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800633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703706.2

    申请日:2013-1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泵装置,所述热泵装置能够在大幅削减压缩机的压力比的同时实现与以往相比同等或其以上的效率,并且实现小型化。所述热泵装置具备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喷射器、第一提取器、液体路径、第一泵、蒸发器、第二热交换器、循环路以及其他泵,所述第一泵在所述第一提取器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之间设于所述液体路径上,热泵装置还具备第二泵,该第二泵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喷射器之间设于所述液体路径上,且将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液体向所述喷射器压力输送,所述第二泵的泵压头设定为比所述第一泵的泵压头高。

    热泵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800633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810703706.2

    申请日:2013-1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泵装置,所述热泵装置能够在大幅削减压缩机的压力比的同时实现与以往相比同等或其以上的效率,并且实现小型化。所述热泵装置具备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喷射器、第一提取器、液体路径、第一泵、蒸发器、第二热交换器、循环路以及其他泵,所述第一泵在所述第一提取器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之间设于所述液体路径上,热泵装置还具备第二泵,该第二泵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喷射器之间设于所述液体路径上,且将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液体向所述喷射器压力输送,所述第二泵的泵压头设定为比所述第一泵的泵压头高。

    热交换器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102917B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480020483.X

    申请日:2014-04-03

    Abstract: 本发明使热交换管小型化,并且使在形成于相邻的热交换管之间的外部流路中流动的流体的压力损失减少。第一热交换管(2A)的第一突出部(41)以及第二突出部(42)与第二热交换管(2B)的入口(3C)以及出口(3D)的周围的部分接合。第一热交换管(2A)以及第二热交换管(2B)的内部流路(3)的第一流路形成部(61)、第二流路形成部(62)以及第三流路形成部(63)隔着外部流路(4)与第二热交换管(2B)以及第一热交换管(2A)的第一薄壁部(21A)以及第二薄壁部(21B)相面对。第一热交换管(2A)的第一流路形成部(61)、第二流路形成部(62)以及第三流路形成部(63)、与第二热交换管(2B)的第一流路形成部(61)、第二流路形成部(62)以及第三流路形成部(63)在热交换管(2)的宽度方向上排列成锯齿状。

    热交换器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102917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480020483.X

    申请日:2014-04-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5375 F28D1/0341 F28F9/02 F28F2270/00

    Abstract: 本发明使热交换管小型化,并且使在形成于相邻的热交换管之间的外部流路中流动的流体的压力损失减少。第一热交换管(2A)的第一突出部(41)以及第二突出部(42)与第二热交换管(2B)的入口(3C)以及出口(3D)的周围的部分接合。第一热交换管(2A)以及第二热交换管(2B)的内部流路(3)的第一流路形成部(61)、第二流路形成部(62)以及第三流路形成部(63)隔着外部流路(4)与第二热交换管(2B)以及第一热交换管(2A)的第一薄壁部(21A)以及第二薄壁部(21B)相面对。第一热交换管(2A)的第一流路形成部(61)、第二流路形成部(62)以及第三流路形成部(63)、与第二热交换管(2B)的第一流路形成部(61)、第二流路形成部(62)以及第三流路形成部(63)在热交换管(2)的宽度方向上排列成锯齿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