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281289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010704248.1
申请日:2020-07-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Abstract: 一种袋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袋状编织物,在从筒径变化的闭口端区域编织袋状编织物时,能使起口部不醒目。袋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编织具有闭口端区域和剩余部的袋状编织物,其中,具备工序A、工序B和工序C,该工序A形成交替地被卡定在前针床和后针床上的起口部;该工序B通过从上述起口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依次反复进行将上述一端侧作为折回侧的C字状编织,形成上述闭口端区域;该工序C与上述闭口端区域的线圈纵行方向的终端连续地编织上述袋状编织物的剩余部。在上述工序B中,当反复进行上述C字状编织时,将在上述起口部中的上述前针床侧的部分和在上述起口部中的上述后针床侧的部分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并且使上述C字状编织的编织宽度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5369458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510484833.4
申请日:2015-08-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IPC: D04B1/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4B1/26 , D04B1/108 , D10B2403/03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袜品的编织方法,所述袜品具备与是否具备可动沉降片装置无关而不使用折回编织形成的脚后跟部。对于2个筒状针织物(1a、1b),在针床上并列的状态下进行公知的起口,然后反复进行在2个筒状针织物使给纱口(8、9)往返并同时编织新线圈的步骤。接着,使第2筒状针织物(1b)向左方移动,在FB的织针F和BB的织针f上分别形成与第1筒状针织物(1a)的端部线圈重叠的重叠线圈(2f、2b),进行第3筒状针织物(1c)的编织。形成重叠线圈(3f、3b)并减少筒径,并且在包括重叠线圈的线圈列编织新线圈。基于该收针编织的接合位置成为脚背侧,作为朝向脚后跟侧的设计线(6)而在纵行方向线圈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3892489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310728478.1
申请日:2013-12-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Inventor: 木野高志
IPC: A41D19/00 , A41D19/015 , D04B1/28 , D04B1/14 , D04B1/16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套,其在捏住玻璃板等锐利的部件时可发挥高的耐切割性。在从侧面的一端侧朝向侧面的另一端侧编织手套的工序中,至少在穿戴时位于手掌侧的部分上,将强度比形成手套的底线的强度高的高强度线以隔开规定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并同时沿线圈横列方向连续的方式织入而形成保护部,由此玻璃板等锐利的部分与高强度线正交地抵接,有效地保护穿戴者的手。
-
公开(公告)号:CN112281289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0704248.1
申请日:2020-07-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Abstract: 一种袋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袋状编织物,在从筒径变化的闭口端区域编织袋状编织物时,能使起口部不醒目。袋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编织具有闭口端区域和剩余部的袋状编织物,其中,具备工序A、工序B和工序C,该工序A形成交替地被卡定在前针床和后针床上的起口部;该工序B通过从上述起口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依次反复进行将上述一端侧作为折回侧的C字状编织,形成上述闭口端区域;该工序C与上述闭口端区域的线圈纵行方向的终端连续地编织上述袋状编织物的剩余部。在上述工序B中,当反复进行上述C字状编织时,将在上述起口部中的上述前针床侧的部分和在上述起口部中的上述后针床侧的部分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并且使上述C字状编织的编织宽度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6012263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168631.3
申请日:2016-03-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4B1/22 , D04B1/108 , D04B1/24 , A41D13/065 , A41D1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运动护身带及运动护身带的编织方法,能够利用无缝编织进行编织,且肘/膝关节部分的伸缩容易。使第一中间部和接合部的线圈列以第一中间部的a-c为对称线折返而编织成C字状。此时,在接合部的第二接合部将折回编织反复进行直至线β,在第二接合部的位置形成集圈。使第一中间部及接合部的一部分向另一端侧靠近,使接合部的线圈与接合部的端部i-k的附近的线圈重叠。而且,仅使第一中间部向另一端侧靠近,使第一中间部的线圈与第一中间部的端部b-f的附近的线圈重叠。接着,对于接合部的第二接合部的线圈进行4线圈横列的成圈编织。并且,对于接合部的第二接合部侧j-k的线圈反复进行使第二中间部的线圈增加并进行接合的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02421949A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1080019989.0
