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05884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1980027874.7
申请日:2019-03-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芯部(3)由以形成多个制冷剂流路(20)和多个冷却水流路(30)的方式空开间隙地层叠的多个板(10)构成。制冷剂入口侧箱部(21)及制冷剂出口侧箱部(22)将多个制冷剂流路(20)在层叠方向上连通,并设置于相互分离的位置。制冷剂入口(23)和制冷剂出口(24)分别与制冷剂入口侧箱部(21)和制冷剂出口侧箱部(22)连通,并设置于芯部(3)的层叠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制冷剂入口流路(25)将制冷剂入口(23)与制冷剂入口侧箱部(21)连通。并且,制冷剂出口侧箱部(22)与制冷剂出口(24)的中心间距离(α)比制冷剂入口侧箱部(21)与制冷剂入口(23)的中心间距离(β)短。
-
-
公开(公告)号:CN105518855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480047450.4
申请日:2014-08-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H01L23/473 , H01L23/40 , H01L25/07 , H01L25/18 , H05K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3/473 , F28D1/0333 , F28D1/05308 , F28D1/05358 , F28F3/086 , F28F9/0075 , F28F9/0131 , F28F9/26 , F28F2225/04 , H01L23/3675 , H01L23/40 , H01L25/07 , H01L25/074 , H01L25/117 , H01L25/18 , H01L2924/0002 , H05K7/20927 , H01L2924/00
Abstract: 层叠型冷却器具有:层叠的多个流路管(2,103),该多个流路管(2,103)具有形成有使热介质在内部流通的介质流路(20,30)的扁平形状;热交换对象物体(5,102),该热交换对象物体(5,102)配置于相邻的流路管(2,103)彼此之间,且被流路管(2,103)的扁平面夹持;以及突出管部(41,42,135),该突出管部(41,42,135)至少连接于一个流路管(2,103),且向流路管(2,103)的层叠方向突出。层叠型冷却器具有负荷抑制部(3,31,211,213),与施加在流路管(2,103)的其他部位的负荷相比该负荷抑制部(3,31,211,213)抑制施加于突出管部(41,42,135)和流路管(2,103)的连接部位的负荷。
-
公开(公告)号:CN117120794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280026364.X
申请日:2022-03-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28D9/02
Abstract: 在热交换器中,通过层叠配置的多个板部件(62)形成制冷剂流路和流体流路。在板部件形成有:流入部(626),该流入部设置于制冷剂流路的一端部,使制冷剂流入制冷剂流路;流出部(632),该流出部设置于制冷剂流路的另一端部,使在制冷剂流路中流动的制冷剂流出;凹部(633),该凹部被配置为与流入部和流出部中的任一方相邻;连通路(636),该连通路使流入部和流出部中的任一方与凹部连通;以及分隔壁(641),该分隔壁将制冷剂流路和连通路分隔。
-
公开(公告)号:CN114127489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080051517.7
申请日:2020-07-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热交换器的板层叠体的冷凝部(10A)形成为供流入到制冷剂入口(110)的气相制冷剂流动的第一制冷剂流路(101)和供热介质流动的第一热介质流路(100)在板的层叠方向上重叠,该冷凝部从气相制冷剂向热介质散热而将气相制冷剂冷凝,并朝向气液分离器(20)排出。气液分离器将由冷凝部冷凝后的制冷剂分离为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并将液相制冷剂排出。过冷却部相对于冷凝部配置于层叠方向上的一方侧,并形成为供从气液分离器排出的液相制冷剂朝向制冷剂出口(111)流动的第二制冷剂流路(101)和供热介质流动的第二热介质流路(100)在层叠方向上重叠,该过冷却部从液相制冷剂向热介质散热而将液相制冷剂过冷却。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分别相对于冷凝部配置于与过冷却部相反的一侧或相对于过冷却部配置于与冷凝部相反的一侧。
-
公开(公告)号:CN105518855B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480047450.4
