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67382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673007.5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 , 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H‑ADCP的在线悬移质泥沙测量方法,先进行传统人工取沙测沙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并采集整理H‑ADCP在线测验回波强度数据,基于人工沙与H‑ADCP实测回波强度对比分析,建立悬移泥沙在线设备测量模型,利用建立的泥沙监测模型,实现悬移质泥沙含量的在线监测。本发明基于H‑ADCP的回波强度,将其结合标准泥沙数据建立模型,从而实现悬移质泥沙的在线测量,误差小,精度高,实现了与水流速度的同步监测,并可实现泥沙通量的计算,提高悬移质泥沙监测水平,扩展泥沙测量区域。本发明方法对测量环境无扰动,不改变水流流场结构,实现水流原状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36738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673007.5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 , 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H‑ADCP的在线悬移质泥沙测量方法,先进行传统人工取沙测沙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并采集整理H‑ADCP在线测验回波强度数据,基于人工沙与H‑ADCP实测回波强度对比分析,建立悬移泥沙在线设备测量模型,利用建立的泥沙监测模型,实现悬移质泥沙含量的在线监测。本发明基于H‑ADCP的回波强度,将其结合标准泥沙数据建立模型,从而实现悬移质泥沙的在线测量,误差小,精度高,实现了与水流速度的同步监测,并可实现泥沙通量的计算,提高悬移质泥沙监测水平,扩展泥沙测量区域。本发明方法对测量环境无扰动,不改变水流流场结构,实现水流原状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1272534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2010198241.7
申请日:2020-03-19
Applicant: 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
IPC: G01N1/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水质总磷的消解装置,包括消解管、紫外光源、加热部件,消解管具有中心空腔,其一端具有管口,消解管管壁为双层结构,内外管壁之间具有环形薄层消解腔,消解管上具有水样进出口,水样进出口与消解腔连通;紫外光源设置在中心空腔中;加热部件包裹在消解管外管壁外侧。本发明装置采用双空腔结构,反应充分,效率高,消解装置对总磷的消解效率在98.9%以上。本发明提供的消解方法采用185nm超短紫外线、氧化剂、热能以及向消解管中鼓入空气的方式对水样进行联合消解。本发明提供的装置与方法简化了总磷消解过程,其装置也更紧密精巧,实现了总磷消解装置的小型化、低功耗以及自动化,为总磷在线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2199891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093917.2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
IPC: G06F30/27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力坝安全变形预警指标拟定方法,包括根据大坝对应的考虑分项系数的设计规范,确定大坝设计状况下临界强度储备系数/滑动面屈服区上下游宽度临界百分比;将不同设计状况下的临界强度储备系数/滑动面屈服区上下游宽度临界百分比、及相应荷载输入预先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获得设计状况下的变形预警指标;其中,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和检验样本采用描述所有变形分量及其演化特征的大坝‑基础本构模型及大坝‑基础多场耦合力学模型获取。同时公开了相应的系统。本发明不仅考虑了所有变形特征,而且将变形值同大坝的安全度、工程等级和安全风险联系起来,获取的指标更加严谨。
-
公开(公告)号:CN111638567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499748.6
申请日:2020-06-04
Applicant: 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 , 江苏南水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宗泽 , 曹子聪 , 符伟杰 , 姚刚 , 房灵常 , 宗军 , 褚泽帆 , 毛春雷 , 熊陈 , 刘巽民 , 陈杰中 , 徐海峰 , 陈城 , 朱健勇 , 曲金秋 , 吴婷 , 王猛 , 张亚 , 谈伟 , 钱雨佳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持单点和多点感应的多层调校称重式雨雪量计,设计单点和多点选择性传感方式,能提升测量精度并在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兼顾性价比。