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光纤光栅的大量程智能高强钢丝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00305B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510761374.X

    申请日:2015-11-1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耦合光纤光栅的大量程智能高强钢丝,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螺旋式的凹槽,凹槽内放置有光纤线以及用于覆盖光纤线的保护层,光纤线上刻有多个光栅。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耦合光纤光栅的大量程智能高强钢丝的制作方法。本发明通过在钢丝上设置螺旋式凹槽,根据构件的应变范围,改变凹槽螺旋角的大小,扩大光纤光栅传感器测量的量程,避免了由于光纤光栅材料本身玻璃脆性而限制其测量量程的不利因素;通过将光纤光栅位于钢丝内部,避免了由于施工因素对光纤光栅传感器的不利影响,保证了光纤光栅传感器的使用寿命;通过在钢丝可开多个螺旋槽口,使多组光纤光栅同时工作,可进行多项数据对比,提高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酸碱溶液浸泡土环刀试样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66891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591761.9

    申请日:2014-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碱溶液浸泡土环刀试样的制备方法。设置一种酸碱溶液浸泡土环刀试样的制备装置,由ABS塑料环刀、制样器和压力系统组成;ABS塑料环刀采用ABS工程塑料加工制成,内径为61.8mm,高度为20.0mm,壁厚1.6mm。制样器由底座、外钢筒、上钢环和压样顶帽构成,全部采用不锈钢材料;压力系统由千斤顶和反力支架构成;通过该装置可以实现酸碱溶液浸泡土环刀试样的制备。本方法原理简单、操作方便,制备的环刀试样均一性好,可有效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一种梁式光纤光栅静力水准仪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2302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603606.X

    申请日:2023-11-28

    Abstract: 一种梁式光纤光栅静力水准仪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包括储液腔、测量腔、连接软管。储液腔包括储液腔外壳、进水口、软管连接口。测量腔包括上腔外壳、下腔外壳、波纹膜片、位移杆、光纤固定杆、刻有光栅的光纤、软管连接口、出水口。测量腔通过连接软管与储液腔相连。光纤上刻有应变光栅和温补光栅,采用光纤专用胶依次将光纤横置固定在下腔外壳的孔槽、光纤固定杆上端凹槽、位移杆下端凹槽内,同时保证应变光栅位于位移杆和光纤固定杆之间,温补光栅位于光纤固定杆和测量腔下腔外壳的孔槽之间。位移杆上端通过结构胶固定在波纹膜片中间。两光纤固定杆下端通过结构胶对称固定在下腔外壳的底面上,并与位移杆在一条直线上。

    光纤光栅传感装置及使用其的压力环的制备和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19958B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1910667887.2

    申请日:2019-07-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监测结构构件受力的装置,具体涉及光纤光栅传感装置及使用其的压力环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光纤光栅传感装置包括光纤光栅传感器、封装杆件及连接螺帽,所述封装杆件中间段设有纵向凹槽,光纤光栅传感器置于纵向凹槽内,所述封装杆件两端设有螺纹,封装杆件通过两端的螺纹与连接螺帽连接,封装杆件两端通过连接螺帽以压力环为受力支撑对裸光栅实施预拉力,使封装杆件连同裸光栅在整个服役期处于受拉状态。本申请还公开了包含光纤光栅传感装置的压力环,本申请减少偏载情况下弯曲应力的影响,减少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消除光纤光栅受压监测会因弯曲而产生的测量误差,同时减少生产成本,加工时省时省造价。

    干湿交替环境下胀缩性土路基的变形模拟装置及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45633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0894897.6

    申请日:2016-10-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24

    Abstract: 一种干湿交替环境下胀缩性土路基的变形模拟装置及模拟方法,包括一路基模型,路基模型设在用于调节温度和湿度的环境发生器内的实验槽中,路基模型的填筑土为干密度1.27g/cm3、粒径小于10mm的红粘土,路基模型的上方安装喷淋式降雨装置,路基模型的下方设有粗砂排水层;TDR探管与路基模型的土体表面垂直,TDR探管延路基模型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设成一列,相邻的TDR探管底端不在同一平面;在路基模型的不同深度处分别埋设沉降板,所有沉降板延路基模型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设成一列,沉降板由底板和连接管构成,所有测杆均与3cm量程百分表连接;沉降板所在列与TDR探管所在列间隔一定距离。

    耦合光纤光栅的大量程智能高强钢丝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00305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761374.X