申请日:2014-08-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H01L23/473 , H01L23/40 , H01L25/07 , H01L25/18 , H05K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3/473 , F28D1/0333 , F28D1/05308 , F28D1/05358 , F28F3/086 , F28F9/0075 , F28F9/0131 , F28F9/26 , F28F2225/04 , H01L23/3675 , H01L23/40 , H01L25/07 , H01L25/074 , H01L25/117 , H01L25/18 , H01L2924/0002 , H05K7/20927 , H01L2924/00
Abstract: 层叠型冷却器具有:层叠的多个流路管(2,103),该多个流路管(2,103)具有形成有使热介质在内部流通的介质流路(20,30)的扁平形状;热交换对象物体(5,102),该热交换对象物体(5,102)配置于相邻的流路管(2,103)彼此之间,且被流路管(2,103)的扁平面夹持;以及突出管部(41,42,135),该突出管部(41,42,135)至少连接于一个流路管(2,103),且向流路管(2,103)的层叠方向突出。层叠型冷却器具有负荷抑制部(3,31,211,213),与施加在流路管(2,103)的其他部位的负荷相比该负荷抑制部(3,31,211,213)抑制施加于突出管部(41,42,135)和流路管(2,103)的连接部位的负荷。
-
公开(公告)号:CN109312994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780035009.8
申请日:2017-03-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层叠型热交换器具备多个第一板(22)和多个第二板(24)。各第一板和各第二板中的至少一方具有配置于第一流路(14)中的箱空间(18)的周边部且从主体部(40)朝向第一流路侧突出的一个以上的突出部(70)。各第一板和各第二板经由突出部而相互接合。突出部具有顶部和侧壁部。在侧壁部中箱空间侧的一部分形成有在与层叠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整体的厚度厚的厚壁构造部。
-
公开(公告)号:CN112105884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1980027874.7
申请日:2019-03-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芯部(3)由以形成多个制冷剂流路(20)和多个冷却水流路(30)的方式空开间隙地层叠的多个板(10)构成。制冷剂入口侧箱部(21)及制冷剂出口侧箱部(22)将多个制冷剂流路(20)在层叠方向上连通,并设置于相互分离的位置。制冷剂入口(23)和制冷剂出口(24)分别与制冷剂入口侧箱部(21)和制冷剂出口侧箱部(22)连通,并设置于芯部(3)的层叠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制冷剂入口流路(25)将制冷剂入口(23)与制冷剂入口侧箱部(21)连通。并且,制冷剂出口侧箱部(22)与制冷剂出口(24)的中心间距离(α)比制冷剂入口侧箱部(21)与制冷剂入口(23)的中心间距离(β)短。
-
公开(公告)号:CN104541045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380041651.9
申请日:2013-08-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废热回收装置具备:加热部(1),其在封入于内部的能够蒸发及冷凝的工作流体与加热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使所述工作流体蒸发;冷凝部(2),其在通过所述加热部(1)蒸发了的所述工作流体与被加热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使所述工作流体冷凝。所述加热部(1)具有导管(10),该导管(10)供所述工作流体流通,并且铅垂方向上方侧端部开口,铅垂方向下方侧端部闭口,在所述加热部(1)的铅垂方向上方侧设置有积存部(3),该积存部(3)具有导管接合部(41),在该导管接合部(41)接合所述导管(10)的所述上方侧,并且积存通过所述冷凝部(2)冷凝了的所述工作流体,所述积存部(3)具有保持通过所述冷凝部(2)冷凝了的所述工作流体的冷凝液保持部(31)。
-
公开(公告)号:CN114127489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080051517.7
申请日:2020-07-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热交换器的板层叠体的冷凝部(10A)形成为供流入到制冷剂入口(110)的气相制冷剂流动的第一制冷剂流路(101)和供热介质流动的第一热介质流路(100)在板的层叠方向上重叠,该冷凝部从气相制冷剂向热介质散热而将气相制冷剂冷凝,并朝向气液分离器(20)排出。气液分离器将由冷凝部冷凝后的制冷剂分离为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并将液相制冷剂排出。过冷却部相对于冷凝部配置于层叠方向上的一方侧,并形成为供从气液分离器排出的液相制冷剂朝向制冷剂出口(111)流动的第二制冷剂流路(101)和供热介质流动的第二热介质流路(100)在层叠方向上重叠,该过冷却部从液相制冷剂向热介质散热而将液相制冷剂过冷却。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分别相对于冷凝部配置于与过冷却部相反的一侧或相对于过冷却部配置于与冷凝部相反的一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