设计的隔热环能阻止承水口向外传导热量,并通过缩小承水口面积,减少了低温时的热耗散,隔热环和承水口均为深色,有助于吸热,提高融冰雪效率;采用多层调平结构保证了自上而下受力测量方向一致,且便于安装应用时实施调平;弹簧和限位螺钉组合能够防止冲击和机械过载,避免传感器损伤;采用降水触发部件使雨雪量计在降水来临时才被唤醒,降低工作功耗,避免非降水期的数据干扰;本发明能增加测量精度的覆盖面,提升降水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加强对重要部件的保护功能,降低设备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7330136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629118.6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南京中网卫星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利湖泊遥感综合监测管理系统,其包括:控制模块、水质检测单元、降雨检测单元、泥沙深度传感器、光伏发电模块、用图像采集模块、定位模块、信息传递模块,云端、主机以及执行模块;波浪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固定板、透明管、浮动球,红外感应模块具体为光栅,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上表面,固定板设置有两个,光栅固定连接在两个固定板的相对面,浮动球位于透明管的内部;造浪装置包括:安装板、电机、传动轴、齿轮箱、主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皮带、固定杆、从动轴、造浪板,通过以上装置,对水利湖泊进行监管,同时在遭遇风浪时,通过人造浪与自然风浪发生干涉,从而降低振幅,避免损坏检测头。
-
公开(公告)号:CN105046100B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510591893.6
申请日:2015-09-17
Applicant: 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 , 广东省乐昌峡水利枢纽管理处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堤坝边坡变形监测数据分析方法,首先对堤坝边坡位移及影响堤坝边坡位移的因素进行监测,选取监测数据,进行基于特征正交分解的回归分析,得到特征正交分解的特征正交基,然后对特征正交基与堤坝边坡位移进行分位数回归分析,得到各分位数的回归方程参数,再代入原始数据,得到原始数据的分位数回归方程,最后分析不同分位数下各个自变量的回归方程参数估计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是否通过显著性检验,判断自变量对堤坝边坡位移的影响程度。本发明方法对于建立边坡(包含大坝)预警模型、提供边坡预测预报方法和分析边坡敏感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5046100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591893.6
申请日:2015-09-17
Applicant: 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 , 广东省乐昌峡水利枢纽管理处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堤坝边坡变形监测数据分析新方法,首先对堤坝边坡位移及影响堤坝边坡位移的因素进行监测,选取监测数据,进行基于特征正交分解的回归分析,得到特征正交分解的特征正交基,然后对特征正交基与堤坝边坡位移进行分位数回归分析,得到各分位数的回归方程参数,再代入原始数据,得到原始数据的分位数回归方程,最后分析不同分位数下各个自变量的回归方程参数估计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是否通过显著性检验,判断自变量对堤坝边坡位移的影响程度。本发明方法对于建立边坡(包含大坝)预警模型、提供边坡预测预报方法和分析边坡敏感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330136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629118.6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南京中网卫星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利湖泊遥感综合监测管理系统,其包括:控制模块、水质检测单元、降雨检测单元、泥沙深度传感器、光伏发电模块、用图像采集模块、定位模块、信息传递模块,云端、主机以及执行模块;波浪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固定板、透明管、浮动球,红外感应模块具体为光栅,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上表面,固定板设置有两个,光栅固定连接在两个固定板的相对面,浮动球位于透明管的内部;造浪装置包括:安装板、电机、传动轴、齿轮箱、主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皮带、固定杆、从动轴、造浪板,通过以上装置,对水利湖泊进行监管,同时在遭遇风浪时,通过人造浪与自然风浪发生干涉,从而降低振幅,避免损坏检测头。
-
公开(公告)号:CN112199891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011093917.2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 , 江苏南水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力坝安全变形预警指标拟定方法,包括根据大坝对应的考虑分项系数的设计规范,确定大坝设计状况下临界强度储备系数/滑动面屈服区上下游宽度临界百分比;将不同设计状况下的临界强度储备系数/滑动面屈服区上下游宽度临界百分比、及相应荷载输入预先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获得设计状况下的变形预警指标;其中,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和检验样本采用描述所有变形分量及其演化特征的大坝‑基础本构模型及大坝‑基础多场耦合力学模型获取。同时公开了相应的系统。本发明不仅考虑了所有变形特征,而且将变形值同大坝的安全度、工程等级和安全风险联系起来,获取的指标更加严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