    申请日:2015-11-1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耦合光纤光栅的大量程智能高强钢丝,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螺旋式的凹槽,凹槽内放置有光纤线以及用于覆盖光纤线的保护层,光纤线上刻有多个光栅。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耦合光纤光栅的大量程智能高强钢丝的制作方法。本发明通过在钢丝上设置螺旋式凹槽,根据构件的应变范围,改变凹槽螺旋角的大小,扩大光纤光栅传感器测量的量程,避免了由于光纤光栅材料本身玻璃脆性而限制其测量量程的不利因素;通过将光纤光栅位于钢丝内部,避免了由于施工因素对光纤光栅传感器的不利影响,保证了光纤光栅传感器的使用寿命;通过在钢丝可开多个螺旋槽口,使多组光纤光栅同时工作,可进行多项数据对比,提高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压拉转换与灵敏度增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18319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110489262.9

    申请日:2021-05-06

    Abstract: 一种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压拉转换与灵敏度增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钢制弹性基座,钢制弹性基座由切割缝分成受力区Ⅰ、受力区Ⅱ;同向应变扩张区Ⅰ、同向应变扩张区Ⅱ、及异向应变扩张区Ⅰ、异向应变扩张区Ⅱ;光纤光栅传感器由裸光纤和刻有光栅段的光纤两部分组合,光栅段的光纤利用粘胶剂或夹持箍固定在钢制弹性基座的异向应变扩张区Ⅰ和异向应变扩张区Ⅱ的相应位置的凹槽内;光纤光栅保护套采用铠装保护套在光纤两端封装,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压拉转换及灵敏度增强装置可将待测结构的压应变放大并转换为拉应变进行测量,装置结构简单紧凑、灵敏度高、线性度和重复性好,安装方便、测量可靠,可解决光纤光栅传感器对压应变测量灵敏度低的问题。

    光纤光栅传感装置及使用其的压力环的制备和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19958A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910667887.2

    申请日:2019-07-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监测结构构件受力的装置,具体涉及光纤光栅传感装置及使用其的压力环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光纤光栅传感装置包括光纤光栅传感器、封装杆件及连接螺帽,所述封装杆件中间段设有纵向凹槽,光纤光栅传感器置于纵向凹槽内,所述封装杆件两端设有螺纹,封装杆件通过两端的螺纹与连接螺帽连接,封装杆件两端通过连接螺帽以压力环为受力支撑对裸光栅实施预拉力,使封装杆件连同裸光栅在整个服役期处于受拉状态。本申请还公开了包含光纤光栅传感装置的压力环,本申请减少偏载情况下弯曲应力的影响,减少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消除光纤光栅受压监测会因弯曲而产生的测量误差,同时减少生产成本,加工时省时省造价。

    一种智能钢绞线端部光纤接头封装连接器及其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08909B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710284209.9

    申请日:2017-04-26

    Abstract: 一种智能钢绞线端部光纤接头封装连接器及安装方法,连接内筒内为智能钢绞线中心丝,智能钢绞线中心丝轴向凹槽内镶嵌有光纤光栅传感器,法兰连接套通过两端的内螺纹套接连接内筒与光纤法兰接头,连接内筒一侧内部通过螺纹连接钢绞线中心丝;连接外筒由钢绞线包裹套、外筒调节套以及外筒盖组成;外筒调节套螺纹连接连接内筒,外筒调节套外部中段向外凸起两侧分别设置有外筒调节套第一外螺纹和外筒调节套第二外螺纹,外筒调节套第二外螺纹连接钢绞线包裹套,外筒盖内面设有外筒盖内螺纹,外筒盖通过外筒调节套第一外螺纹套接于外筒调节套外侧对光纤法兰接头进行封盖。成功保护好光纤在钢绞线端部的封装,装置操作方法简便,紧凑,大大节约封装空间。

    一种自动控温加热水循环恒温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96371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410519291.5

    申请日:2014-1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控温加热水循环恒温控制方法。设置一种自动控温加热的水循环恒温热源实验装置,由加热水箱、温度和水循环控制装置及恒温热水罐组成;加热水箱分为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通过绝热隔温有机玻璃板上的连接管相通;加热水箱侧壁开4个孔,分别安装加水管、出水管、回水管和电缆线管;温度和水循环控制装置由电源开关、断电保护器、温度控制器、继电器、水循环泵开关和自动加水控制器构成;恒温热水罐顶部熔接一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分别通过绝热管路与加热水箱的出水管和回水管连接;通过该装置以实现自动控温加热水循环恒温控制。本方法节能、安全、操作方便、控温精度高、适用范围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