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598085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310517859.5
申请日:2013-10-28
Applicant: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盐城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IPC: A01H1/02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1)选择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为母本,株型紧凑抗倒性好、优质、抗稻瘟病的常规中籼稻中间材料盐稻229为父本,杂交配组并加代收获F1种子;(2)将F1种子种植F2大群体选择,并从F2开始,每代均选择光温敏核不育特性好、品质优、株型紧凑的优良单株,至自交6代即F6代育成株型紧凑、优质、抗稻瘟病、早熟中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定名盐166S。用以上选育出光温敏核不育系配制的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可以较好地解决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配制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抗倒性欠佳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663428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118150.7
申请日:2015-03-18
Applicant: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盐城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倪正斌 , 孙红芹 , 万林生 , 葛兆建 , 单忠德 , 姚立生 , 孙明法 , 唐红生 , 何冲霄 , 严国红 , 朱国永 , 王爱民 , 任仲玲 , 刘凯 , 张桂云 , 施伟
IPC: A01H1/0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选育杂交油菜耐盐恢复系的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包括:F0代杂交;F2代测定恢复能力;F3代耐菌核病筛选、测定恢复能力;F4、F5代耐盐鉴定筛选、测定恢复能力;F6代杂种优势能力鉴定筛选,选杂种优势强且整齐一致的株系套袋繁殖,达到快速育成的目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此方法在早代就确定了所选择育种材料均具有较强的恢复基因,然后连续几代测恢保证有恢复基因,不会因为世代的选择而丢失恢复基因,大大提高了恢复系选育的准确性和成功率。此育种方法不仅仅比一般育种提前2-3个世代,缩短了育种时间2-3年,更比一般育种多了耐盐定向选择,达到快速育成杂交油菜耐盐恢复系,从而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585025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510056895.5
申请日:2015-02-03
Applicant: 盐城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IPC: A01H1/04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广谱性水稻恢复系杂交稻组合的选育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选育具有株型紧凑、抗-中抗白叶枯病、抗-中抗稻瘟病、品质优良、广谱性的强优恢复系“盐恢1393”;用盐恢1393与籼型三系不育系(天丰A、荃9311A、荃香79A、镇籼1A等)以及籼型两系不育系(盐220S 、Y58S、深08S、荃03S等)测配,先后育成熟期适中、株型紧凑、抗-中抗白叶枯病、抗-中抗稻瘟病、高产稳产、米质优良的强优势系列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天丰优1393、荃优1393、荃香优1393、镇籼优1393)和强优势系列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盐两优1393、Y两优1393、深两优1393、新两优1393)。
-
公开(公告)号:CN103598085A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310517859.5
申请日:2013-10-28
Applicant: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盐城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IPC: A01H1/02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优质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1)选择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为母本,株型紧凑抗倒性好、优质、抗稻瘟病的常规中籼稻中间材料盐稻229为父本,杂交配组并加代收获F1种子;(2)将F1种子种植F2大群体选择,并从F2开始,每代均选择光温敏核不育特性好、品质优、株型紧凑的优良单株,至自交6代即F6代育成株型紧凑、优质、抗稻瘟病、早熟中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定名盐166S。用以上选育出光温敏核不育系配制的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可以较好地解决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配制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抗倒性欠佳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585025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510056895.5
申请日:2015-02-03
Applicant: 盐城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IPC: A01H1/04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广谱性水稻恢复系杂交稻组合的选育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选育具有株型紧凑、抗‑中抗白叶枯病、抗‑中抗稻瘟病、品质优良、广谱性的强优恢复系“盐恢1393”;用盐恢1393与籼型三系不育系(天丰A、荃9311A、荃香79A、镇籼1A等)以及籼型两系不育系(盐220S、Y58S、深08S、荃03S等)测配,先后育成熟期适中、株型紧凑、抗‑中抗白叶枯病、抗‑中抗稻瘟病、高产稳产、米质优良的强优势系列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天丰优1393、荃优1393、荃香优1393、镇籼优1393)和强优势系列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盐两优1393、Y两优1393、深两优1393、新两优1393)。
-
公开(公告)号:CN103380725A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310261075.0
申请日:2013-06-26
Applicant: 盐城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优质抗病耐迟播中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包括:A)选用盐稻7号为母本,选用武运粳8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得F0种子;B)将获得的F0种子加代种植F1,成熟时混收种子;C)然后边自交边选择,选择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15%);株型较紧凑,熟期早,外观品质优(主要指标垩白率≤30%、垩白度≤5%),综合性状优良单株。至自交8代即F8得到高抗条纹叶枯病、优质耐迟播中熟中粳稻新品种。本发明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丰产性好,熟期早,耐迟播;抗病性强,稳产性好;稻米品质优,商品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1663993A
公开(公告)日:2010-03-10
申请号:CN200910033533.9
申请日:2009-06-23
Applicant: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盐城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抗条纹叶枯病优质粳糯稻品种的培育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用镇稻2号(糯)与盐粳2号杂交而成的(镇稻2号×盐粳2号)F 1 为母本,用泗稻8号与泗稻9号杂交而成的(泗稻8号×泗稻9号)F 1 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江苏盐城正季和海南三亚异地加代连续9代进行产量、抗性以及糯性品质的选择,培育出具有米质达国标优质糯稻标准,产量水平高、抗条纹叶枯病,熟期适中、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的粳糯稻新品种盐粳糯2号。
-
公开(公告)号:CN103250635B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310215397.1
申请日:2013-05-31
Applicant: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盐城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高粒重优质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的育种和制种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在广占63S生长群体中获得生长量略大、植株略高、穗型略大、粒重略高、光温敏核不育系特性与广占63S相似的天然变异株,自F2代开始,每代均以广占63S为对照,选择光温敏核不育系特性、品质、抗病性与其相似,生长量略大、穗型略大、千粒重29克左右的优良单株,至F6代育成株型紧凑、抗病性强、高配合力、优质、千粒重29克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盐220S;然后用盐220S与强优恢复系盐恢888配制杂交稻组合,获得株型紧凑、熟期适中、高粒重、米质达国标三级优质米、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两系杂交籼稻新品种盐两优2208。
-
公开(公告)号:CN103250635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310215397.1
申请日:2013-05-31
Applicant: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盐城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高粒重优质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的育种和制种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在广占63S生长群体中获得生长量略大、植株略高、穗型略大、粒重略高、光温敏核不育系特性与广占63S相似的天然变异株,自F2代开始,每代均以广占63S为对照,选择光温敏核不育系特性、品质、抗病性与其相似,生长量略大、穗型略大、千粒重29克左右的优良单株,至F6代育成株型紧凑、抗病性强、高配合力、优质、千粒重29克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盐220S;然后用盐220S与强优恢复系盐恢888配制杂交稻组合,获得株型紧凑、熟期适中、高粒重、米质达国标三级优质米、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两系杂交籼稻新品种盐两优2208。
-
公开(公告)号:CN105123495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10418415.5
申请日:2015-07-16
Applicant: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偏籼型水稻显性矮秆突变体的应用,属于作物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水稻基因组自然突变,即显性矮秆突变株,通过花粉组织培养,获得稳定纯和的显性矮秆突变体材料,为两系或三系杂交水稻品种的培育提供矮源。所选育的显性矮秆能显著降低水稻的株高,增强其抗倒性、稳产性,为选育亚种间杂交品种增加了可能,为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转换耕作模式提供了物质条件。利用稳定纯和的显性矮杆材料,从而创建了一个可以随机配组选育矮秆杂交水稻品种的系统,解决生产上常常发生的倒伏问题。同时,适应制种、大田生产中的轻简栽培模式,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生产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