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4337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479462.1
申请日:2023-11-08
Applicant: 江苏苏中开关厂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核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非能动核电站直流配电装置,属于核电站直流配电领域,设置非能动核电站直流配电装置为柜体结构,包括由从左到右的五个子柜体一体构成的主柜体,各个子柜体通过采用过渡板与基础钢预埋件的配合实现落地安装,能够实现直流配电装置整体结构的国产化原位替换,并且通过合理的柜体元器件布局,提高自然冷却散热效率,便于后期元器件的拆卸、维修和更换。
-
公开(公告)号:CN117543375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311479462.1
申请日:2023-11-08
Applicant: 江苏苏中开关厂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核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非能动核电站直流配电装置,属于核电站直流配电领域,设置非能动核电站直流配电装置为柜体结构,包括由从左到右的五个子柜体一体构成的主柜体,各个子柜体通过采用过渡板与基础钢预埋件的配合实现落地安装,能够实现直流配电装置整体结构的国产化原位替换,并且通过合理的柜体元器件布局,提高自然冷却散热效率,便于后期元器件的拆卸、维修和更换。
-
公开(公告)号:CN11978349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665804.3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Q10/0635 , G06Q10/04 , G06N3/0442 , G06N3/084 , G06Q50/06 , G06F111/1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极端工况下核电设备基础的风险预测方法及系统,通过获取核电设备基础的土层参数,构建原始状态数值模型,根据得到的原始状态数值模型划定风险区域范围并布置测点;获取测点对应的变形数据和极端工况对应的外部环境因素数据,利用训练完毕的预测模型,得到预测的变形值,当预测变形值超过相应风险区域范围设定的风险等级时,发出风险预警。将数值仿真和机器学习模型相结合,利用数值仿真结果作为初始建模和监测点布置的依据,同时将仿真模型结合监测数据用于训练机器学习模型,能够兼顾复杂的物理过程,并从海量数据中提取隐含的模式和规律,能够综合考虑大量影响因素,从而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23484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434934.1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
Inventor: 包堂堂 , 颜岩 , 郭宏恩 , 张伟栋 , 田涛 , 邹家懋 , 桂路珽 , 王君鹏 , 张淑慧 , 熊曙光 , 倪依雨 , 郭晓英 , 张蔚 , 唐新星 , 武心壮 , 端木宇翔 , 陈加荣 , 王国强 , 崔青蓝 , 林智勇 , 郑伟 , 罗双艳 , 蒋松芳 , 张冬明 , 孙浩 , 蔡惟 , 马旭升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水堆冷却控制系统及压水堆,控制系统包括控制阀和控制管路,控制阀设于堆芯补水箱和堆芯之间的进水管上,控制阀的开关用于控制进水管的通断;控制管路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进口端用于朝向出口端持续输入开关介质,出口端与控制阀相连接;其中,控制管路上设有并联的两个控制单元,两个控制单元共同控制控制阀的开关。上述压水堆冷却控制系统控制管路上设置有两个并联的控制单元,在任一控制单元失电后,均不会直接导致控制阀的直接动作,极大地降低了控制阀的误动作概率,避免非计划停堆事件的发生,而且,在正常的断电指令发出后,两个控制单元均断电的情况下,才能使得控制阀处于安全位置,保证了电厂的运行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222071558U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20672823.8
申请日:2024-04-02
Applicant: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电气凯士比核电泵阀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核电站湿定子主泵用耐水中压绕组电缆,涉及电缆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导体以及由内向外依次套设在导体上的屏蔽层、绝缘层、保护层;所述导体截面积是10mm2‑25mm2时为实心铜导体结构;截面积大于25mm2、小于等于120mm2时为绞合铜导体结构,绞合单丝的直径为1.53mm‑2.52mm,导体的直径为7.9‑14.5mm,导体最内层的单丝绞合节径比为20‑40,导体最外层的单丝绞合节径比为12‑20,最外层的单丝的绞合方向为左向,相邻层的单丝的绞合方向相反。本申请具有提升核电站绕组电缆性能的效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