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50399A
公开(公告)日:2009-01-21
申请号:CN200810214057.6
申请日:2004-12-1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日本冶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001 , C21D6/001 , C21D6/002 , C21D2211/001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4 , H01M2/0275 , H01M2/02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电池用壳体材料,该蓄电池用壳体材料是即使在超过2.8V这样的高电压充电环境下也具有足够的耐腐蚀性。该蓄电池用壳体材料具有如下组成:含有C:0.03质量%或其以下、Si:0.01~0.50质量%、Mn:0.20质量%或其以下、P:0.04质量%或其以下、S:0.0005质量%或其以下、Ni:20.0~40.0质量%、Cr:20.0~30.0质量%、Mo:5.0~10.0质量%、Al:0.001~0.10质量%、N:0.10~0.50质量%、Ca:0.001质量%或其以下、Mg:0.0001~0.0050质量%、O:0.005质量%或其以下,且在满足Cr+3.3×Mo+20×N≥43的条件下含有Cr、Mo以及N,剩余部分基本上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并且该蓄电池用壳体材料由钢中氧化物类夹杂物中的CaO含量为20质量%或其以下的奥氏体类不锈钢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1350399B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0810214057.6
申请日:2004-12-1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日本冶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001 , C21D6/001 , C21D6/002 , C21D2211/001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4 , H01M2/0275 , H01M2/02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电池用壳体材料,该蓄电池用壳体材料是即使在超过2.8V这样的高电压充电环境下也具有足够的耐腐蚀性。该蓄电池用壳体材料具有如下组成:含有C:0.03质量%或其以下、Si:0.01~0.50质量%、Mn:0.20质量%或其以下、P:0.04质量%或其以下、S:0.0005质量%或其以下、Ni:20.0~40.0质量%、Cr:20.0~30.0质量%、Mo:5.0~10.0质量%、Al:0.001~0.10质量%、N:0.10~0.50质量%、Ca:0.001质量%或其以下、Mg:0.0001~0.0050质量%、O:0.005质量%或其以下,且在满足Cr+3.3×Mo+20×N≧43的条件下含有Cr、Mo以及N,剩余部分基本上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并且该蓄电池用壳体材料由钢中氧化物类夹杂物中的CaO含量为20质量%或其以下的奥氏体类不锈钢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1454853B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0780019925.9
申请日:2007-05-2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电层电容器,其通过降低可极化电极层的电阻以及抑制壳体内的气体产生来提高可靠性。为此,在由金属箔形成的集电体的两面上形成可极化电极层,将安装有引线的电极作为正负一对,在所述电极间夹着隔膜并以可极化电极层相对的方式进行卷绕而成电容器元件,将所述电容器元件与驱动用电解液一同收纳于壳体而成双电层电容器。并且,引线安装在电极上的可极化电极层已被去除的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在将引线的与集电体连接的部分的投影面积作为1时,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的面积为1以上2.0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1243528A
公开(公告)日:2008-08-13
申请号:CN200680030427.X
申请日:2006-08-0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155 , H01G9/038 , H01G9/058 , H01G11/24 , H01G11/28 , H01G11/32 , H01G11/60 , Y02E60/13 , Y02T10/7022
Abstract: 一种双电层电容器,其具备:第一集电体、设置在第一集电体上的第一可极化电极层、第二集电体、设置在第二集电体上并与第一可极化电极层相对的第二可极化电极层、设置在第一可极化电极层与第二可极化电极层之间的绝缘性隔膜、以及浸渗到第一可极化电极层和第二可极化电极层中的驱动用电解液。可极化电极层主要含有由酚醛树脂制成的活性炭,并具有0.6μm以下的表面粗糙度和0.5g/cm3~0.7g/cm3的电极密度。该双电层电容器即使在低温下,特性劣化也较少,长期可靠性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1243528B
公开(公告)日:2011-02-02
申请号:CN200680030427.X
申请日:2006-08-0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155 , H01G9/038 , H01G9/058 , H01G11/24 , H01G11/28 , H01G11/32 , H01G11/60 , Y02E60/13 , Y02T10/7022
Abstract: 一种双电层电容器,其具备:第一集电体、设置在第一集电体上的第一可极化电极层、第二集电体、设置在第二集电体上并与第一可极化电极层相对的第二可极化电极层、设置在第一可极化电极层与第二可极化电极层之间的绝缘性隔膜、以及浸渗到第一可极化电极层和第二可极化电极层中的驱动用电解液。可极化电极层主要含有由酚醛树脂制成的活性炭,并具有0.6μm以下的表面粗糙度和0.5g/cm3~0.7g/cm3的电极密度。该双电层电容器即使在低温下,特性劣化也较少,长期可靠性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1454853A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申请号:CN200780019925.9
申请日:2007-05-2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电层电容器,其通过降低可极化电极层的电阻以及抑制壳体内的气体产生来提高可靠性。为此,在由金属箔形成的集电体的两面上形成可极化电极层,将安装有引线的电极作为正负一对,在所述电极间夹着隔膜并以可极化电极层相对的方式进行卷绕而成电容器元件,将所述电容器元件与驱动用电解液一同收纳于壳体而成双电层电容器。并且,引线安装在电极上的可极化电极层已被去除的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在将引线的与集电体连接的部分的投影面积作为1时,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的面积为1以上2.0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0449025C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申请号:CN200480039007.9
申请日:2004-12-1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日本冶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001 , C21D6/001 , C21D6/002 , C21D2211/001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4 , H01M2/0275 , H01M2/02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电池用壳体材料,该蓄电池用壳体材料是即使在超过2.8V这样的高电压充电环境下也具有足够的耐腐蚀性和强度,因此能够薄壁化的材料。该蓄电池用壳体材料具有如下组成:含有C:0.03质量%或其以下、Si:0.01~0.50质量%、Mn:0.20质量%或其以下、P:0.04质量%或其以下、S:0.0010质量%或其以下、Ni:20.0~40.0质量%、Cr:20.0~30.0质量%、Mo:5.0~10.0质量%、Al:0.001~0.10质量%、N:0.10~0.50质量%、Ca:0.001质量%或其以下、Mg:0.0001~0.0050质量%、O:0.005质量%或其以下,且在满足Cr+3.3×M0+20×N≥43的条件下含有Cr、Mo以及N,剩余部分基本上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并且该蓄电池用壳体材料由钢中氧化物类夹杂物中的CaO含量为20质量%或其以下的奥氏体类不锈钢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898404A
公开(公告)日:2007-01-17
申请号:CN200480039007.9
申请日:2004-12-1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日本冶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001 , C21D6/001 , C21D6/002 , C21D2211/001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4 , H01M2/0275 , H01M2/02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电池用壳体材料,该蓄电池用壳体材料是即使在超过2.8V这样的高电压充电环境下也具有足够的耐腐蚀性和强度,因此能够薄壁化的材料。该蓄电池用壳体材料具有如下组成:含有C:0.03质量%或其以下、Si:0.01~0.50质量%、Mn:0.20质量%或其以下、P:0.04质量%或其以下、S:0.0010质量%或其以下、Ni:20.0~40.0质量%、Cr:20.0~30.0质量%、Mo:5.0~10.0质量%、Al:0.001~0.10质量%、N:0.10~0.50质量%、Ca:0.001质量%或其以下、Mg:0.0001~0.0050质量%、O:0.005质量%或其以下,且在满足Cr+3.3×MO+20×N≥43的条件下含有Cr、Mo以及N,剩余部分基本上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并且该蓄电池用壳体材料由钢中氧化物类夹杂物中的CaO含量为20质量%或其以下的奥氏体类不锈钢形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