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烟复配模块设计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3587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469888.7

    申请日:2024-04-18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片烟复配模块设计方法,涉及烟叶质量评价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库存实际情况,筛选出库存中的滞库片烟;基于原料质量定位对拟混配片烟进行划分,得到优质原料和其他原料;根据烟叶质量相似度对优质原料进行分类组合;对其他原料进行同产区片烟组合,且若规模要求达不到第一预设值,进行临近产区跨产区组合。本公开基于片烟相似度研究,以滞库片烟的化学成分和香型为主要变量,可实现滞库片烟快速分类和组合,为片烟组配设计提供依据。

    一种打叶复烤烟梗分类加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5639715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610168269.X

    申请日:2016-03-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4B5/14 A24B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打叶复烤烟梗分类加工工艺,首先叶梗分离,并初筛出梗拐头及碎梗,然后将烟梗筛分为1.5~2.0mm、2.0~2.5mm、2.5~3.0mm三类粗细不同的烟梗,三类烟梗分别进行预压,压梗间隙分别为0.8mm、1.0mm、1.2mm,经过预压的三类烟梗混合后再进行复烤,最后包装、储存。此发明可以提高烟梗复烤效率,提高烟梗复烤过程中批内失水速率和复烤后含水率的一致性,加快烟梗醇化进度;缩小制梗丝过程中不同粗细烟梗组织破坏程度差异程度,缩短贮梗时间,提高制梗丝工序的生产效率,降低梗丝含水率波动、剔除率和能源消耗,提高梗丝结构的均匀性、含水率和填充值的稳定性。

    一种烟草浸梗水回收利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92441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115534.9

    申请日:2014-03-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烟草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烟草浸梗水的再回收利用方法。该方法是将现有烟草生产中废弃的浸梗水前置处理后,按2~4%质量比,在梗丝回潮、叶片回潮或加料工序替代现有用水施加到梗丝或叶片中。由于浸梗水中含有烟碱、有机酸类、醛酮类、酯醇类等多种香味物质,本发明创造性的提出将浸梗水直接施加到卷烟工艺的回潮或加料工序中,既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同时节约了大量的污水处理费用。本发明操作简单,不需对卷烟工艺设备做出调整,也不会对现有的卷烟生产工艺产生负担,且能够明显提升卷烟的吸食品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而具有较为明显的应用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

    一种烟用石楠香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154235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414222.2

    申请日:2015-07-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烟用香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烟用石楠香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香料原料为盛花期石楠鲜花,由有机溶剂萃取制备而成。由于石楠花花期较长,花量较大,香味较浓,因而本发明所提供烟用石楠香料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同时由于石楠香料仅由有机溶剂萃取即可获得,因而制备方法较为简便,制备成本较为低廉。将本发明所提供的天然的石楠香料用于卷烟时,评吸实验表明,较好地改善了卷烟的吸食质量,因而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一种烟草浸膏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604740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059368.6

    申请日:2012-03-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烟草香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烟草浸膏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所述浸膏由烟草茎秆韧皮提取获得。本发明将烟草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使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对制备技术路线的设计充分地考虑了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所提取出的浸膏为纯天然烟草同源香料,具有很大市场潜力。应用方便,便于在现有的卷烟加工工艺中得到实现,能够明显提升卷烟吸食品质。

    一种加热卷烟的冷却降温元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97333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467721.3

    申请日:2021-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热卷烟的冷却降温元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聚乙二醇与醋酸纤维素、聚乙烯醇、明胶和壳聚糖中的至少一种按照(5‑9):(1‑5)的质量比溶解后,将混合溶液制膜并干燥,得到相变膜;将大豆分离蛋白和水按照(6‑7):(3‑4)的质量比例混合后,添加无机纳米粒子与胶液,得到粘胶剂;将相变膜置于两层铝箔的中间,在相变膜和铝箔之间涂覆粘胶剂,热压成型,得到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进行压纹处理和聚拢包裹处理,切段。本公开采用夹心结构将相变膜置于冷却降温元件的中间,可避免烟气与液态聚乙二醇接触,从而避免聚乙二醇对烟气抽吸品质造成负面影响。同时金属铝箔提高了冷却降温元件的导热系数,有利于热量的快速传递,提高了降温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