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硼氮配位键的螺结构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1665567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641935.7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江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光电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含硼氮配位键的螺结构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发明提供的含硼氮配位键的螺结构化合物具有如式(1)、(2)、(3)、(4)、(5)或(6)所示的结构,具有合成方法简单、合成周期短、多次合成再现性等优点,且上述含硼氮配位键的螺结构化合物的ΔEST小,PLQY高,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优异的成膜性以及薄膜形态稳定,能够用作可溶液加工的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适合于溶液法制备OLED器件。本发明通过溶液加工方法将上述含硼氮配位键的螺结构化合物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能够实现较高外量子效率,最大外量子效率可达38.21%。

    一种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46640B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711086217.9

    申请日:2017-11-07

    Applicant: 江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该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通过离子导电剂获得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离子导电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惰性气体氛围中,将溴化亚铜粉末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溶解在第一有机溶剂中制备成催化剂溶液;将单体A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单体B二(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和第一引发剂分别加入到催化剂溶液中,并于75~85℃下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反应10~60min得到反应产物;向反应产物中加入过量的环己烷,得到絮状沉淀提纯后得到离子导电剂。该离子导电剂增加了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无定形区,能够有效抑制聚合物基体的结晶,从而降低玻璃化温度,进而增强了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低温离子电导率。

    一种检测氰根离子的荧光探针及其合成和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82785B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710418799.X

    申请日:2017-06-06

    Applicant: 江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氰根离子的荧光探针及其合成合应用方法。以氟化硼二吡咯(BODIPY)为荧光信号基团,半花菁(hemicyanine)为识别位点的氰根离子荧光探针,该探针是由1,3,5,6‑四甲基8‑(4(甲酰基苯基))氟化硼二吡咯与1,2,3,3‑四甲基‑3H‑碘化吲哚盐通过克脑文盖尔缩合反应所得。通过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法研究发现该探针可以单一性识别氰根离子,最低检测限可达59 nM,并且这一识别过程不受其它阴离子的干扰,响应速度快。本发明可用于实际水样的检测,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此外,该荧光探针合成方法简单,成本较低,在氰根离子的检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46640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086217.9

    申请日:2017-11-07

    Applicant: 江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该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通过离子导电剂获得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离子导电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惰性气体氛围中,将溴化亚铜粉末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溶解在第一有机溶剂中制备成催化剂溶液;将单体A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单体B二(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和第一引发剂分别加入到催化剂溶液中,并于75~85℃下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反应10~60min得到反应产物;向反应产物中加入过量的环己烷,得到絮状沉淀提纯后得到离子导电剂。该离子导电剂增加了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无定形区,能够有效抑制聚合物基体的结晶,从而降低玻璃化温度,进而增强了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低温离子电导率。

    AIE荧光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989093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0755787.7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江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荧光小分子自组装领域,具体公开了三种能自组装的荧光材料合成、自组装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阳离子检测上的应用。三种荧光材料分别为:(Z)‑5‑(4‑二甲氨基苯亚甲基)‑2‑(2‑氰基乙基)‑3‑甲基咪唑啉酮,(Z)‑5‑(3‑二甲氨基苯亚甲基)‑2‑(2‑氰基乙基)‑3‑甲基咪唑啉酮,(Z)‑5‑(4‑羟基‑3,5‑二氟苯亚甲基)‑2‑正己基‑3‑甲基咪唑啉酮。这三种化合物均可在甲醇和水溶剂体系中通过自组装形成具有荧光性质且结构均匀的纤维状结构。其中:(Z)‑5‑(4‑二甲氨基苯亚甲基)‑2‑(2‑氰基乙基)‑3‑甲基咪唑啉酮可在纯水相中识别铜离子和汞离子,并能对汞离子进行定量检测。

    一种含银纳米颗粒的超分子水凝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79153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1810820297.4

    申请日:2018-07-24

    Applicant: 江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银纳米颗粒的超分子水凝胶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所述含银纳米颗粒的超分子水凝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D型Fmoc‑Phe凝胶因子溶解在pH值为7.4的缓冲液中,确保第一混合溶液中的所述D型Fmoc‑Phe凝胶因子的浓度在6‑20mg/mL;将第一混合溶液震荡30s,然后在80‑100℃加热溶解得到均匀溶液;在均匀溶液内加入硝酸银溶液得到热溶液;称取抗坏血酸,采用超纯水溶解得到抗坏血酸溶液;将抗坏血酸溶液加入到热溶液中,形成均匀透明浅灰色水凝胶。本发明含银纳米颗粒的超分子水凝胶制备方法可以通过水凝胶中原位制备纳米银颗粒,纳米银颗粒分散均匀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生长抑制性效果很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