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的挤出力估计方法以及炼焦炉的修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12873B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380061397.9

    申请日:2013-1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焦炭的挤出力估计方法及炼焦炉的修补方法。在挤出力估计装置(1)中,炉壁侧面像获取部(171)测量炭化室的内壁面的凹凸并获取炉壁侧面像。焦炭形状估计部(173)基于炉壁侧面像估计在炭化室内生产的焦炭的外形形状。挤出力估计部(175)基于炉壁侧面像、和估计出的焦炭的外形形状,在焦炭宽度比炉宽度窄的焦炭的侧面位置定义主动状态,并在焦炭宽度比炉宽度宽的焦炭的侧面位置定义被动状态。然后,挤出力估计部(175)基于对焦炭的侧面位置的主动状态或者被动状态的定义,使用预先设定的焦炭的虚表杨氏模量计算焦炭的每个侧面位置的炉壁摩擦力,并基于炉壁摩擦力估计挤出力。

    铁水倾注沟设备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392011A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180068352.5

    申请日:2011-02-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C5/285 C21C5/5294 F27D3/14 Y02P10/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依赖于起重机作业者的技术、且能够在不使倾注沟破损的情况下将倾注沟卸下的铁水倾注沟设备。即使在倾注沟1的上方对置配设有2个出铁沟2的情况下,在对来自出铁沟2的铁水的浇注位置进行调整时,通过使上部台车用车轮9沿着下部台车12的短尺寸导轨11移动,可使倾注沟1的位置与上部台车8一同在出铁沟2的长度方向上移动,在将倾注沟1卸下时,通过使下部台车的车轮沿着地上导轨移动,可使倾注沟1的位置与下部台车一同在与出铁沟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由此,可以在不干扰出铁沟2的情况下将倾注沟1提升到上方。

    铁水倾注沟设备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392011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180068352.5

    申请日:2011-02-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C5/285 C21C5/5294 F27D3/14 Y02P10/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依赖于起重机作业者的技术、且能够在不使倾注沟破损的情况下将倾注沟卸下的铁水倾注沟设备。即使在倾注沟1的上方对置配设有2个出铁沟2的情况下,在对来自出铁沟2的铁水的浇注位置进行调整时,通过使上部台车用车轮9沿着下部台车12的短尺寸导轨11移动,可使倾注沟1的位置与上部台车8一同在出铁沟2的长度方向上移动,在将倾注沟1卸下时,通过使下部台车的车轮沿着地上导轨移动,可使倾注沟1的位置与下部台车一同在与出铁沟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由此,可以在不干扰出铁沟2的情况下将倾注沟1提升到上方。

    焦炭的挤出力估计方法以及炼焦炉的修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12873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380061397.9

    申请日:2013-1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焦炭的挤出力估计方法及炼焦炉的修补方法。在挤出力估计装置(1)中,炉壁侧面像获取部(171)测量炭化室的内壁面的凹凸并获取炉壁侧面像。焦炭形状估计部(173)基于炉壁侧面像估计在炭化室内生产的焦炭的外形形状。挤出力估计部(175)基于炉壁侧面像、和估计出的焦炭的外形形状,在焦炭宽度比炉宽度窄的焦炭的侧面位置定义主动状态,并在焦炭宽度比炉宽度宽的焦炭的侧面位置定义被动状态。然后,挤出力估计部(175)基于对焦炭的侧面位置的主动状态或者被动状态的定义,使用预先设定的焦炭的虚表杨氏模量计算焦炭的每个侧面位置的炉壁摩擦力,并基于炉壁摩擦力估计挤出力。

    高炉热风炉的热风支管构筑方法及热风支管

    公开(公告)号:CN103415629B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180068978.6

    申请日:2011-03-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B9/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需要伸缩接头而能够避免伸缩接头所导致的各种问题的高炉热风炉的热风支管构筑方法。针对热风炉主体(1)与热风支管垂直部(5)的热风炉干燥升温时的热膨胀差δ,以使热风支管垂直部(5)向热风炉主体(1)的连结部位的高度比热风炉主体(1)向热风支管垂直部(5)的连结部位的高度高出热膨胀差吸收量σ=0.2δ~δ的量的方式进行初始安装。使热风支管的垂直部及水平部的长度为各自管径的3倍以上,由此,即使产生热变位的差或热变位自身,也能够通过管自身的弹性变形进行吸收,其结果为,无需使用伸缩接头而能够避免伸缩接头所导致的各种问题。

    高炉热风炉的热风支管构筑方法及热风支管

    公开(公告)号:CN103415629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180068978.6

    申请日:2011-03-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B9/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需要伸缩接头而能够避免伸缩接头所导致的各种问题的高炉热风炉的热风支管构筑方法。针对热风炉主体(1)与热风支管垂直部(5)的热风炉干燥升温时的热膨胀差δ,以使热风支管垂直部(5)向热风炉主体(1)的连结部位的高度比热风炉主体(1)向热风支管垂直部(5)的连结部位的高度高出热膨胀差吸收量σ=0.2δ~δ的量的方式进行初始安装。使热风支管的垂直部及水平部的长度为各自管径的3倍以上,由此,即使产生热变位的差或热变位自身,也能够通过管自身的弹性变形进行吸收,其结果为,无需使用伸缩接头而能够避免伸缩接头所导致的各种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