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下扰流板安装结构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12301A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910129103.7

    申请日:2009-03-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9/048 B60R13/04 B60R2013/046 B62D25/20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侧下扰流板安装结构,能将与车身不同材料构成的侧下扰流板更可靠地安装在该车身上,并且能长期保持安装后的支架和侧下扰流板对车身的结合力。车身下侧部(6)和支架(3)进行相同的热膨胀或热收缩,因此能防止支架(3)的粘接面因热膨胀系数的不同所产生的变形的差异而剥落,并且即使侧下扰流板(4)进行热膨胀或热收缩,也能将该侧下扰流板(4)继续支承在支架(3)上,这样,将由与车身(2)不同的材料构成的侧下扰流板(4)更可靠地安装在该车身(2)上,并且能长期保持安装后的支架(3)和侧下扰流板(4)对车身(2)的结合力。

    侧下扰流板安装结构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712301B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0910129103.7

    申请日:2009-03-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9/048 B60R13/04 B60R2013/046 B62D25/20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侧下扰流板安装结构,能将与车身不同材料构成的侧下扰流板更可靠地安装在该车身上,并且能长期保持安装后的支架和侧下扰流板对车身的结合力。车身下侧部(6)和支架(3)进行相同的热膨胀或热收缩,因此能防止支架(3)的粘接面因热膨胀系数的不同所产生的变形的差异而剥落,并且即使侧下扰流板(4)进行热膨胀或热收缩,也能将该侧下扰流板(4)继续支承在支架(3)上,这样,将由与车身(2)不同的材料构成的侧下扰流板(4)更可靠地安装在该车身(2)上,并且能长期保持安装后的支架(3)和侧下扰流板(4)对车身(2)的结合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