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电解电容器以及金属电解电容器用吸收材料和防泄漏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02449716B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080023238.6

    申请日:2010-06-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0003 H01G9/08 H01G9/14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电解电容器,所述金属电解电容器,通过对防爆阀起动时所喷出的工作电解液的蒸发气体等进行迅速吸收并固定化能够大幅度地减少泄漏。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电解电容器,其中,作为铝电解电容器主体(1),在由铝构成的有底筒状的金属壳(2)中内置有电容器元件,从该电容器元件导出一对导线(3a、3b),在金属壳(2)的顶板部(2a)上形成有防爆阀(4),所述防爆阀(4)由大致十字形状、大致K字形状等的薄壁部所构成;对上述电容器主体(1)从上方安装作为外罩的有底的圆筒状的帽(6),在该帽(6)的顶板部(有底部)(6a)上形成多个小孔(7、7……),并且,在帽(6)与电容器主体(1)的顶板部(2a)之间的空间部(S)中,配置有通过无纺布、滤纸等透过性纤维材料(8)所包含的吸收材料、或者吸收材料与水分子化合物的混合物(9)。

    金属电解电容器以及金属电解电容器用吸收材料和防泄漏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02449716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080023238.6

    申请日:2010-06-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0003 H01G9/08 H01G9/14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电解电容器,所述金属电解电容器,通过对防爆阀起动时所喷出的工作电解液的蒸发气体等进行迅速吸收并固定化能够大幅度地减少泄漏。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电解电容器,其中,作为铝电解电容器主体(1),在由铝构成的有底筒状的金属壳(2)中内置有电容器元件,从该电容器元件导出一对导线(3a、3b),在金属壳(2)的顶板部(2a)上形成有防爆阀(4),所述防爆阀(4)由大致十字形状、大致K字形状等的薄壁部所构成;对上述电容器主体(1)从上方安装作为外罩的有底的圆筒状的帽(6),在该帽(6)的顶板部(有底部)(6a)上形成多个小孔(7、7……),并且,在帽(6)与电容器主体(1)的顶板部(2a)之间的空间部(S)中,配置有通过无纺布、滤纸等透过性纤维材料(8)所包含的吸收材料、或者吸收材料与水分子化合物的混合物(9)。

    锂离子电池用气体吸收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10050375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880003432.4

    申请日:2018-03-29

    Abstract: 锂离子电池(E)具有:正极端子(1)和负极端子(2);以及作为气密容器的电池壳体(3),在电池壳体(3)的内部容纳电极体(10)。电极体(10)具有正极集电体(11)和正极用电极板(12)以及负极集电体(13)和负极用电极板(14),正极用电极板(12)与负极用电极板(14)具有隔着间隔体(15)层叠的结构。而且,在电池壳体(3)内配置碳系多孔质材料。该碳系多孔质材料具有吸收甲烷气体的能力,优选具有吸收碳酸气体的能力,细孔径为 以上的细孔的细孔容积是0.3mL/g以下。根据这种锂离子电池用气体吸收材料,能够在不与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反应而产生气体等的情况下适当地吸收锂离子电池异常时等产生的甲烷气体。

    锂离子电池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478688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780043393.6

    申请日:2017-07-11

    Inventor: 野末满 金子淳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 H01M10/0525 H01M10/0567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E)包括:正极端子(1)、负极端子(2)以及作为气密容器的电池盒(3),电池盒(3)内部收纳有电极体(10)。电极体(10)具有:正极集流体(11)和正极用电极板(12);以及负极集流体(13)和负极用电极板(14),正极用电极板(12)和负极用电极板(14)介由间隔体(15)而层叠。在电池盒(3)内的空隙部配置氢氟酸吸收材料。此氢氟酸吸收材料优选为沸石等具有除水性能的材料。使用该氢氟酸吸收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对氢氟酸的吸收性优异,尤其能够抑制氢氟酸的生成本身。

    锂离子电池以及使用该锂离子电池的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6068576A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480076959.1

    申请日:2014-06-11

    Inventor: 野末满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H01M2/0257 H01M10/058 H01M10/52

    Abstract: 非水系电解液型锂离子电池(E)具有正极端子(1)以及负极端子(2)和电池壳体(3),在电池壳体(3)的内部收纳有电极体(10)。电极体(10)具有正极集电体(11)以及正极用电极板(12)和负极集电体(13)以及负极用电极板(14),正极用电极板(12)和负极用电极板(14)分别具有通过隔膜(15)层叠的结构。在所述锂离子电池(E)的电池壳体(3)内设置CO和CO2吸附材料。作为所述吸附材料,可使用LSX型、X型或者A型的沸石。特别地,在即使气体吸收材料吸收水分,气体吸收性能降低也能再生的点上,优选进行了Ca离子交换的A型的沸石。通过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能缓和与异常时、长时间的使用时由在电池内部产生的CO、CO2等气体成分导致的内压上升相伴的气密容器的变形。

    蓄电装置结构体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6333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280023755.6

    申请日:2022-03-09

    Abstract: 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结构体由蓄电装置和以具有空隙的方式包装该蓄电装置的壳体构成,并且具有在蓄电装置与壳体的空隙中配置了包含丙烯酸树脂的成型体或者包含用于丙烯酸树脂的聚合的单体与其他单体的共聚物的成型体的结构。该成型体优选为膜状、片状或者板状。只要是这种蓄电装置结构体,就能够降低蓄电装置特别是将复数个蓄电装置层叠而成的蓄电装置堆叠体的破损时或过度充电时等异常时起火的风险。

    锂离子电池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661742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780053785.0

    申请日:2017-08-28

    Inventor: 野末满 八木稔

    Abstract: 锂离子电池(E)具有正极端子(1)和负极端子(2)以及作为气密容器的电池壳体(3)。在电池壳体(3)的内部容纳电极体(10)。电极体(10)具有正极集电体(11)和正极用电极板(12)以及负极集电体(13)和负极用电极板(14),正极用电极板(12)与负极用电极板(14)具有隔着间隔体(15)层叠的结构。而且,在电池壳体(3)内的空隙部配置金属离子去除剂。该金属离子去除剂是具有吸附过渡金属离子的能力并且优选具有去除水分的性能的去除剂,优选沸石特别是使用Ca进行了离子交换的A型沸石。这种锂离子电池能够捕捉从正极活性物质中溶出的过渡金属离子从而改善电池寿命特性。

    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解质

    公开(公告)号:CN109565079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680088163.7

    申请日:2016-09-02

    Inventor: 金子淳 野末满

    Abstract: 作为锂离子电池用电解质,使用在非水系电解质中分散无机系吸附剂而得到的电解质。作为非水系电解质,具有锂离子的传导性,例如,优选使用碳酸丙烯酯(PC)、碳酸乙烯酯(EC)等环状碳酸酯与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乙酯(DEC)等链状碳酸酯的混合溶液,根据需要,作为电解质,可溶解有六氟磷酸锂等锂盐。作为在非水系电解质中分散的无机系吸附剂,优选被Ca置换后的A型沸石或活性炭。所述锂离子电池用电解质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等的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并且能够保持高度的对水分或气体的吸收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