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光合微生物的循环水培养装置以及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74245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600026.4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尤其为用于光合微生物的循环水培养装置以及培养方法,所述水培养装置包括构成连通循环的水培箱、混料箱,混料箱中设置有搅拌组件,混料箱与水培箱间设有用于循环水输送的驱动组件;水培箱中设有交错设置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将水培箱分割成呈“S”型的流道,阻流板朝向水流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减缓水流速度;位于水培箱中的支撑板上设置微生物附着物;水培箱内设置反光板和LED灯。所构建的循环系统及内部S形流道是的水培箱内部的营养液时刻保存平衡,能够提高微生物的繁殖速率。

    一种改良植物生长的简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44750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910007974.5

    申请日:2019-01-04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良植物生长的简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土壤水分、养分等供给不足的地区,对植被主根系的根际空隙区域利用地钻打孔,之后插管固孔,从而使天然降水与空气随插管进入根系生长层,增加土壤空气、水分与养分含量,促进根系呼吸与生长。本发明:1)制备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广,对区域生态干扰小,绿色无污染;2)可以较长期的增加土壤透气性、疏松土质、增强持水、保肥能力;3)天然降水与空气进入钻孔,增加植被根系氧原子供应,对于淋溶根系土层所含氮磷营养元素具有重要作用,从而促进植被生长;4)利用打孔插管透气补水的寒旱区植被、盐碱地植被、工业矿区植被等长势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种检测入侵植物根系分泌物对本地植物群落影响的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16932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38591.X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入侵植物根系分泌物对本地植物群落影响的方法和装置,包括外罩和内罩;所述内罩设置在外罩内,内罩与外罩均为顶部敞口,底部密封,内罩与外罩之间的空间隔开,形成若干个体积相等且独立的间隔空间;内罩的下半部设置若干通孔使得内罩与外罩之间的间隔空间除了一面其余均通过通孔相通,在通孔内布置微孔分离膜。在内罩种植入侵植物,外罩的隔间空间内种植本地植物,形成若干个本地植物群落。本发明通过模拟出一种类似于植物根际环境的封闭体系,在植物根系周围设置微孔分离膜及分子印迹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区别目标植物是否以及通过何类根系分泌物影响所存在的本地植物群落的生长情况,有利于深入研究入侵植物的入侵机制。

    一种微生物快速采样器及采样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93928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631011.4

    申请日:2022-06-06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快速采样器,包括行走小车,安装在行走小车下部的四个行走电机轮,用于控制行走小车行走及工作的控制模块,位于行走小车顶部的夹持装置,位于行走小车顶部用于防护夹持装置的电控罩以及抽气系统,夹持装置具有多个微生物过滤膜夹持部位,行走小车下部安装的四个行走电机轮便于行走小车带着壳体在规定空间内运行,抽气系统的设置可增加采样速度,控制模块控制电磁阀的开闭和多个微生物过滤膜夹持部位的设置,方便对不同空间空气中微生物进行采样并临时存储,电控罩可防止未采集微生物和已采集好微生物的微生物过滤膜受到污染。

    一种利用中华剑角蝗防治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03101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85497.6

    申请日:2022-01-25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入侵恶性杂草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中华剑角蝗防治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中华剑角蝗的准备步骤和释放以及区域固持方法。实施过程为:光源补充—幼苗期昆虫投放—光源调整—生长期昆虫再投放:具体指在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区域,采用人工补光方式,继而投放中华剑角蝗,从而使加拿大一枝黄花叶片被取食,光合作用难以进行,导致幼苗死亡或花种难以形成,入侵扩散得以控制,从而恢复生态功能。本发明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对区域生态干扰小,充分利用天敌防控原理,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扩散传播,且可避免释放的中华剑角蝗泛滥成灾,维持生态平衡。

    一种利用两栖植物喜旱莲子草处理不同生境下氮素污染的生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79758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614680.9

    申请日:2019-07-09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两栖植物喜旱莲子草处理不同生境下氮素污染的生态方法;步骤为:选取三种氮素污染的生境,分别为陆生生境、水生生境和水陆交互生境进行喜旱莲子草的种植,限定种植行间距等条件,并定期进行收割,通过生态方法解决不同生境下氮素污染的问题;本发明所选取为具有水陆两栖习性的喜旱莲子草,能够通过扦插来实现无性繁殖,对氮素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能够处理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氮素污染情况;并且由于喜旱莲子草通过克隆整合等习性快速生长的特点,一年可进行多次收割,有利于实现土壤氮素水平的快速降低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的净化。

    一种利用动植物协同作用防治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74611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163125.9

    申请日:2019-03-05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入侵恶性杂草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动植物协同作用防治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实施过程为:幼苗期昆虫投放-生长期菟丝子种植-生长期昆虫再投放:具体指在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区域,投放白条银纹夜蛾幼虫,从而使加拿大一枝黄花叶片被取食,光合作用难以进行;后期播撒菟丝子种子,使其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茎秆进行绞杀,使其营养传输受限,最终死亡,从而恢复生态功能。本发明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对区域生态干扰小,化害为利;充分利用多营养级协同进化原理,采用的白条银纹夜蛾—加拿大一枝黄花—螳螂生态链,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扩散传播,且可避免释放的白条银纹夜蛾泛滥成灾;维持生态平衡。

    一种微生物快速采样器及采样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93928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210631011.4

    申请日:2022-06-06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快速采样器,包括行走小车,安装在行走小车下部的四个行走电机轮,用于控制行走小车行走及工作的控制模块,位于行走小车顶部的夹持装置,位于行走小车顶部用于防护夹持装置的电控罩以及抽气系统,夹持装置具有多个微生物过滤膜夹持部位,行走小车下部安装的四个行走电机轮便于行走小车带着壳体在规定空间内运行,抽气系统的设置可增加采样速度,控制模块控制电磁阀的开闭和多个微生物过滤膜夹持部位的设置,方便对不同空间空气中微生物进行采样并临时存储,电控罩可防止未采集微生物和已采集好微生物的微生物过滤膜受到污染。

    一种利用中华剑角蝗防治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03101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10085497.6

    申请日:2022-01-25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入侵恶性杂草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中华剑角蝗防治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中华剑角蝗的准备步骤和释放以及区域固持方法。实施过程为:光源补充—幼苗期昆虫投放—光源调整—生长期昆虫再投放:具体指在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区域,采用人工补光方式,继而投放中华剑角蝗,从而使加拿大一枝黄花叶片被取食,光合作用难以进行,导致幼苗死亡或花种难以形成,入侵扩散得以控制,从而恢复生态功能。本发明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对区域生态干扰小,充分利用天敌防控原理,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扩散传播,且可避免释放的中华剑角蝗泛滥成灾,维持生态平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