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中央自动分离式隔离护栏

    公开(公告)号:CN103726460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310747627.9

    申请日:2013-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路中央自动分离式隔离护栏,其特征在于:由多个护栏单元体连接而成,每个护栏单元体包括异形底座、立柱和护栏基本单元,所述立柱设置在护栏基本单元的两侧,所述立柱的底端插入异形底座,所述相邻护栏单元体的相邻立柱的顶端通过楔形连接片弱剪连接,放置所述相邻立柱的相邻异形底座内部通过扭转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扭转装置受力后旋转分离。本发明既能分离对向交通流,又能提高隔离护栏的安全性,防止因车辆碰撞力过大而导致隔离护栏整体倾倒对对向行车道车辆的损害,及减轻对对向车道通行能力的影响,提高的驾驶员和车辆的安全性,实现“小撞不倒,大撞分离”的效果。

    道路中央自动分离式隔离护栏

    公开(公告)号:CN103726460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310747627.9

    申请日:2013-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路中央自动分离式隔离护栏,其特征在于:由多个护栏单元体连接而成,每个护栏单元体包括异形底座、立柱和护栏基本单元,所述立柱设置在护栏基本单元的两侧,所述立柱的底端插入异形底座,所述相邻护栏单元体的相邻立柱的顶端通过楔形连接片弱剪连接,放置所述相邻立柱的相邻异形底座内部通过扭转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扭转装置受力后旋转分离。本发明既能分离对向交通流,又能提高隔离护栏的安全性,防止因车辆碰撞力过大而导致隔离护栏整体倾倒对对向行车道车辆的损害,及减轻对对向车道通行能力的影响,提高的驾驶员和车辆的安全性,实现“小撞不倒,大撞分离”的效果。

    环形交叉口交通分流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695296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790112.1

    申请日:2014-12-17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环形交叉口交通分流系统,包括位于中心的环岛(10),环绕所述环岛(10)的环路(11),以及与环路(11)相连通的多个交叉的支路(20),所述每个支路(20)包括双向的内支道(21)和外支道(22),所述环路(11)包括内环道(12)和外环道(13),所述内环道(12)与所述内支道(21)连通,所述外环道(13)与所述外支道(22)连通,并且所述内环道(12)与所述外环道(13)之间设置有隔离带(30),所述隔离带(30)上设置有缺口(31)以使所述内支道(21)与内环道(12)相连通。本发明具有车辆通行迅速畅通的优点,能有效降低交叉路口的交通拥堵现状。

    具道路方向引导和防眩功能的隔离栏

    公开(公告)号:CN103726461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10747825.5

    申请日:2013-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道路方向引导和防眩功能的隔离栏,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两个部分,隔离栏上部包括多个立柱,立柱之间设有防眩杆;隔离栏下部设有双向引导标志,分别引导隔离栏两侧道路的行驶方向。本发明可以在照明不良的道路上遮挡对向车道照射过来的强烈光线,防止光线刺激驾驶员眼睛导致眩目现象的发生,提高行车安全。同时可以在白天、夜晚引导驾驶员的视线,显示道路的轮廓,尤其是设置在道路弯道处,可引导或警告驾驶员前方公路平面线形的变化,使其根据线形适当改变行车方向,促使安全运行。

    高速公路应急借道疏导桥

    公开(公告)号:CN105256710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10808564.2

    申请日:2015-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公路应急借道疏导桥,包括上桥段、主桥段和下桥段;上桥段设置在待疏通路段最内侧车道,与路面成一定夹角,下桥段设置在对向路段最内侧车道,与路面成一定夹角,主桥段设置在公路中间隔离带上部用于连接上桥段和下桥段;上桥段、主桥段和下桥段的宽度均大于车辆宽度。当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或者自然灾害造成单方向车辆滞留和交通拥堵时,将本发明装置通过车辆运输到对方向的车道,小型车辆可通过该桥借用对向车道疏导撤离该区域,并在通过事故区域后,再通过疏导桥回到原先道路正常行驶,既能在高速公路产生车辆滞留时借用对向车道通行,又能减少高速公路二次事故的发生,防止车辆占用应急车道,保障应急救援行动的实施。

