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二次电池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556564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1910438001.7

    申请日:2019-05-24

    Abstract: 本公开的课题是在采用卷绕式电极组的锂二次电池中提高循环特性。本公开提供的锂二次电池具备非水电解质和由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包含负极集电体的负极(12)以及介于正极与负极(12)之间的隔膜(13)卷绕而成的电极组,该正极活性物质含锂。负极集电体(32)包含朝向电极组的卷绕的外侧方向的第1表面(S1)和朝向电极组的卷绕的内侧方向的第2表面(S2)。在第1表面(S1)和第2表面(S2)上通过充电析出锂金属。负极(12)还包含从第1表面(S1)突出的多个第1凸部(33a)和从第2表面(S2)突出的多个第2凸部(33b)。多个第1凸部(33a)向第1表面(S1)的投影面积的合计A1X相对于第1表面(S1)的面积A1的比例A1X/A1小于多个第2凸部(33b)向第2表面(S2)的投影面积的合计A2X相对于第2表面(S2)的面积A2的比例A2X/A2。

    锂二次电池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556512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1910443753.2

    申请日:2019-05-27

    Abstract: 本公开的课题是在采用卷绕式电极组的锂二次电池中抑制伴随充电而发生的负极的膨胀。锂二次电池具备非水电解质和由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包含负极集电体的负极(12)以及介于正极与负极(12)之间的隔膜(13)卷绕而成的电极组,该正极活性物质含锂。负极集电体(32)包含朝向电极组的卷绕的外侧方向的第1表面(S1)和朝向电极组的卷绕的内侧方向的第2表面(S2)。在第1表面(S1)和第2表面(S2)上通过充电析出锂金属。负极(12)还包含从第1表面(S1)突出的多个第1凸部(33a)和从第2表面(S2)突出的多个第2凸部(33b)。多个第1凸部(33a)向第1表面(S1)的投影面积的合计A1X相对于第1表面(S1)的面积A1的比例A1X/A1大于多个第2凸部(33b)向第2表面(S2)的投影面积的合计A2X相对于第2表面(S2)的面积A2的比例A2X/A2。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0378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280027428.8

    申请日:2022-04-12

    Abstract: 提供一种放电特性提高了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作为本公开的一方案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电极,该电极具有集电体和合剂层,该合剂层形成于集电体的表面且含有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合剂层包含与集电体相对的第1合剂层和层叠于第1合剂层的表面的第2合剂层,第1合剂层的短路电阻R1和第2合剂层的短路电阻R2满足R1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