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缆外导体开槽的生产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9066093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810890826.8

    申请日:2018-08-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漏缆外导体开槽的生产工艺,其将金属带开槽和金属带纵包、护套工艺生产线组成一体生产线,从而节省原材料的运转、贮存,也避免在运转和贮存过程中造成浪费或污染;且生产高效可靠。在漏缆绝缘工序输出的半成品生产完成后,使用数控激光切割设备按特定开槽参数在金属带上激光切割出对应的槽孔,生产出开槽外导体,然后将已开槽的金属带轧纹后直接经外导体纵包成型模具包覆于绝缘上,最后经护套挤塑机直接完成护套生产,产出成品漏缆,使得漏缆的外导体从原材料到原材料冲孔、纵包成型与外导体成型后的外护护套三道工序一次完成。

    一种绝缘厚度≥10mm的漏泄电缆制备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31465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05772.4

    申请日:2012-10-23

    Abstract: 一种绝缘厚度≥10mm漏泄电缆制备系统,包括送线装置、绝缘挤塑机、热水槽、冷水槽,所述绝缘挤塑机、热水槽、冷水槽依次串联设置,漏泄电缆串接于绝缘挤塑机、热水槽、冷水槽上,漏泄电缆两端通过送线装置卷绕拉紧,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槽和/或冷水槽上方设置有将水均匀喷洒于漏泄电缆上的喷淋冷却装置,通过在漏泄电缆内导体表面通过挤塑机挤包一发泡绝缘层后,线缆进入热水槽和/或冷水槽的同时,在其上方增设喷淋冷却装置,从而使漏泄电缆发泡绝缘层发泡度均匀,信号传输性能稳定。

    一种漏缆外导体开槽的生产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9066093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890826.8

    申请日:2018-08-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Q13/2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漏缆外导体开槽的生产工艺,其将金属带开槽和金属带纵包、护套工艺生产线组成一体生产线,从而节省原材料的运转、贮存,也避免在运转和贮存过程中造成浪费或污染;且生产高效可靠。在漏缆绝缘工序输出的半成品生产完成后,使用数控激光切割设备按特定开槽参数在金属带上激光切割出对应的槽孔,生产出开槽外导体,然后将已开槽的金属带轧纹后直接经外导体纵包成型模具包覆于绝缘上,最后经护套挤塑机直接完成护套生产,产出成品漏缆,使得漏缆的外导体从原材料到原材料冲孔、纵包成型与外导体成型后的外护护套三道工序一次完成。

    一种电缆接头处的防水组件

    公开(公告)号:CN205752752U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620446391.4

    申请日:2016-05-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接头处的防水组件,其提供一种可以重复拆装、操作简便、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移动通信天馈系统中防水组件。其包括电缆,所述电缆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的连接器的内侧套装有防水胶套,所述防水胶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内端环形纹,所述防水胶套的两端的内端环形纹的内端环面分别紧贴于所述电缆的外壁,所述防水胶套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器放置腔,所述连接器放置腔可以容纳完成连接后的连接器。

    一种绝缘厚度≥10mm的漏泄电缆制备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2917614U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220543219.2

    申请日:2012-10-23

    Abstract: 一种绝缘厚度≥10mm漏泄电缆制备系统,包括送线装置、绝缘挤塑机、热水槽、冷水槽,所述绝缘挤塑机、热水槽、冷水槽依次串联设置,漏泄电缆串接于绝缘挤塑机、热水槽、冷水槽上,漏泄电缆两端通过送线装置卷绕拉紧,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槽和/或冷水槽上方设置有将水均匀喷洒于漏泄电缆上的喷淋冷却装置,通过在漏泄电缆内导体表面通过挤塑机挤包一发泡绝缘层后,线缆进入热水槽和/或冷水槽的同时,在其上方增设喷淋冷却装置,从而使漏泄电缆发泡绝缘层发泡度均匀,信号传输性能稳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