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高韧性钢管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03266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780008699.8

    申请日:2017-0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C方向的拉伸强度为625MPa以上、-55℃下的DWTT中得到的延性断口率为85%以上的高强度高韧性钢管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一种高强度高韧性钢管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钢板具有以质量%计含有C:0.03%以上且0.08%以下、Si:大于0.05%且在0.50%以下、Mn:1.5%以上且2.5%以下、P:0.001%以上且0.010%以下、S:0.0030%以下、Al:0.01%以上且0.08%以下、Nb:0.010%以上且0.080%以下、Ti:0.005%以上且0.025%以下、N:0.001%以上且0.006%以下、进一步含有选自Cu:0.01%以上且1.00%以下、Ni:0.01%以上且1.00%以下、Cr:0.01%以上且1.00%以下、Mo:0.01%以上且1.00%以下、V:0.01%以上且0.10%以下、B:0.0005%以上且0.0030%以下中的一种以上且余量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的成分组成,具有板厚方向的1/2位置处的铁素体的面积率为20%以上且80%以下、该铁素体中的加工铁素体的比例为50%以上且100%以下的组织,在-55℃的试验温度下进行DWTT试验时的试验片断口处生成的分离以分离指数(SI-55℃)计为0.10mm-1以上。

    高强度高韧性钢管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03266B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780008699.8

    申请日:2017-0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C方向的拉伸强度为625MPa以上、‑55℃下的DWTT中得到的延性断口率为85%以上的高强度高韧性钢管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一种高强度高韧性钢管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钢板具有以质量%计含有C:0.03%以上且0.08%以下、Si:大于0.05%且在0.50%以下、Mn:1.5%以上且2.5%以下、P:0.001%以上且0.010%以下、S:0.0030%以下、Al:0.01%以上且0.08%以下、Nb:0.010%以上且0.080%以下、Ti:0.005%以上且0.025%以下、N:0.001%以上且0.006%以下、进一步含有选自Cu:0.01%以上且1.00%以下、Ni:0.01%以上且1.00%以下、Cr:0.01%以上且1.00%以下、Mo:0.01%以上且1.00%以下、V:0.01%以上且0.10%以下、B:0.0005%以上且0.0030%以下中的一种以上且余量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的成分组成,具有板厚方向的1/2位置处的铁素体的面积率为20%以上且80%以下、该铁素体中的加工铁素体的比例为50%以上且100%以下的组织,在‑55℃的试验温度下进行DWTT试验时的试验片断口处生成的分离以分离指数(SI‑55℃)计为0.10mm‑1以上。

    高强度和高韧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06951B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680019365.6

    申请日:2016-03-25

    Abstract: 提供一种拉伸强度、却贝冲击吸收能量、塑性断口率为特定值以上的高强度和高韧性钢板。以质量%计,具有C:0.03~0.08%、Si:0.01~0.50%、Mn:1.5~2.5%、P:0.001~0.010%、S:0.0030%以下、Al:0.01~0.08%、Nb:0.010~0.080%、Ti:0.005~0.025%、N:0.001~0.006%,进而具有选自Cu:0.01~1.00%、Ni:0.01~1.00%、Cr:0.01~1.00%、Mo:0.01~1.00%、V:0.01~0.10%、B:0.0005~0.0030%中的1种以上,剩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在板厚1/2位置处,岛状马氏体的面积率小于3%,贝氏体的面积率为90%以上,贝氏体中的渗碳体的平均粒径为0.5μm以下。

    高强度/高韧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06951A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680019365.6

    申请日:2016-03-25

    Abstract: 提供一种拉伸强度、却贝冲击吸收能量、塑性断口率为特定值以上的高强度/高韧性钢板。以质量%计,具有C:0.03~0.08%、Si:0.01~0.50%、Mn:1.5~2.5%、P:0.001~0.010%、S:0.0030%以下、Al:0.01~0.08%、Nb:0.010~0.080%、Ti:0.005~0.025%、N:0.001~0.006%,进而具有选自Cu:0.01~1.00%、Ni:0.01~1.00%、Cr:0.01~1.00%、Mo:0.01~1.00%、V:0.01~0.10%、B:0.0005~0.0030%中的1种以上,剩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在板厚1/2位置处,岛状马氏体的面积率小于3%,贝氏体的面积率为90%以上,贝氏体中的渗碳体的平均粒径为0.5μm以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