链罩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10314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210366011.2

    申请日:2012-09-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1 B62D25/1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前部构造以及车辆的铰链罩安装方法,能够防止在挡风玻璃的玻璃外观面上夹入土沙等,并且即使发生振动也能够避免发生损伤和异响。本发明的车辆前部构造,在车辆(10)的封闭发动机室(13)的发动机罩(16)与挡风玻璃(18)之间所具有的前围上板(24)的侧端部(53)上配置有铰链罩(27),该铰链罩覆盖挡风玻璃(18)的下端角落部(18a)、且从发动机罩(16)与前围上板(24)之间的间隙(S1)遮蔽机罩铰链(26),铰链罩(27)具有后方固定部(72),该后方固定部(72)从前围上板(24)的侧端部(53)向车辆后方延伸,且被支承在沿挡风玻璃(18)的侧部下表面(41)以及侧部端面(42)的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密封部件(44)上。

    前保险杠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90161A

    公开(公告)日:2005-03-09

    申请号:CN200410057374.3

    申请日:2004-08-26

    Inventor: 田中启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52 B60R2019/527

    Abstract: 一种前保险杠,具有其中以对齐的方式设有数个开口部分(31)的格栅(1)。而且,在相应的开口部分中形成壁部分(50),从而使每一壁部分在限定格栅(21)的开口部分(30)的框架部分(31)的下部(47)上向上竖立,且上边缘部分(48)与所述框架部分(31)的上部(49)形状一致。由于壁部分(50)与框架部分(31)的上部(49)重叠,所以从向上倾斜的位置观察车辆时,人的视线受到遮挡。

    汽车的车身构造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910207B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210245447.6

    申请日:2012-07-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4 B62D25/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的车身构造。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提高前挡泥板与前柱上部件连接的部分的刚性。形成在前挡泥板(15)的后缘和前柱下部件(13)的车宽方向外表面之间的间隙被从车轮室侧插入的合成树脂制的外罩(16)封闭。在外罩(16)的主体部(17)的上端设置朝向前柱上部件(12)的下端延伸的上方延伸部(18),在上方延伸部(18)的车宽方向外表面形成与前挡泥板(15)的突出部(15a)的车宽方向内表面抵接的加强肋(18e),所以,能够使施加在前挡泥板(15)的突出部(15a)上的压力经由外罩(16)的加强肋(18e)向前柱下部件(13)传递,由此,无需追加特别的加强部件就能够提高前挡泥板(15)的突出部(15a)的面刚性。

    汽车的车身构造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897226B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210206364.6

    申请日:2012-06-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82 B62D25/16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的车身构造,能够提高保险杠外观件的轮拱的下部的美观性。与保险杠外观件(12)的轮拱(12a)相面对的叶子板内衬(17)在比内周壁(17a)的靠车宽方向外侧部分设有倒扣部(19),该倒扣部(19)具有:从内周壁(12a)向径向内侧鼓出并与保险杠外观件(12)的轮拱(12a)的下端重合的下部侧壁(17d);与下部侧壁(17a)的上方相连并从内周壁向径向外侧鼓出的上部侧壁(17b);从上部侧壁(17b)的前端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并被固定在保险杠外观件(12)的内表面上的凸缘(17c),由此,不仅能够通过下部侧壁(17d)使保险杠外观件(12)的下端的板厚增加而提高美观性,而且还能够通过上部侧壁(17b)使凸缘(17c)的位置从轮拱(12a)向径向外侧离开而难以看到用于固定凸缘(17c)的卡销(20),从而美观性提高。

    紧固部件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20091C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510069491.6

    申请日:2005-04-30

    Abstract: 一种紧固部件,可得到强夹持力。本发明的紧固部件包括:合成树脂制的销(1)、合成树脂制的衬套构件(11)、以及金属制的夹持体(21)三部分,销具有头部(2)与轴部(3),衬套构件具有法兰部(12)与主体部(13),夹持体具有夹持面(22)与导向面(23),在销的轴部形成有空处(7),用于以可转动的方式枢轴支承上述夹持体、并使夹持体的前端部(21a)朝向外方突出,在衬套构件的主体部(13)形成有开口窗(17),供夹持体的前端部(21a)进出;由此,可用合成树脂制的衬套构件的法兰部和金属制夹持体的夹持面来夹持被固定物(P1、P2),因此具有从合成树脂与金属得到的强夹持力,从而可进行牢固地固定。

