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021632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510790961.1
申请日:2015-10-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6 , Y04S40/22 , G06F17/50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拓扑关系变电站一次接线图生成全网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用户选择变电站情况读取变电站相关信息;2)根据变电站电压等级的高低在全网图上进行变电站站点布局,得到全网图初始尺寸;3)根据变电站之间的拓扑关系在全网图上进行变电站站点连线路径计算,修正一次图的位置和全网图尺寸;4)生成指定尺寸的全网图,并将各变电站一次接线图示到全网图对应位置上,生成最终的可视化全网图;本发明能够快速地根据变电站拓扑关系和变电站一次图生成电网EMS系统所需要的布局相对合理,图模库保存完整的全网一次图,在今后某个变电站变化的情况下,仅需重新生成一次全网图即可保持原来的布局和风格,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045918A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710046523.3
申请日:2017-01-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27/085 , H01F27/022 , H01F27/025 , H01F27/28 , H01F27/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变压器通流试验的可调电感器,包括可调电感箱,可调电感装置包括固定电感组、分段可调电感组以及连续可调电感,这三个电感均由环氧树脂包裹,环氧树脂渗入至各电感绕组之间的间隙中,可调电感箱上设置有可竖向滑动的调节杆,调节杆一端绝缘,另一端设置导电块,调节杆的绝缘端伸出至可调电感箱外,调节杆的导电块位于可调电感箱内,调节杆在竖向滑动时,能触碰到各引线头和触碰开关,可调电感箱内设置有通风系统,通风系统包括设置在可调电感箱内的风扇,风能从导风腔依次经导风孔、横向贯通孔进入固定电感组、分段可调电感组的内腔,再经连续可调电感的内腔吹向顶通风口。
-
公开(公告)号:CN105406996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0726201.4
申请日:2015-10-30
IPC: H04L12/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4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变电站站控层MMS通信仿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IED模型配置内存库,仿真保护装置的保护功能逻辑,应用服务托管中心访问数据信息;本发明仿真终端与应用服务托管中心、IED虚拟保护逻辑功能库、装置配置内存库相互通信,使用ICE中间件技术进行传输。装置虚拟保护逻辑功能与应用服务托管中心,包含ICE服务端的功能,向应用程序或功能模块提供数据访问的功能。仿真终端、MMS通信服务器、应用服务托管中心等,含有ICE客户端程序,能访问其他含ICE服务的应用程序中的配置信息或实时数据。站控层仿真通信功能,为工程人员和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快速、有效、便捷的智能变电站系统测试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6021632B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510790961.1
申请日:2015-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拓扑关系变电站一次接线图生成全网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用户选择变电站情况读取变电站相关信息;2)根据变电站电压等级的高低在全网图上进行变电站站点布局,得到全网图初始尺寸;3)根据变电站之间的拓扑关系在全网图上进行变电站站点连线路径计算,修正一次图的位置和全网图尺寸;4)生成指定尺寸的全网图,并将各变电站一次接线图示到全网图对应位置上,生成最终的可视化全网图;本发明能够快速地根据变电站拓扑关系和变电站一次图生成电网EMS系统所需要的布局相对合理,图模库保存完整的全网一次图,在今后某个变电站变化的情况下,仅需重新生成一次全网图即可保持原来的布局和风格,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406996B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510726201.4
申请日:2015-10-30
IPC: H04L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变电站站控层MMS通信仿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IED模型配置内存库,仿真保护装置的保护功能逻辑,应用服务托管中心访问数据信息;本发明仿真终端与应用服务托管中心、IED虚拟保护逻辑功能库、装置配置内存库相互通信,使用ICE中间件技术进行传输。装置虚拟保护逻辑功能与应用服务托管中心,包含ICE服务端的功能,向应用程序或功能模块提供数据访问的功能。仿真终端、MMS通信服务器、应用服务托管中心等,含有ICE客户端程序,能访问其他含ICE服务的应用程序中的配置信息或实时数据。站控层仿真通信功能,为工程人员和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快速、有效、便捷的智能变电站系统测试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206489926U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720061739.2
申请日:2017-01-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变压器通流试验的可调电感器,包括可调电感箱,可调电感装置包括固定电感组、分段可调电感组以及连续可调电感,这三个电感均由环氧树脂包裹,环氧树脂渗入至各电感绕组之间的间隙中,可调电感箱上设置有可竖向滑动的调节杆,调节杆一端绝缘,另一端设置导电块,调节杆的绝缘端伸出至可调电感箱外,调节杆的导电块位于可调电感箱内,调节杆在竖向滑动时,能触碰到各引线头和触碰开关,可调电感箱内设置有通风系统,通风系统包括设置在可调电感箱内的风扇,风能从导风腔依次经导风孔、横向贯通孔进入固定电感组、分段可调电感组的内腔,再经连续可调电感的内腔吹向顶通风口。
-
公开(公告)号:CN203786255U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20130916.4
申请日:2014-03-21
IPC: G01R31/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性能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内的一种电力变压器工频耐压试验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因被试变压器对地电容较分散导致工频耐压试验频率不能满足试验需要的技术问题。它包括变频电源、励磁变压器和谐振电路,所述谐振电路包括被试电力变压器、电抗器、定频电容和电容分压器,所述定频电容和电容分压器并联后,再与电抗器串联;所述被试电力变压器的被试侧短接后与定频电容的一端连接,被试电力变压器的另一侧短接后接地,被试电力变压器的外壳接地。本实用新型无需调感电抗器即可保证试验频率满足工频耐压需要,减小了设备的体积、重量及生产成本,便于现场搬运及组合安装,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204789570U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20498313.4
申请日:2015-07-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组装移动车载绝缘油集中测试实验室送气废油回收系统,移动车载式实验室箱体由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组成,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底部拼接部位前后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拼接接头,紧固件同时插入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对应的拼接接头中将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固定拼接,隔离室一角设置有密封的气瓶室,气瓶室内放置有数个气瓶,气瓶通过连接管连接到实验室内的色谱仪上,隔离室中还设置有废油收集回收装置,废油收集回收装置包括有废油回收桶和废油提炼装置,废油回收桶收集实验废油,并将废油集中后输送至废油提炼装置,废油提炼装置提炼回收废油。
-
公开(公告)号:CN108548970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810288851.9
申请日:2018-04-03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送变电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武汉中元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继电保护装置自动化测试模板,包括以下步骤:(1)、在保护基础模块库中,获取各个保护基础模块的参数;(2)、根据D‑S证据理论判定各基础模块之间是否存在相同参数,若存在,则保留一个相同参数,合并参数相同的部分;合并后若不存在,则保留各自的参数进行拼接组合;(3)、拼接完成后,将测试项目依次展开,进行测试;(4)、测试完成后,自动生成保护测试报告。本发明研究的基于D‑S证据理论的模块拼接,避免了重复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为整套自动测试系统智能化、自动化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8548970A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810288851.9
申请日:2018-04-03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送变电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武汉中元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继电保护装置自动化测试模板,包括以下步骤:(1)、在保护基础模块库中,获取各个保护基础模块的参数;(2)、根据D-S证据理论判定各基础模块之间是否存在相同参数,若存在,则保留一个相同参数,合并参数相同的部分;合并后若不存在,则保留各自的参数进行拼接组合;(3)、拼接完成后,将测试项目依次展开,进行测试;(4)、测试完成后,自动生成保护测试报告。本发明研究的基于D-S证据理论的模块拼接,避免了重复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为整套自动测试系统智能化、自动化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