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煲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69760A

    公开(公告)日:2010-03-17

    申请号:CN200910170769.7

    申请日:2009-09-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饭煲。为了抑制盖主体的大型化提高盖的开闭操作的使用方便性且抑制电饭煲上方的搁板损坏,本发明的电饭煲包括:被收纳在电饭煲主体(1)内锅(2);盖主体(3),其以配置于电饭煲主体(1)的铰链轴(A)为中心进行旋转能够开闭电饭煲主体(1)的开口部;吸入外部气体进行送风的送风装置(11);送风通路(15),其将从送风装置(11)被送风的外部气体导引至设置在盖主体(3)的外壁的排气口(13);蒸汽通路(16),其将在锅(2)内产生的蒸汽导引至送风装置(11)的吸气侧或吹出侧,将锅(2)内的蒸汽和外部气体混合后向外部排出,其中,送风装置(11)和送风通路(15)配置在比设置于盖主体(3)的显示部(18)更靠近铰链轴(A)的一侧,具备排气方向限制部(14a),其按照随着从盖主体(3)的内部趋向外部而远离铰链轴(A)的方式限制流入排气口(13)的混合流体的流动。

    电饭煲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69760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0910170769.7

    申请日:2009-09-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饭煲。为了抑制盖主体的大型化提高盖的开闭操作的使用方便性且抑制电饭煲上方的搁板损坏,本发明的电饭煲包括:被收纳在电饭煲主体(1)内锅(2);盖主体(3),其以配置于电饭煲主体(1)的铰链轴(A)为中心进行旋转能够开闭电饭煲主体(1)的开口部;吸入外部气体进行送风的送风装置(11);送风通路(15),其将从送风装置(11)被送风的外部气体导引至设置在盖主体(3)的外壁的排气口(13);蒸汽通路(16),其将在锅(2)内产生的蒸汽导引至送风装置(11)的吸气侧或吹出侧,将锅(2)内的蒸汽和外部气体混合后向外部排出,其中,送风装置(11)和送风通路(15)配置在比设置于盖主体(3)的显示部(18)更靠近铰链轴(A)的一侧,具备排气方向限制部(14a),其按照随着从盖主体(3)的内部趋向外部而远离铰链轴(A)的方式限制流入排气口(13)的混合流体的流动。

    电饭煲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73310C

    公开(公告)日:2009-04-01

    申请号:CN200510074389.5

    申请日:2005-05-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有蒸煮用具或加热室的烹调装置。其中,在其基体的内表面形成有氟化树脂层的烹调用锅、加热板或加热室中,不必加厚氟化树脂层的厚度就能改善耐磨损性,而且对于烹调物可保持很高的防粘着性,且设置在氟化树脂层的下层中的标记也能充分看清楚。在基体的内表面上设有氟化树脂层(14),作为添加物微粒(18)加入的碳化硅、金刚石或者其混合微粒在氟化树脂层(14)的顶层(17)的内部偏置在表层一侧。另外,顶层(17)中的下方一侧设有完全或几乎不含碳化硅及金刚石添加物微粒(18)的纯净层(19)。

    电饭煲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04000A

    公开(公告)日:2005-12-07

    申请号:CN200510074389.5

    申请日:2005-05-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有蒸煮用具或加热室的烹调装置。其中,在其基体的内表面形成有氟化树脂层的烹调用锅、加热板或加热室中,不必加厚氟化树脂层的厚度就能改善耐磨损性,而且对于烹调物可保持很高的防粘着性,且设置在氟化树脂层的下层中的标记也能充分看清楚。在基体的内表面上设有氟化树脂层(14),作为添加物微粒(18)加入的碳化硅、金刚石或者其混合微粒在氟化树脂层(14)的顶层(17)的内部偏置在表层一侧。另外,顶层(17)中的下方一侧设有完全或几乎不含碳化硅及金刚石添加物微粒(18)的纯净层(19)。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