    汽车的车身前部构造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887173B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210181141.9

    申请日:2012-05-31

    Inventor: 田中启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4 B60Q1/0408 B60Q1/0433 B60Q1/044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能够将彼此相邻配置的发动机罩、头灯以及前保险杠高精度地固定以使得这些部件之间的间隙的大小均匀。将具有发动机罩安装基准(15f)、头灯安装基准(15e)以及前保险杠安装基准(15g)的定位托架(15)固定在前隔框(18、20)上,因此,通过定位托架(15)的发动机罩安装基准(15f)、头灯安装基准(15e)以及前保险杠安装基准(15g)分别对发动机罩、头灯(13)以及前保险杠格栅(12)的上梁(21)进行定位并固定,由此,能够在发动机罩、头灯(13)以及前保险杠格栅(12)集合的部分处高精度地管理相互间的间隙的大小从而提高外观性。

    汽车的车身构造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10207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210245447.6

    申请日:2012-07-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4 B62D25/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的车身构造。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提高前挡泥板与前柱上部件连接的部分的刚性。形成在前挡泥板(15)的后缘和前柱下部件(13)的车宽方向外表面之间的间隙被从车轮室侧插入的合成树脂制的外罩(16)封闭。在外罩(16)的主体部(17)的上端设置朝向前柱上部件(12)的下端延伸的上方延伸部(18),在上方延伸部(18)的车宽方向外表面形成与前挡泥板(15)的突出部(15a)的车宽方向内表面抵接的加强肋(18e),所以,能够使施加在前挡泥板(15)的突出部(15a)上的压力经由外罩(16)的加强肋(18e)向前柱下部件(13)传递,由此,无需追加特别的加强部件就能够提高前挡泥板(15)的突出部(15a)的面刚性。

    前保险杠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301203C

    公开(公告)日:2007-02-21

    申请号:CN200410057374.3

    申请日:2004-08-26

    Inventor: 田中启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52 B60R2019/527

    Abstract: 一种前保险杠,包括格栅(1),该格栅包括限定以对齐方式设置的数个开口部分(30)的多个框架部分。而且,每一壁部分在相应框架部分(31)的下部(47)的后侧垂直向上地延伸,且所述壁部分延伸到所述格栅的开口部分中,所述壁部分的上边缘部分(48)与所述框架部分(31)的上部(49)形状一致。由于壁部分(50)与框架部分(31)的上部(49)重叠,所以从向上倾斜的位置观察车辆时,人的视线受到遮挡。

    汽车的车身构造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897225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210206347.2

    申请日:2012-06-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61 B62D25/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的车身构造,将叶子板内衬从叶子板的轮拱简单地掀起来进行头灯的维修。当从叶子板内衬(17)的内侧通过手指对掀起区域(17j)的手指放置部(17m)的舌片(17o)进行推压时,以树脂铰链部(17p)为支点,舌片(17o)向外侧打开,所以,通过将手指勾在此处并拉拽就能够使掀起区域(17j)弹性变形而从叶子板(13)掀起。在将掀起区域(17j)掀起后,与叶子板(13)之间形成有间隙(α),所以,能够从该间隙(α)插入手来进行头灯的维修。由此,无需将整个叶子板内衬(17)拆下,缩短了作业时间。而且,在将手指插入到手指放置部(17m)并拉拽时,由于是从树脂铰链部(17p)侧向狭缝部(17n)侧插入,所以,舌片(17o)的前端不会咬住手指,提高了作业性。

    汽车的车身构造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97225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206347.2

    申请日:2012-06-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61 B62D25/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的车身构造,将叶子板内衬从叶子板的轮拱简单地掀起来进行头灯的维修。当从叶子板内衬(17)的内侧通过手指对掀起区域(17j)的手指放置部(17m)的舌片(17o)进行推压时,以树脂铰链部(17p)为支点,舌片(17o)向外侧打开,所以,通过将手指勾在此处并拉拽就能够使掀起区域(17j)弹性变形而从叶子板(13)掀起。在将掀起区域(17j)掀起后,与叶子板(13)之间形成有间隙(α),所以,能够从该间隙(α)插入手来进行头灯的维修。由此,无需将整个叶子板内衬(17)拆下,缩短了作业时间。而且,在将手指插入到手指放置部(17m)并拉拽时,由于是从树脂铰链部(17p)侧向狭缝部(17n)侧插入,所以,舌片(17o)的前端不会咬住手指,提高了作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