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沉积成型的连续双锯齿状路径填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48309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008284.9

    申请日:2021-01-05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针对沉积成型的连续双锯齿状路径填充方法,该方法包括:在不进行图形分解的情况下,在切片内按给定角度生成间距为喷头直径d的非连续单锯齿状路径,并进行内外偏置生成非连续双锯齿状路径;根据非连续双锯齿状填充路径间的可连接关系将其连接为局部连续双锯齿状路径;通过双层轮廓与局部连续双锯齿状路径的可连接关系将所有路径按顺序连接,生成全局连续路径;最后进行路径优化。对于任意不含孤岛的连通区域,在不进行多边形分解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设定角度生成一条连续的双锯齿状直线填充路径,在打印过程中避免了喷头的开启、关闭以及跳转,减少打印时间,且不同层路径的打印方向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达到层间加强的效果。

    一种针对环境敏感功能梯度材料的双喷头快速成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790157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810511972.5

    申请日:2018-05-25

    Inventor: 林森 马国伟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针对环境敏感功能梯度材料的双喷头快速成型系统,包括控制单元、打印平台、方框机架、两个喷头单元;每个喷头单元均包括进料混合机构、加热机构和挤出机构:所述进料混合机构包括进料斗、色粉盒、吹粉机、进料隔断板、进料管和搅拌输送螺杆,所述进料斗的侧壁上安装有色粉盒,色粉盒的出料口侧与进料斗的内部相联通;所述吹粉机正对色粉盒的进风口;在进料斗内部,且位于色粉盒下方,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室、出料管、温度传感器及缠绕在加热室外部的加热器;该系统能够打印出采用混合并熔融挤出的具有温度膨胀梯度的智能结构,有效解决了3D打印环境敏感功能梯度材料的制造过程中原料要求高、成型精度高等难题。

    一种针对沉积成型的连续双锯齿状路径填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48309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008284.9

    申请日:2021-01-05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针对沉积成型的连续双锯齿状路径填充方法,该方法包括:在不进行图形分解的情况下,在切片内按给定角度生成间距为喷头直径d的非连续单锯齿状路径,并进行内外偏置生成非连续双锯齿状路径;根据非连续双锯齿状填充路径间的可连接关系将其连接为局部连续双锯齿状路径;通过双层轮廓与局部连续双锯齿状路径的可连接关系将所有路径按顺序连接,生成全局连续路径;最后进行路径优化。对于任意不含孤岛的连通区域,在不进行多边形分解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设定角度生成一条连续的双锯齿状直线填充路径,在打印过程中避免了喷头的开启、关闭以及跳转,减少打印时间,且不同层路径的打印方向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达到层间加强的效果。

    一种针对环境敏感功能梯度材料的双喷头快速成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790157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511972.5

    申请日:2018-05-25

    Inventor: 林森 马国伟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针对环境敏感功能梯度材料的双喷头快速成型系统,包括控制单元、打印平台、方框机架、两个喷头单元;每个喷头单元均包括进料混合机构、加热机构和挤出机构:所述进料混合机构包括进料斗、色粉盒、吹粉机、进料隔断板、进料管和搅拌输送螺杆,所述进料斗的侧壁上安装有色粉盒,色粉盒的出料口侧与进料斗的内部相联通;所述吹粉机正对色粉盒的进风口;在进料斗内部,且位于色粉盒下方,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室、出料管、温度传感器及缠绕在加热室外部的加热器;该系统能够打印出采用混合并熔融挤出的具有温度膨胀梯度的智能结构,有效解决了3D打印环境敏感功能梯度材料的制造过程中原料要求高、成型精度高等难题。

    一种用于高原功率恢复增压器的散热支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68696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68694.0

    申请日:2024-1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原功率恢复增压器的散热支撑装置,包括空压机、空压机底座和控制器,空压机底座具有顶板,以及左右的侧板一和侧板二;空压机安装在顶板上,空压机的下侧设有空压机进水口和空压机出水口;控制器安装在顶板、侧板一和侧板二围合的空间中,控制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控制器进水口和控制器出水口;侧板一内设有底座侧面水道一,侧板二内设有底座侧面水道二,顶板内设有底座上侧水道一和底座上侧水道二;侧板一上设有空压机底座入水口和空压机底座出水口。本发明将散热循环水路设计在底座内,达到水路循环、散热和支撑的一体化设计,节省了额外的水冷管路,整体结构安装和使用简单,且能够提升循环水的散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