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09116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760095.6
申请日:2023-06-2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倍半硅氧烷磺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工业催化和精细化学品合成技术领域。将磺酸内酯与功能化的POSS反应,形成含有多磺酸中心的聚倍半硅氧烷磺酸,该催化剂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廉,可作为多种羧酸和醇的酯化反应催化剂。其作为酯化反应催化剂使用时,可获得大于等于96%的酸或醇的转化率,该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高于传统的固体酸催化剂,且与硫酸和对甲苯磺酸的催化性能相当,更重要的是,反应结束后,本发明的催化剂可以简单回收和重复使用,重复使用三次,活性无明显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10272170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910675159.6
申请日:2019-07-2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2F9/14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发酵废水的处理与回用的多级膜分离装置和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装置耦合了AnMBR、FO膜和纳滤膜,用于处理发酵废水。发酵废水打入厌氧膜生物反应器透过微滤膜组件形成出水,然后在正渗透膜的作用下,水分子自发透过正渗透膜组件进入汲取液池,最后通过纳滤膜系统处理获得高品质的再生水;同时纳滤膜一侧的浓盐通过高压泵回流至汲取液池中,以实现汲取液的再生循环利用。FO浓缩液以鸟粪石的形式回收氮磷,有利于实现污水资源化。本方法将微滤、正渗透、纳滤三种膜组件进行全新的耦合,最终构建了多级膜分离工艺,同时以鸟粪石的形式回收氮磷,最终同步实现发酵废水的回用与能源和资源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602513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322592.3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B01J27/053 , B01J37/08 , C07C67/08 , C07C69/14 , C07C69/58 , C07C69/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酯化反应的介孔固体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催化和精细有机化工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钾盐或钠盐为模板剂,通过机械球磨和焙烧制得介孔金属氧化物,再对其表面酸处理,得到系列介孔金属氧化物固体酸催化剂。本发明固体酸催化剂制备方法简便易于操作,生产成本低廉,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丰富的磺酸活性位点,其酸强度和硫酸相近,催化酯化反应的产率高达90%以上,反应条件温和,且催化剂可回收和重复使用,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可望成为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固体酸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16813469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753798.6
申请日:2023-06-2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分离合成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方法,属于精细化学品合成技术领域。采用磺酸功能化的聚倍半硅氧烷作为三羟甲基丙烷和丙烯酸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反应体系中引入带水剂,阻聚剂和还原剂。该催化体系最高可获得100%的三羟甲基丙烷转化率和超过90%的三羟甲基三丙烯酸酯的选择性。更重要的是,由于该催化剂易溶于三羟甲基丙烷,但不溶于产物酯类化合物,这使得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呈现均相催化,反应结束后自发从体系中析出,实现了催化剂的自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10272170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10675159.6
申请日:2019-07-2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2F9/14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发酵废水的处理与回用的多级膜分离装置和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装置耦合了AnMBR、FO膜和纳滤膜,用于处理发酵废水。发酵废水打入厌氧膜生物反应器透过微滤膜组件形成出水,然后在正渗透膜的作用下,水分子自发透过正渗透膜组件进入汲取液池,最后通过纳滤膜系统处理获得高品质的再生水;同时纳滤膜一侧的浓盐通过高压泵回流至汲取液池中,以实现汲取液的再生循环利用。FO浓缩液以鸟粪石的形式回收氮磷,有利于实现污水资源化。本方法将微滤、正渗透、纳滤三种膜组件进行全新的耦合,最终构建了多级膜分离工艺,同时以鸟粪石的形式回收氮磷,最终同步实现发酵废水的回用与能源和资源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402554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228456.1
申请日:2018-03-2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A41D13/005 , A41D27/00 , A41D31/00 , A61B5/0205 , A61B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可调温的智能军训服装系统装置,包括设置在服装上衣和裤子上的调温模块、传感器和显示器。调温模块包括结构调温模块和化学调温模块。结构调温模块是在服装相应部位设置透气网布面料,化学调温模块是在服装相应部位设置含有相变材料的调温织物,传感器包括在服装相应部位设置的温湿度传感器及接触端头、心率传感器、呼吸频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相关参数被划分安全等级,并在显示器上显示。通过调温模块、传感器及显示器的设置,可调温的智能军训服装系统装置可调节人体局部温度,实时监测并显示人体生理数据,在相关数值超出安全等级范围时发出警示,为人体提供安全、舒适、智能的穿着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208176103U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820383987.3
申请日:2018-03-2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A41D29/00 , A41D13/005 , A61B5/02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可调温的智能军训服装系统装置,包括设置在服装上衣和裤子上的调温模块、传感器和显示器。调温模块包括结构调温模块和化学调温模块。结构调温模块是在服装相应部位设置透气网布面料,化学调温模块是在服装相应部位设置含有相变材料的调温织物,传感器包括在服装相应部位设置的温湿度传感器及接触端头、心率传感器、呼吸频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相关参数被划分安全等级,并在显示器上显示。通过调温模块、传感器及显示器的设置,可调温的智能军训服装系统装置可调节人体局部温度,实时监测并显示人体生理数据,在相关数值超出安全等级范围时发出警示,为人体提供安全、舒适、智能的穿着体验。(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