申请日:2010-04-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Inventor: 木野高志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4B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不在筒状针织物上形成扭转线圈而使反面线圈旋入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给纱口朝向外方(纸面左方向)移动,在该移动的期间形成BB的线圈γ,使给纱口相比FB的线圈α位于外方侧。使线圈α移圈到BB上的相比线圈γ位于编织宽度的外侧的空针。使相比线圈α位于外方侧的给纱口朝向内方(纸面右方向)移动,相比线圈α位于内方侧。在使相比线圈α位于内方侧的给纱口朝向外方移动的期间,向钩挂线圈α的BB的织针给纱,从筒的外侧观察筒状针织物时形成作为反面线圈的线圈β。然后,使给纱口朝向内方移动,与接近移圈前的线圈α的线圈δ接续而新形成线圈ε。
-
公开(公告)号:CN105074070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480019933.3
申请日:2014-03-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4B1/26 , A43B1/04 , D04B1/108 , D10B2403/0332 , D10B2501/04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横机使脚背侧的线圈方向与脚底侧的线圈方向正交的新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在脚底部(4),将作为脚尖部方(右)移动,并且,在脚底部(4)的左边和右边形成与覆盖部(3)连续的钩挂线圈(8)。另外,在覆盖部(3),与脚尖部(2)的FB的线圈列、一边向右方一边在脚底部(4)的左边(12)和右边(13)形成钩挂线圈(8)的脚尖部(2)的BB的线圈列、和所述钩挂线圈(8)的线圈列连续地形成新的线圈,并且,通过进行减针编织来形成立体的覆盖部(3)。(2)的一部分的BB的线圈列向编织宽度方向的一
-
公开(公告)号:CN105734796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510993441.0
申请日:2015-12-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IPC: D04B1/10
Abstract: 本发明的编织方法由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且一方的针床相对于另一方的针床横向移动自由的横编机,编织第1编织物和第2编织物面对面的2层编织物。在入纱的情况下,在形成防脱散用的线圈前,将用于使编织纱端部的端纱移动的端纱移动用的线圈形成在2层编织物的外部,在出纱的情况下,在形成防脱散用的线圈后,将用于使编织纱端部的端纱移动的端纱移动用的线圈形成在2层编织物的外部。使端纱移动用的线圈在2层编织物的内侧穿过,在针床上向2层编织物内移动,以被保持在2层编织物的编织宽度内的针床的针上,据此,将端纱向2层编织物的内侧拉入。因为能够将端纱在横编机上拉入2层编织物的内部,所以不需要通过手工作业将端纱向2层编织物的内部拉入。
-
公开(公告)号:CN105143537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480023261.3
申请日:2014-03-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4B1/22 , D04B1/102 , D04B1/24 , D04B7/10 , D10B2501/04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在针织物的编织中途形成抑制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的拉伸的抑制部。设针床(FB,BB)的长度方向的一方为靠近方向(DR)。通过反复进行如下步骤而形成抑制部(4):进行使钩挂于一方的针床(FB)的第一线圈(11)与沿靠近方向(DR)接近的第二线圈(12)重叠,并编织所述第一线圈(11)和第二线圈(12)的重叠线圈(13)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固定线圈(15)的压圈处理,并且形成从第一线圈(11)及第二线圈(12)中的至少一方分支的新的基础线圈(14)。
-
公开(公告)号:CN102333912A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1080009147.7
申请日:2010-02-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4B1/28 , D04B1/108 , D04B1/26 , D10B2403/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通过横机以无缝制方式进行编织,且无损外观而容易配合穿用部位的立体形状的筒状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如(a)所示,大拇指用指袋往路侧(7)与四指主体部(6)的端部的纵行方向连续,在线圈横列方向上反复往返而编织。线圈横列方向上,在中间编织线圈列,在两侧分别添加作为接合用的线圈的挂圈(8、9)。以钩挂挂圈(8、9)的织针不同的方式,使线圈列的位置向从四指主体部(6)的编织端部分离的方向错开。如(b)所示,以从大拇指用指袋往路侧(7)的前端折回的方式编织大拇指用指袋返路侧(10)时,以连结挂圈(8、9)间的方式形成线圈列。如(c)所示,利用伴随线圈列的移动的折回编织形成作为筒状针织物的大拇指用指袋(11)后,利用作为使针织纱沿线圈横列方向环绕的环绕编织筒状针织物的五指主体部(14)的编织,完成手套(1)。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