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486736A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710749929.8
申请日:2017-08-28
Applicant: 江苏福吉特管业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Q3/064 , B23Q3/10 , G01N29/14 , G01N29/225 , G01N2291/023 , G01N2291/028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应力下料中可移动式棒料夹紧装置,在低应力变频离心下料机上增加可移动式夹紧装置,其中,低应力变频离心下料机包括电机、同步小带轮、主轴、限位螺钉、减力弹簧、滑块、轴承和夹紧装置,主轴的右端开有燕尾槽,燕尾槽中设有相配合的滑块,滑块能在燕尾槽中滑动;滑块上安装有一个轴承,滑块后面的槽中设有减力弹簧;可移动式夹紧装置中添加了声发射裂纹检测装置,包括声发射探头、丝杠、夹具固定架、步进电机、棒料尾座固定架和夹具。本发明在原有的低应力变频离心下料上,进行结构优化设计,采用移动式棒料夹紧装置代替固定式夹紧装置,实现棒料上载荷作用点位置的实时变化,使得低应力变频离心下料机实现高效率下料。
-
公开(公告)号:CN110340215B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1910513261.6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江苏福吉特管业有限公司
IPC: B21D3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棒材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低应力下料中轴承‑棒料完全接触的锤头,包括底座、弹簧、上摆动套筒、圆柱滚子轴承、下摆动套筒、螺栓,上摆动套筒和下摆动套筒通过螺栓连接,并将圆柱滚子轴承以及底座右部分包络其中,其中上摆动套筒、下摆动套筒与底座的接触部分呈圆弧形,所述接触部分远离圆柱滚子轴承一面为倾斜面;弹簧呈现伸长状态,拉力使得底座贴紧与上摆动套筒、下摆动套筒接触部分的右侧。在原有的下料模具基础上,进行机械结构的优化设计,使得上下摆动套筒可以摆动,并且摆动角度与棒料挠度相对应,使得棒料在加载力作用下出现挠度时也能与轴承内表面实现完全接触,从而减少棒料接触面的摩擦磨损。
-
公开(公告)号:CN109108591B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810914338.6
申请日:2018-08-13
Applicant: 江苏福吉特管业有限公司
IPC: B23P1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往复回转式冲击低应力断料机,包括进给夹持装置、不完全齿轮机构、电机、机架、通孔座,其中,进给夹持装置包括手轮、可移动夹持后座、滚珠丝杠装置、固定夹持前座,不完全齿轮机构包括第一不完全齿轮、第二不完全齿轮和第三不完全齿轮,第二不完全齿轮安装在第一不完全齿轮和第三不完全齿轮之间,第一不完全齿轮和第三不完全齿轮后部均设有电机;手轮与滚珠丝杠安装在一起,可移动夹持后座安装在滚珠丝杠装置上,滚珠丝杠装置固定在机架上。本发明装置,能同时夹持多根棒料,其结构简单紧凑且能实时调节施加在棒料上的载荷大小,达到了提高棒料V型槽尖端裂纹稳定扩展的目的,并且能显著提高下料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108591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0914338.6
申请日:2018-08-13
Applicant: 江苏福吉特管业有限公司
IPC: B23P1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往复回转式冲击低应力断料机,包括进给夹持装置、不完全齿轮机构、电机、机架、通孔座,其中,进给夹持装置包括手轮、可移动夹持后座、滚珠丝杠装置、固定夹持前座,不完全齿轮机构包括第一不完全齿轮、第二不完全齿轮和第三不完全齿轮,第二不完全齿轮安装在第一不完全齿轮和第三不完全齿轮之间,第一不完全齿轮和第三不完全齿轮后部均设有电机;手轮与滚珠丝杠安装在一起,可移动夹持后座安装在滚珠丝杠装置上,滚珠丝杠装置固定在机架上。本发明装置,能同时夹持多根棒料,其结构简单紧凑且能实时调节施加在棒料上的载荷大小,达到了提高棒料V型槽尖端裂纹稳定扩展的目的,并且能显著提高下料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340215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513261.6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江苏福吉特管业有限公司
IPC: B21D3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棒材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低应力下料中轴承-棒料完全接触的锤头,包括底座、弹簧、上摆动套筒、圆柱滚子轴承、下摆动套筒、螺栓,上摆动套筒和下摆动套筒通过螺栓连接,并将圆柱滚子轴承以及底座右部分包络其中,其中上摆动套筒、下摆动套筒与底座的接触部分呈圆弧形,所述接触部分远离圆柱滚子轴承一面为倾斜面;弹簧呈现伸长状态,拉力使得底座贴紧与上摆动套筒、下摆动套筒接触部分的右侧。在原有的下料模具基础上,进行机械结构的优化设计,使得上下摆动套筒可以摆动,并且摆动角度与棒料挠度相对应,使得棒料在加载力作用下出现挠度时也能与轴承内表面实现完全接触,从而减少棒料接触面的摩擦磨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