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复合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79135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811607315.7

    申请日:2018-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复合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天然高分子成型加工领域。本发明的绿色复合发泡材料的配方,按照重量份数配比,包括蓝藻,1‑10份、纤维素3‑8份、成孔剂30‑180份、溶剂90‑110份。此外,本发明还可以引入水溶性高分子和/或交联剂,可进一步调节绿色复合发泡材料的性能。本发明绿色复合发泡材料使用中大量使用了蓝藻,使得蓝藻的资源化利用切实可行;原料成本低、操作简便,易于大规模化生产,力学性能优良,孔结构尺寸可控,可以在包装衬垫、建筑等领域广泛应用。

    一种纤维素/纳米氧化铈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13174A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710801507.0

    申请日:2017-09-07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nventor: 王玮 张佰开 梁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素/纳米氧化铈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原位生成的方法,利用纤维素膜的多孔结构吸附含有Ce3+的前驱溶液,除去未吸附的Ce3+离子后;浸入浓度为5-20mol/L的碱液中反应,负载有Ce(OH)3的纳米粒子的纤维素膜经清洗,并调整pH值为6-7后;先对纤维素膜在室温下风干,而后在温度≥40℃下,干燥≥6h,制备纤维素/纳米氧化铈复合膜。复合膜中纳米氧化铈的质量分数为0.5wt%-6wt%,所得复合膜在300nm处的紫外光透过率低于1%,550nm处的可见光透过率高于70%。本方法简单可行,易于操作。制备的复合膜可以在产品包装、抗紫外透明膜等领域广泛应用。

    一种去除蓝藻臭味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59188A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710805120.2

    申请日:2017-0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藻类臭味的方法,本方法具体如下:将一定量蓝藻在紫外曝光机下曝光一定时间,后放入容器中加水分散,使用臭氧发生器制造并通入臭氧处理一段时间,抽滤后再通入臭氧处理一段时间,最后抽滤得处理后的蓝藻。该方法除臭效果好,简单可行,易于操作,生产成本低,绿色无污染,且在处理过程可以直接破蓝藻的细胞壁,省去了反复冷冻的处理工艺,利于蓝藻的资源化利用。

    一种表面胺基化纳米稀土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86240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811598923.6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胺基化纳米稀土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属于无机材料表面化学改性的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氨水对纳米稀土氧化物进行预处理,然后与氨基硅烷偶联剂作用,使得硅烷偶联剂水解产生的羟基和与稀土氧化物表面羟基的缩合反应,实现纳米稀土氧化物的表面胺基化和功能化。本发明工艺简单,反应条件相对比较温和,底物普适性好,同时用无毒溶剂替代传统的甲苯等有机溶剂,绿色环保。所得表面氨基化纳米稀土氧化物在水相介质中的分散性、稳定性等性能得到显著提高,有利于其与纳米纤维素水溶液,水性聚氨酯、聚乙烯醇等高分子材料复合,赋予其新的功能性,应用前景广阔。

    一种表面胺基化纳米稀土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86240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598923.6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胺基化纳米稀土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属于无机材料表面化学改性的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氨水对纳米稀土氧化物进行预处理,然后与氨基硅烷偶联剂作用,使得硅烷偶联剂水解产生的羟基和与稀土氧化物表面羟基的缩合反应,实现纳米稀土氧化物的表面胺基化和功能化。本发明工艺简单,反应条件相对比较温和,底物普适性好,同时用无毒溶剂替代传统的甲苯等有机溶剂,绿色环保。所得表面氨基化纳米稀土氧化物在水相介质中的分散性、稳定性等性能得到显著提高,有利于其与纳米纤维素水溶液,水性聚氨酯、聚乙烯醇等高分子材料复合,赋予其新的功能性,应用前景广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