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3398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413831.1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江苏新瑞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江南大学
IPC: D06M15/03 , D06M15/263 , D06P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纺织品着色用生物基抗菌粉末,所述生物基抗菌粉末是以天然着色剂为核,生物基抗菌单体、聚合物单体、硅改性单体和分散剂聚合后的聚合物为壳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着色粒子,核与壳的质量比为1:1‑3。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纺织品着色用生物基抗菌粉末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以着色剂和分散剂为水相,聚合单体为油相制备纳米着色粒子的分散液,并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生物基抗菌粉末。本发明的抗菌粉末涂料相较于传统抗菌剂具有储存运输成本低,耐久性好,手感透气性优良的特点,且体系中无需其他助剂的参与,具有水耗低的特点。本发明的抗菌粉末还可应用于其他柔性基材或刚性基材的抗菌整理,如MDF板,汽车内饰等。
-
公开(公告)号:CN113777061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111054664.2
申请日:2021-09-0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裸眼可视丙酮气体纤维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精细化工和材料科学领域。本发明所述的裸眼可视丙酮气体纤维传感器;所述的传感器包括单根或者多根“仿竹节”结构液晶纤维;所述的“仿竹节”结构液晶纤维是基于液晶包层纤维三层同轴结构,受自然界中竹子结构的启发,在响应层引入“节”来分隔液晶,从而限制液晶沿纤维轴方向运动,得到“仿竹节”液晶纤维。本发明的裸眼可视丙酮气体纤维传感器可实现室温下丙酮气体检测,响应速度快、变色可逆可重复、柔韧轻盈、并且可进行大面积生产,缩放并编织成各种图案,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862823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054487.8
申请日:2021-09-0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竹节”液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精细化工和材料科学领域。本发明所述的制备“仿竹节”结构液晶纤维的方法是基于液晶包层纤维三层同轴结构,受自然界中竹子结构的启发,在响应层引入“节”来分隔液晶,从而限制液晶沿纤维轴方向运动,得到“仿竹节”液晶纤维;本发明得到的“仿竹节”液晶纤维可限制液晶沿纤维轴方向运动,加强了限域空间对液晶的作用,确保了液晶纤维的响应性能,提高了响应精确度,加快了响应速率,增强纤维稳定性,延长了纤维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928586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26532.1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江苏新瑞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江南大学
IPC: C08F283/00 , C08F220/24 , C08F220/18 , C08G18/36 , C08G18/32 , C08G18/67 , C08G18/64 , C08G18/65 , D06N3/04 , D06N3/14 , D06P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基水性聚氨酯防水整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如下步骤:(1)生物基异氰酸酯与生物基多元醇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染料和生物基扩链剂,继续扩链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稀释剂、封端剂,进行半封端反应,制得半封端异氰酸酯中间体;(2)向步骤(1)反应体系中加入疏水改性单体、引发剂,聚合反应结束后加入封端剂进行封端反应,反应结束后降温、加入中和剂,中和反应结束后去除稀释剂,制得所述生物基水性聚氨酯防水整理剂;将其整理到纺织品上,经过整理后的纺织品手感柔软,透气性良好。该防水整理剂不仅可以用于纺织品的防水整理,也可用于雨伞、帐篷、车漆、墙体等领域的防水整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02915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31670.0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D06M15/572 , D06M11/74 , D06M14/34 , D06M13/232 , D06M13/224 , D06M10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色鲜艳高导热耐弯折温致变色液晶纤维的制备方法,属于精细化工和材料科学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色鲜艳高导热耐弯折温致变色液晶纤维,表现出良好的显色性能和响应灵敏性,其颜色变化裸眼可见,不需要借助特殊的颜色变化检测仪器,并且具有良好的水洗牢度和摩擦牢度,并且多次弯折后仍不易断裂,可以达到编织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777061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054664.2
