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44775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111516490.7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 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
IPC: F04D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深海环境的深海采矿混输提升试验系统,包括控制台、掺水系统、打水系统、矿水分离系统、回料系统、提升系统、补水系统,其中,所述的掺水系统与底仓、打水系统和补水系统连通,所述的打水系统和补水系统的另一端均与矿水分离系统连通,所述的矿水分离系统通过回料系统和提升系统与底仓形成循环回路。本发明能够将提升泵提升后的矿水混合物以及试验用水重新分别返回到底仓和水仓中,确保试验的水循环和矿石循环,使试验更加高效环保;通过控制台改变掺水电机和打水电机的转速,从而达到在试验过程中改变矿水混合物浓度和流速的目的,使试验更加方便快捷的反映出矿水混合物浓度及流速对提升泵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604477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111516490.7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 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
IPC: F04D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深海环境的深海采矿混输提升试验系统,包括控制台、掺水系统、打水系统、矿水分离系统、回料系统、提升系统、补水系统,其中,所述的掺水系统与底仓、打水系统和补水系统连通,所述的打水系统和补水系统的另一端均与矿水分离系统连通,所述的矿水分离系统通过回料系统和提升系统与底仓形成循环回路。本发明能够将提升泵提升后的矿水混合物以及试验用水重新分别返回到底仓和水仓中,确保试验的水循环和矿石循环,使试验更加高效环保;通过控制台改变掺水电机和打水电机的转速,从而达到在试验过程中改变矿水混合物浓度和流速的目的,使试验更加方便快捷的反映出矿水混合物浓度及流速对提升泵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9279446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811397961.5
申请日:2018-11-22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 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
IPC: B65H54/553 , B65H54/72 , B65H54/7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管状碳纤维缠丝机构的缠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模旋转模块、丝嘴偏转与旋转模块和运动平台模块;还涉及一种用于管状碳纤维缠丝机构的缠丝轨迹方法,具体包括如下:装夹定位和缠丝方法;本发明中运动平台模块采用丝杆传动方式控制XYZ方向的运动,丝嘴偏转模块与运动平台模块的Z轴相连接,实现丝嘴的偏转,丝嘴旋转模块连接于偏转模块下方,辅助碳纤维丝束匀称缠绕至芯模表层的动作,芯模旋转模块与芯模底座固定,使丝嘴能够绕芯模做圆周旋转运动;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管状碳纤维零件一次性缠丝机构,在保证精度和生产要求的同时能够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921875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294341.3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 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
IPC: C02F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氧用水过滤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电解制氧用水的复合吸附过滤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侧中部开设有第一过滤腔,第一过滤腔的外侧上部开设有第二过滤腔,第一过滤腔的外侧下部开设有储水腔,所述机体的顶部中间密封转动安装有中心管,中心管的下端延伸至第一过滤腔的下部,所述中心管由机体上设置的驱动机构驱动旋转,所述第一过滤腔的上部于中心管上安装有用于将水体向上推动的螺旋叶片,所述第一过滤腔的下部安装有第一过滤组件,所述第二过滤腔内还安装有第二过滤组件。本发明结构紧凑新颖,可对水体进行充分的复合吸附过滤,以满足电解制氧用水的基本需求,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267065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419946.6
申请日:2018-11-26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 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
IPC: C23C24/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用可调桨损伤修复装置及其修复方法,包括机架以及通过可调桨固定支架固定在机架上的可调桨,在所述机架内还设置有六杆机构运动台和激光熔覆头,所述六杆机构运动台包括静平台、动平台和电动驱动杆,所述静平台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机架上,电动驱动杆通过球铰连接在动、静平台之间,所述各电动驱动杆均采用伺服电机分别进行驱动,从而带动动平台运动;所述激光熔覆头通过连接支架与六杆机构运动台中的动平台进行连接。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采用激光熔覆技术进行损伤修复,突破了原生表面和再生曲面搭接工艺难题,实现损伤桨叶的服役寿命周期显著延长,从而满足桨叶寿命延长的新的市场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476263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1911381284.2
