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37206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1980024404.5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2418 , H01M8/0258 , H01M8/1004
Abstract: 在燃料电池(10)中,在构成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22a、22b)的阴极电极(28)与空气供给层(70)之间设置覆盖阴极电极(28)的阴极侧多孔膜(54)。此外,在阴极侧多孔膜(54)上形成有呼吸孔(66),在空气供给流路(78a、78b)中流通的空气从该呼吸孔(66)通过而被供给至阴极电极(28)。
-
公开(公告)号:CN111937206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980024404.5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2418 , H01M8/0258 , H01M8/1004
Abstract: 在燃料电池(10)中,在构成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22a、22b)的阴极电极(28)与空气供给层(70)之间设置覆盖阴极电极(28)的阴极侧多孔膜(54)。此外,在阴极侧多孔膜(54)上形成有呼吸孔(66),在空气供给流路(78a、78b)中流通的空气从该呼吸孔(66)通过而被供给至阴极电极(28)。
-
公开(公告)号:CN111989810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1980024197.3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2465 , H01M8/0202 , H01M8/0263 , H01M8/1004 , H01M8/1007 , H01M8/2418 , H01M8/04119
Abstract: 在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22a、22b)中,以阳极电极(26)的一部分隔着电解质膜(24)与相邻的两个阴极电极(28)中的一个阴极电极的一部分相向,并且另一部分隔着形成于电解质膜(24)的连接部(44)与剩余的一个阴极电极(28)的一部分相向的方式进行交错配置。燃料电池(10)还具有燃料气体供给层(86),所述燃料气体供给层形成有用于使向阳极电极(26)供给的燃料气体流通的燃料气体供给流路(96)。该燃料气体供给层(86)的处于燃料气体供给流路(96、96)彼此之间的壁部隔着阳极电极(26)与连接部(44)重叠。
-
公开(公告)号:CN111584881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010100025.4
申请日:2020-02-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88 , H01M8/008 , H01M8/0297 , H01M8/1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及燃料电池,可利用一个激光振荡器无需高精度的控制而形成适当的互联体部。所述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狭缝形成步骤,在第一电极上形成第一狭缝;电解质膜层叠步骤,在第一电极上层叠电解质膜;IC形成步骤,在电解质膜上形成互联体部;第二狭缝形成步骤,在第二电极上形成第二狭缝;第二电极层叠步骤,使第二电极层叠于电解质膜;以及侧缘部去除步骤,以经由第一狭缝将第一电极分割为多个的方式且以经由第二狭缝将第二电极分割为多个的方式,除去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的侧缘部。
-
公开(公告)号:CN111584881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100025.4
申请日:2020-02-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88 , H01M8/008 , H01M8/0297 , H01M8/1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及燃料电池,可利用一个激光振荡器无需高精度的控制而形成适当的互联体部。所述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狭缝形成步骤,在第一电极上形成第一狭缝;电解质膜层叠步骤,在第一电极上层叠电解质膜;IC形成步骤,在电解质膜上形成互联体部;第二狭缝形成步骤,在第二电极上形成第二狭缝;第二电极层叠步骤,使第二电极层叠于电解质膜;以及侧缘部去除步骤,以经由第一狭缝将第一电极分割为多个的方式且以经由第二狭缝将第二电极分割为多个的方式,除去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的侧缘部。
-
公开(公告)号:CN112020786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980024254.8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2465 , H01M8/1004 , H01M8/0204 , H01M8/0297 , H01M8/0202 , H01M8/2418
Abstract: 在构成燃料电池(10)的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22a、22b)中,以阳极电极(26)的一部分隔着电解质膜(24)与相邻的两个阴极电极(28)中的一个阴极电极的一部分相向且另一部分隔着形成于电解质膜(24)的连接部(44)与剩余一个阴极电极(28)的一部分相向的方式进行交错配置。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22a、22b)被封入由覆盖阳极电极(26)的阳极侧多孔膜(52)与覆盖阴极电极(28)的阴极侧多孔膜(54)接合而成的层压层(56)内。
-
公开(公告)号:CN111937205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980024391.1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2404 , H01M8/0202 , H01M8/0258 , H01M8/2418 , H01M8/2432 , H01M8/249
Abstract: 燃料电池(10)具有各个阴极电极(28)彼此隔着氧化剂气体供给层(70)相向的第1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22a)、第2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22b)。所述氧化剂气体供给层(70)具有第1凸部(72)和第2凸部(74),其中,所述第1凸部对构成第1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22a)的电解质膜(24)的连接部(44)进行推压;所述第2凸部对构成第2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22b)的电解质膜(24)的连接部(44)进行推压。
-
公开(公告)号:CN112020786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1980024254.8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2465 , H01M8/1004 , H01M8/0204 , H01M8/0297 , H01M8/0202 , H01M8/2418
Abstract: 在构成燃料电池(10)的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22a、22b)中,以阳极电极(26)的一部分隔着电解质膜(24)与相邻的两个阴极电极(28)中的一个阴极电极的一部分相向且另一部分隔着形成于电解质膜(24)的连接部(44)与剩余一个阴极电极(28)的一部分相向的方式进行交错配置。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22a、22b)被封入由覆盖阳极电极(26)的阳极侧多孔膜(52)与覆盖阴极电极(28)的阴极侧多孔膜(54)接合而成的层压层(56)内。
-
公开(公告)号:CN111937205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1980024391.1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2404 , H01M8/0202 , H01M8/0258 , H01M8/2418 , H01M8/2432 , H01M8/249
Abstract: 燃料电池(10)具有各个阴极电极(28)彼此隔着氧化剂气体供给层(70)相向的第1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22a)、第2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22b)。所述氧化剂气体供给层(70)具有第1凸部(72)和第2凸部(74),其中,所述第1凸部对构成第1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22a)的电解质膜(24)的连接部(44)进行推压;所述第2凸部对构成第2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22b)的电解质膜(24)的连接部(44)进行推压。
-
公开(公告)号:CN111989810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980024197.3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2465 , H01M8/0202 , H01M8/0263 , H01M8/1004 , H01M8/1007 , H01M8/2418 , H01M8/04119
Abstract: 在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22a、22b)中,以阳极电极(26)的一部分隔着电解质膜(24)与相邻的两个阴极电极(28)中的一个阴极电极的一部分相向,并且另一部分隔着形成于电解质膜(24)的连接部(44)与剩余的一个阴极电极(28)的一部分相向的方式进行交错配置。燃料电池(10)还具有燃料气体供给层(86),所述燃料气体供给层形成有用于使向阳极电极(26)供给的燃料气体流通的燃料气体供给流路(96)。该燃料气体供给层(86)的处于燃料气体供给流路(96、96)彼此之间的壁部隔着阳极电极(26)与连接部(44)重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