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61256A

    公开(公告)日:2010-03-03

    申请号:CN200910168382.8

    申请日:2009-08-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15/16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其通过在利用中间转印带的转印装置中形成避免二次转印部中发生的速度变动传播到一次转印部中的结构,达到防止一次转印部中发生图像浓度不均的目的。本发明包括:用于载置图像的环状中间转印带2,架绕在多个辊上,受驱动而转动;二次转印辊12,以压力接触中间转印带表面,在与中间转印带之间输送薄片部件,同时将中间转印带所载置的图像转印到薄片部件上;转印对向辊4,隔着中间转印2以压力接触二次转印辊,并且,在二次转印辊12附近设置连动装置20,其中具有接触中间转印带的接触辊25,该连动装置20连动于薄片部件进入或离开中间转印带和二次转印辊之间,使该接触辊25朝改变中间转印带张力的方向动作。

    图像形成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78378C

    公开(公告)日:2010-01-06

    申请号:CN200710007747.X

    申请日:2007-01-25

    Abstract: 本发明介绍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将在感光体表面上形成的潜像显影后,转印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通过图样传感器探测由此得到的探测用图样,从该检测数据求得感光体周期性表面移动速度变动的图样间隔变动成份之振幅及相位,将其振幅除以2×R×sin(φ/2)/ω0,及仅落后φ/2相位的值来计算出补正值,将此补正值与补正前的目标转动角速度重叠。这里,ω0是感光体的转动角速度平均值,R是感光体半径,φ是感光体上潜像写入位置和转印位置的相位差角度。由此,可以不受潜像载置体上的潜像写入位置和转印位置之相位差角度的限制,抑制因传达于潜像载置体的转动驱动力之转动角速度变动引起的、潜像载置体的周期性表面移动速度的变动。

    图像形成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08803A

    公开(公告)日:2007-08-01

    申请号:CN200710007747.X

    申请日:2007-01-25

    Abstract: 本发明介绍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将在感光体表面上形成的潜像显影后,转印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通过图样传感器探测由此得到的探测用图样,从该检测数据求得感光体周期性表面移动速度变动的图样间隔变动成份之振幅及相位,将其振幅除以2×R×sin(φ/2)/ω0,及仅落后φ/2相位的值来计算出补正值,将此补正值与补正前的目标转动角速度重叠。这里,ω0是感光体的转动角速度平均值,R是感光体半径,φ是感光体上潜像写入位置和转印位置的相位差角度。由此,可以不受潜像载置体上的潜像写入位置和转印位置之相位差角度的限制,抑制因传达于潜像载置体的转动驱动力之转动角速度变动引起的、潜像载置体的周期性表面移动速度的变动。

    图像形成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61256B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0910168382.8

    申请日:2009-08-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15/16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其通过在利用中间转印带的转印装置中形成避免二次转印部中发生的速度变动传播到一次转印部中的结构,达到防止一次转印部中发生图像浓度不均的目的。本发明包括:用于载置图像的环状中间转印带2,架绕在多个辊上,受驱动而转动;二次转印辊12,以压力接触中间转印带表面,在与中间转印带之间输送薄片部件,同时将中间转印带所载置的图像转印到薄片部件上;转印对向辊4,隔着中间转印2以压力接触二次转印辊,并且,在二次转印辊12附近设置连动装置20,其中具有接触中间转印带的接触辊25,该连动装置20连动于薄片部件进入或离开中间转印带和二次转印辊之间,使该接触辊25朝改变中间转印带张力的方向动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