申请日:2019-12-27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 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
IPC: G06F18/2411 , G06F18/214 , G06N3/006 , G06N3/0499 , G06N3/084 , G06N3/088 , G01M13/0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SDAE和改进GWO‑SVM的轴承缺陷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轴承在正常情况下和故障情况下的振动信号,并进行数据预处理;2.构建一个四层初始堆叠去噪自编码SDAE,并训练初始堆叠去噪自编码网络SDAE;3.建立改进GWO‑SVM分类器模型,提取SDAE最深层特征,训练改进GWO‑SVM分类器;4.SDAE微调并重新训练改进GWO‑SVM分类器,直到满足分类准确率。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将数据特征提取和分类模型结合,提高了识别的准确率;通过去噪自编码训练SDAE网络,不仅学习到原始数据的特征,还能学习到被“破坏”后的退化特征具有更强的泛化性、鲁棒性;改进GWO方法在收敛速度和精度方面都更优。
-
公开(公告)号:CN110793360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023303.4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 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的集成式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本体和设置在热交换器本体内部的热交换舱室,所述热交换器本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与热交换器本体连通的放热物质进口和放热物质出口,热交换器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热交换器本体连通的吸热物质进口和吸热物质出口;所述热交换舱室是由两外侧热交换板以及设置在两外侧热交换板之间的若干个内侧热交换板组合形成的。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基于3D打印的集成式热交换器,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缩小热交换器体积,且提高加工精度,降低加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7756828B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710803932.3
申请日:2017-09-08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 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
IPC: B29C70/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可调桨的六联动混联碳纤维自动铺丝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机箱工作架和定位支架,在机箱工作架上安装有Z轴导轨,在Z轴导轨上安装有定工作台,定工作台上安装有定位进给平台,定位进给平台的端部安装有动工作台,动工作台上安装有铺丝头;在定位支架上安装有辅助定位气缸,在定位支架与铺丝头之间安装有转台,转台上通过夹具安装有桨叶模具基座,辅助定位气缸的一端顶住桨叶模具基座。本发明通过六自由度并联运动工作台带动锥形铺丝头按照既定的走丝路线进行可调桨叶面的碳纤维铺放工作,可调桨叶面铺放完毕,能够达到自动化铺放碳纤维、保证曲面精度的同时,保证均匀平稳性、快速性、易操作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729702B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711186351.6
申请日:2017-11-24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 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轻质螺旋桨的设计与制造方法,依据要求设计出螺旋桨的基本轮廓特征,然后螺旋桨桨叶内部通过拓扑优化得到栅格状空隙结构,同时,桨叶表面依照水动力学及生物仿真进行表面微结构处理;设计完成后的新型轻质螺旋桨通过增材制造技术一体化加工出螺旋桨的内部栅格及表面微结构。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新型表面微结构来减少摩擦阻力,提高表面水动力性能,从而达到减阻降噪的效果;螺旋桨内部采用栅格型的阵列空腔结构,用以降低螺旋桨的重量和能量损耗,提高单位质量下的推力,获得高的推重比;此外,应用増材制造技术加工新型螺旋桨,不仅解决了普通方法无法完成的加工任务,还可以降低新产品的开发及制造成本,缩短研发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7480405B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710832979.2
申请日:2017-09-15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 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锚泊系故障诊断及增材修复的方法,主要应用三维扫描逆向工程技术与增材制造技术,选择船舶锚泊系统的相对零点坐标,三维测量锚机特征尺寸及其关键点坐标,三维测量导链滚轮特征尺寸及其关键点坐标,三维测量锚链筒上口点坐标以及下口点坐标以及锚链筒内外径,分块三维扫描锚唇表面点云数据,并进行锚唇外形点云数据的处理,并进行计算机虚拟模拟泊锚试验,将锚唇应用旋转3D打印设备进行分层增材制造,最后装配锚泊系统,完成船舶锚系的误差诊断及修复。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设计阶段准确诊断其故障并进行修复,弥补当前船舶锚系建造方面的缺陷,无论对于民船建造误差控制还是军舰建造误差控制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