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10748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158777.0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侧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S1、建立下垂控制作用下的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直流侧系统方程和控制方程;S2、在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稳态运行点处线性化,得到数学模型的线性化稳定性分析模型,并得出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受扰后直流电流变化量与直流电压变化量之间的传递函数;S3、基于传递函数导出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稳定判据;S4、基于稳定判据判断当前的电气参数下设定的下垂参数是否处于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稳定范围:若超出范围,则调整控制器参数和/或改变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点;否则,无需处理。该方法实现了直流电网稳定性的快速判别,便于电力系统运行人员设计或调整控制器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2510748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110158777.0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侧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S1、建立下垂控制作用下的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直流侧系统方程和控制方程;S2、在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稳态运行点处线性化,得到数学模型的线性化稳定性分析模型,并得出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受扰后直流电流变化量与直流电压变化量之间的传递函数;S3、基于传递函数导出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稳定判据;S4、基于稳定判据判断当前的电气参数下设定的下垂参数是否处于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稳定范围:若超出范围,则调整控制器参数和/或改变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点;否则,无需处理。该方法实现了直流电网稳定性的快速判别,便于电力系统运行人员设计或调整控制器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1832196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958551.4
申请日:2020-09-14
Applicant: 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换相换流器直流故障分析模型建模方法,包括:S1、对含有电网换相换流器的直流系统,获得电网换相换流器和电网在直流故障前的工作状态;S2、对电网换相换流器控制中的非线性部分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化;S3、建立故障分析模型并计算故障电流频域表达式;S4、用电阻电容串联电路对电网换相换流器定电流控制对直流故障电流的作用进行等效建模。本发明的电网换相换流器直流故障分析模型建模方法,可以计算直流电网故障初期短路电流的解析解,可以定量分析定电流控制对直流故障电流的作用在故障初期对短路电流的影响,得出故障分析的一般化结论;本发明在不同的故障电阻和直流电抗器、控制参数和运行条件下均具有较高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103973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1304991.4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风电场频率支撑的最优下垂控制增益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双馈感应风机的有功功率输出模型,计算出风机的有功功率;S2、建立系统在频率波动情况下的风电场风机的最优转子电角速度模型;S3、基于步骤S2建立的最优转子电角速度模型,得出最优下垂控制增益与最优转子电角速度值之间的关系;S4、计算双馈感应风机的下垂控制回路的最优下垂控制增益。本发明建立了最优转子电角速度优化模型,通过最优转子电角速度设定提升其转子电角速度,制定最优下垂控制增益,可以在不启动桨叶角控制系统的情况下调节风电场有功输出水平,这样不但可以实现频率支撑的功能,而且可以实现风电场风能捕获的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2103973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1304991.4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风电场频率支撑的最优下垂控制增益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双馈感应风机的有功功率输出模型,计算出风机的有功功率;S2、建立系统在频率波动情况下的风电场风机的最优转子电角速度模型;S3、基于步骤S2建立的最优转子电角速度模型,得出最优下垂控制增益与最优转子电角速度值之间的关系;S4、计算双馈感应风机的下垂控制回路的最优下垂控制增益。本发明建立了最优转子电角速度优化模型,通过最优转子电角速度设定提升其转子电角速度,制定最优下垂控制增益,可以在不启动桨叶角控制系统的情况下调节风电场有功输出水平,这样不但可以实现频率支撑的功能,而且可以实现风电场风能捕获的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20776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058406.4
申请日:2023-01-18
Applicant: 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多端直流系统的直流故障检测方法,包括步骤:S1、建立用于直流故障分析的混合多端直流系统简化模型;S2、基于步骤S1中建立的用于直流故障分析的混合多端直流系统简化模型,导出初始直流故障电流的时域解析表达式;S3、基于步骤S1中建立的用于直流故障分析的混合多端直流系统简化模型和步骤S2中初始直流故障电流的时域解析表达式,并通过计算直流电抗器电压在指定时间段T内的平均值,从而检测出混合多端直流系统的直流故障。本发明通过基于混合多端直流系统直流故障分析简化模型导出了该系统的初始直流故障电流的时域解析表达式,该方法无需高的采样频率,就能够快速准确判断混合多端直流系统的直流故障。
-
公开(公告)号:CN11949621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636304.7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流饱和算法的换流器控制模式切换方法及系统,建立无故障下构网型换流器的外环电压控制方程,定义换流器运行在定电压模式;考虑故障下器件的电流限制,基于电流饱和算法生成故障下的dq轴电流参考值,定义换流器运行在限电流模式;定电压模式下遭受故障后,判断故障瞬间换流器的电流幅值是否超过器件可承受的饱和电流幅值,换流器由定电压模式进入限电流模式运行;在限电流模式下,当换流器输出有功功率实际值和参考值的差值小于给定值后,退出限电流模式,进入定电压模式运行;最后基于换流器在CVC和CLC模式间的切换规则,得出构网型换流器遭受故障后的切换模型。本发明可实现自动切换避免器件过流问题,逻辑简单且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1797769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65266.5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风机转速约束的下垂控制系数设计方法及系统,建立了基于下垂控制的并网风机动态响应模型,通过线性化的手段得到MPPT点附近的线性化模型,分析风机在MPPT点附近的动态行为;根据建立的并网风机动态响应模型分析保证系统平衡点存在时下垂系数需满足的条件;建立描述风机转速最低点与下垂系数的联系的方程组;利用不同的系数放缩方程中某一特定项,通过连续求解非线性方程组获得一组下垂系数的序列,取最小值得到避免暂态过程中风机转速越界的最大下垂系数的一个保守估计,得到一种考虑风机转速约束的下垂控制系数设计方法。本发明能够有效的利用风机转子动能为系统提供频率支撑,并同时保证风机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97763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84972.4
申请日:2024-02-1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电流限制的虚拟同步机暂态稳定性提升方法及系统,建立考虑电流限幅的虚拟同步发电机嵌入式系统的动态模型;基于饱和电流法限流策略,导出考虑电流限幅的虚拟同步发电机并网系统切换模型;基于所得系统切换模型,提出时变饱和电流角控制策略;基于分段等面积定则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发明所提方法通过对饱和电流角的时变控制提升系统暂态稳定性,相比与传统时不变饱和电流角控制策略,可有效提升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79171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184971.X
申请日:2024-02-1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虚拟同步发电机电力系统的同步稳定性评估方法及系统,建立具有控制器限幅的多个虚拟同步发电机嵌入式系统的动态模型;基于动态模型构造了系统暂态能量函数;综合考虑频率限幅和电流饱和的影响,得到系统暂态能量边界;基于所得系统暂态能量边界获得多个虚拟同步发电机嵌入式电力系统的同步稳定性评估判据;基于同步稳定性评估判据从而快速给出系统的同步稳定性评估结果。本发明通过同步稳定判据评估系统同步稳定性,无需进行电磁暂态仿真,计算耗时短,有利于对新型电力系统进行动态同步稳定性评估,能够有效提升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