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塑发泡型汽车仪表板气囊安装部件

    公开(公告)号:CN105365739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10831493.8

    申请日:2015-11-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05 B60R21/2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特别的涉及汽车仪表板气囊安置部件。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度高、使用安全的搪塑发泡型汽车仪表板气囊安装部件。一种搪塑发泡型汽车仪表板气囊安装部件,具有气囊加强框和设在气囊加强框外层的仪表板本体、发泡层和表皮,上述气囊加强框包括框架和气囊爆开面板,上述气囊爆开面板由塑料件和用作支架的金属钣金一体注塑成型,上述塑料件与仪表板主体之间通过振动摩擦焊接。本发明好处是气囊加强框的气囊爆开面板由金属钣金和塑料件一体注塑成型,即可以保证气囊爆开面板的机械强度,又可以与仪表板本体振动摩擦焊接,增加产品自身结构强度。

    一种高强度多功能的副仪表板总成

    公开(公告)号:CN111942475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910413774.X

    申请日:2019-05-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多功能的副仪表板总成,包括车身横梁,车身横梁上设置有车身支架,车身支架连接铝合金前部支架,铝合金前部支架设置在中央扶手处,中央扶手两侧设置锌合金把手支架,锌合金把手支架一端与铝合金前部支架连接,锌合金把手支架另一端连接L型支架,L型支架底部与中部支架连接,中部支架连接车身。本发明采用横梁、前部支架、把手支架、L型支架以及中部支架相互连接方案,强度明显加强,实现副仪表板总成受力分解到整车车身,使得副仪表板总成模态达到32.7Hz,远远高出25Hz行业普遍值,更好的保护了车内人员生命安全性。

    一种软质卷帘及其制作工艺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41968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10298054.X

    申请日:2023-0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软质卷帘及其制作工艺,软质卷帘包括硬塑骨架、TPE注塑层、自结皮发泡层、表面涂层,硬塑骨架前后端增加避空位置,避空位置填充发泡料,硬塑骨架及TPE注塑层设置过孔,发泡过程中发泡料通过过孔进入硬塑骨架背部,形成骨架倒扣结构,硬塑骨架间隔3‑4mm,TPE注塑层厚度为1.3mm,自结皮发泡层厚度为6mm,结皮厚度为1.2‑1.5mm。制作的时候将硬塑骨架与TPE注塑层通过双料注塑结合,一色为硬塑骨架,二色为TPE注塑层,将制作好的硬塑骨架放入自结皮发泡模具中,进行自结皮发泡,结皮厚度1.2‑1.5mm,表面增加表皮涂层。本发明的软质卷帘自结皮发泡层既能实现软质手感,同时也能保证表面纹理;TPE软胶注塑层起减轻噪音,以及避免发泡层卷曲状态下产生的折痕。

    一种用于膜片成型的高压成型模具

    公开(公告)号:CN221089939U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322802153.5

    申请日:2023-10-19

    Inventor: 周雄 胡木念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膜片成型的高压成型模具,涉及成型模具技术领域,包括上顶板、下顶板、上型腔、下型腔、挡气圆盘以及锁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顶板和下顶板两侧设置锁模块,使得该成型模具在运输时,处于锁死状态,配合上型腔的开模面上为凹槽设置,下型腔的开模面上为凸台设置,使得上型腔和下型腔之间之间不会相对晃动,以此保证模具不会因受到撞击而降低精度,且在上型腔的内顶壁上通过连接柱安装挡气圆盘,使得气流率先吹至挡气圆盘表面,随后经挡气圆盘上端面与上型腔内顶壁之间的间隙进入模腔内,气压得以分散实现减少压力集中得目的,保证了成型后产品的外观效果。

    一种高强度多功能的副仪表板总成

    公开(公告)号:CN209938745U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20717383.2

    申请日:2019-05-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多功能的副仪表板总成,包括车身横梁,车身横梁上设置有车身支架,车身支架连接铝合金前部支架,铝合金前部支架设置在中央扶手处,中央扶手两侧设置锌合金把手支架,锌合金把手支架一端与铝合金前部支架连接,锌合金把手支架另一端连接L型支架,L型支架底部与中部支架连接,中部支架连接车身。本实用新型采用横梁、前部支架、把手支架、L型支架以及中部支架相互连接方案,强度明显加强,实现副仪表板总成受力分解到整车车身,使得副仪表板总成模态达到32.7Hz,远远高出25Hz行业普遍值,更好的保护了车内人员生命安全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