    高速公路应急借道疏导桥

    公开(公告)号:CN105256710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808564.2

    申请日:2015-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公路应急借道疏导桥,包括上桥段、主桥段和下桥段;上桥段设置在待疏通路段最内侧车道,与路面成一定夹角,下桥段设置在对向路段最内侧车道,与路面成一定夹角,主桥段设置在公路中间隔离带上部用于连接上桥段和下桥段;上桥段、主桥段和下桥段的宽度均大于车辆宽度。当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或者自然灾害造成单方向车辆滞留和交通拥堵时,将本发明装置通过车辆运输到对方向的车道,小型车辆可通过该桥借用对向车道疏导撤离该区域,并在通过事故区域后,再通过疏导桥回到原先道路正常行驶,既能在高速公路产生车辆滞留时借用对向车道通行,又能减少高速公路二次事故的发生,防止车辆占用应急车道,保障应急救援行动的实施。

    可安全倾倒的道路中央隔离栏

    公开(公告)号:CN103726459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310747626.4

    申请日:2013-12-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安全倾倒的道路中央隔离栏,包括多个底座、以及设置在两相邻底座之间的隔离栅组件,隔离栅组件包括两个立柱、以及设置在两个立柱之间的隔离栅单元,两相邻隔离栅组件的相邻立柱设置在同一底座上,该隔离栏还包括钢块和销轴,钢块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相邻立柱的下端设置在两块钢块之间,立柱与钢块接触的面开设有弧形凹槽,钢块上开设有与所述弧形凹槽相卡合的弧形突起,销轴贯穿两块钢块设置将钢块和立柱连接在一起。本发明能保证该隔离栏的稳定性,同时在受到车辆碰撞后,相邻立柱旋转错开,单片隔离栅组件安全倾倒,避免了连片倾倒及飞向对向车道造成二次交通事故,起到了安全防护作用,保障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与通行效率。

    可安全倾倒的道路中央隔离栏

    公开(公告)号:CN103726459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310747626.4

    申请日:2013-12-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安全倾倒的道路中央隔离栏,包括多个底座、以及设置在两相邻底座之间的隔离栅组件,隔离栅组件包括两个立柱、以及设置在两个立柱之间的隔离栅单元,两相邻隔离栅组件的相邻立柱设置在同一底座上,该隔离栏还包括钢块和销轴,钢块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相邻立柱的下端设置在两块钢块之间,立柱与钢块接触的面开设有弧形凹槽,钢块上开设有与所述弧形凹槽相卡合的弧形突起,销轴贯穿两块钢块设置将钢块和立柱连接在一起。本发明能保证该隔离栏的稳定性,同时在受到车辆碰撞后,相邻立柱旋转错开,单片隔离栅组件安全倾倒,避免了连片倾倒及飞向对向车道造成二次交通事故,起到了安全防护作用,保障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与通行效率。

    环形交叉口交通分流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695296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410790112.1

    申请日:2014-12-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C1/0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环形交叉口交通分流系统,包括位于中心的环岛(10),环绕所述环岛(10)的环路(11),以及与环路(11)相连通的多个交叉的支路(20),所述每个支路(20)包括双向的内支道(21)和外支道(22),所述环路(11)包括内环道(12)和外环道(13),所述内环道(12)与所述内支道(21)连通,所述外环道(13)与所述外支道(22)连通,并且所述内环道(12)与所述外环道(13)之间设置有隔离带(30),所述隔离带(30)上设置有缺口(31)以使所述内支道(21)与内环道(12)相连通。本发明具有车辆通行迅速畅通的优点,能有效降低交叉路口的交通拥堵现状。

    具道路方向引导和防眩功能的隔离栏

    公开(公告)号:CN103726461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310747825.5

    申请日:2013-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道路方向引导和防眩功能的隔离栏,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两个部分,隔离栏上部包括多个立柱,立柱之间设有防眩杆;隔离栏下部设有双向引导标志,分别引导隔离栏两侧道路的行驶方向。本发明可以在照明不良的道路上遮挡对向车道照射过来的强烈光线,防止光线刺激驾驶员眼睛导致眩目现象的发生,提高行车安全。同时可以在白天、夜晚引导驾驶员的视线,显示道路的轮廓,尤其是设置在道路弯道处,可引导或警告驾驶员前方公路平面线形的变化,使其根据线形适当改变行车方向,促使安全运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