申请日:2021-09-0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裸眼可视丙酮气体纤维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精细化工和材料科学领域。本发明所述的裸眼可视丙酮气体纤维传感器;所述的传感器包括单根或者多根“仿竹节”结构液晶纤维;所述的“仿竹节”结构液晶纤维是基于液晶包层纤维三层同轴结构,受自然界中竹子结构的启发,在响应层引入“节”来分隔液晶,从而限制液晶沿纤维轴方向运动,得到“仿竹节”液晶纤维。本发明的裸眼可视丙酮气体纤维传感器可实现室温下丙酮气体检测,响应速度快、变色可逆可重复、柔韧轻盈、并且可进行大面积生产,缩放并编织成各种图案,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541310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910876145.0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D06M16/00 , D06M15/61 , D06M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酶促转化和催化氧化的导电真丝制备方法,利用酪氨酸酚裂解酶催化真丝纤维中的丝氨酸转化成酪氨酸;再借助漆酶催化氧化真丝纤维中酪氨酸与苯胺自由基反应,通过酶促真丝纤维大分子与苯胺接枝聚合,形成与纤维结合的聚苯胺大分子,实现导电真丝的制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酶催化丝氨酸转化;(2)酶促真丝与苯胺接枝聚合。与传统通过金属喷涂法、涂层法和浸轧焙烘法制备导电真丝相比,本发明述及的方法具有生产能耗较低,导电效果改善,且真丝纤维强力增加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908575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210703331.6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 江苏集萃智能液晶科技有限公司
IPC: D06M23/12 , D06M13/224 , D06M15/263 , D06M13/345 , D06P1/16 , D06P1/52 , D06P1/651 , D06P1/642 , D06P3/26 , D06M10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抗紫外线整理剂及其在纺织品上的应用,属于纺织品功能整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液晶抗紫外线整理剂包含有可以反射紫外线的液晶混合物为主体形成的液晶微胶囊;所述液晶微胶囊由芯材和壁材组成;所述芯材包括液晶混合物;所述液晶混合物包括液晶母体和手性添加剂;所述壁材为聚合物壁材。该液晶微胶囊与其他助剂复配制备得到的抗紫外线整理剂浆料对纺织品基材进行印花、浸轧或喷涂整理,在纺织品基材表面形成抗紫外线涂层,达到抗紫外线的目的;并且对织物显色效果没有影响,同时还能解决耐日晒牢度不高的问题,相较于传统的抗紫外线整理剂,具有防护效果好、持久耐用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28629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246096.X
申请日:2024-09-06
Applicant: 江苏新瑞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子束固化着色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以小分子染料为芯,以可电子束辐射固化的聚合物为壳制备着色粒子,并用其制备得到着色剂漆料对板材进行喷涂着色。该发明具有固化速度快,能耗低的特点,避免了板材着色固化中热固化和光固化的关键性难题,同时解决了在纺织品着色电子束固化小分子染料的裂解,难以固化的问题。该发明可广泛应用于板材着色,建材涂装,也可用于车漆、木材、纺织品等领域。相较于传统的着色固化技术,具有耗时短,能耗低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28627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259827.4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江苏新瑞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江南大学
IPC: C09B67/08 , D06P1/16 , D06P1/08 , C08F220/46 , C08F220/20 , C08F220/06 , C08F23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束硅改性着色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纺织品印染技术领域。以小分子染料或颜料为芯,以可电子束辐射固化的聚合物为壳形成的着色粒子,并用其制备得到着色染液对纺织品基材进行浸轧染色。利用硅改性单体对其进行改性,赋予其柔软透气的性能,在壳层中引入羧基基团,吸附阳离子染料,提高染料的上染率,实现高色深。该发明具有固化速度快,能耗低的特点,解决了传统纺织品着色固化流程长,能耗高以及光固化着色技术受限于光的穿透能力,难以固化有色体系的问题,同时实现了高色深和手感柔软的问题,解决了电子束固化在纺织品应用上的难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