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类算法的辐射状配电网无功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70935B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610205950.7

    申请日:2016-04-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聚类算法的辐射状配电网无功优化方法,步骤一,由配电网的网络拓扑结构构造节点关联矩阵A;步骤二,由已知的电力网络参数和步骤一得出的关联矩阵A来求得各节点之间的电气距离矩阵D;步骤三,对距离矩阵D进行预处理得出二维拟构图X,对各个坐标点采用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分组;步骤四,在每一个类别分组中选择一个无功补偿点,利用标准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计算。本发明利用聚类算法对配电网络进行区域划分,分区数目等于所选补偿点数目,然后分别在各区域中选择补偿点,避免了补偿点分布不均,补偿范围重叠等问题。

    一种基于PMU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91673B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610203004.9

    申请日:2016-04-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MU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及其方法,该平台包括若干个变电站外PMU,其分别安装于变电站外的配电网预设节点处;所述变电站外PMU实时获取安装的配电网预设节点的电压电流信息,并同步传送至变电站内PMU;变电站外PMU还连接至同一全球定位系统GPS上,变电站外PMU还将其自身位置信息传送至变电站内PMU;变电站内PMU安装于出线端;所述变电站内PMU根据接收的变电站外PMU同步传送来的电压电流信息以及变电站外PMU的位置信息进行故障选线和故障测距的计算;变电站内PMU将计算得到的故障选线和故障测距结果传送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和转发。

    基于切换仿射线性模型的配电网电压调节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05585B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610914914.8

    申请日:2016-1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切换仿射线性模型的配电网电压调节控制方法,包括:在电网侧和敏感负荷之间加可控串联调压电路,求解可控串联调压电路的状态空间方程;经过坐标变换将逆变器的切换平衡点,变换到原点,得到坐标变换后的状态空间方程;根据坐标变换后的状态空间方程以及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得到使得并网系统稳定的切换律以及基本切换控制策略;在基本切换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引用滞后环节来限制开关频率,得到带滞环的切换控制策略。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切换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负载电压的调压和稳压功能,控制结果完全符合控制系统的要求。

    基于自适应控制的晶闸管器件的参数估计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779908B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110976150.6

    申请日:2021-0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自适应控制的晶闸管器件的参数估计方法及系统,针对晶闸管器件电路图求出传递函数;根据铭牌上阻尼电阻值和阻尼电容值得到传递函数的系数初始值;基于系数初始值和传递函数得到参数化模型;基于输入电压计算出参数化模型的理论输出值;基于输入电压得到晶闸管器件的实际测量输出值;将实际测量输出值与理论输出值进行对比得到误差模型;利用归一化梯度算法计算出待估计参数的更新率;基于误差模型运用归一化梯度算法计算出下一个待估计参数;对误差模型进行更新利用更新率反复迭代计算出传递函数的系数最终值;根据传递函数的系数最终值求解晶闸管器件阻尼电阻估计值和阻尼电容估计值。提高计算效率加快参数辨识的速度。

    一种逐层铺粉-短程扩散高效低能耗混粉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57961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110309705.1

    申请日:2021-03-23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逐层铺粉‑短程扩散高效低能耗混粉装置,包括铺粉装置、混粉装置,铺粉装置包括旋转台、送料靴、模具,送料靴悬浮在旋转台的上台面上,送料靴的底面紧贴于旋转台的上台面,送料靴为环状的型状,送料靴具有上下贯穿的空腔结构;旋转台上靠近送料靴的一端,设置旋转台通孔,模具与旋转台通孔可拆卸连接,模具竖直设置,旋转台带动模具旋转;混粉装置,使模具水平自转。铺粉装置可进行反复填充,不仅能使颗粒分层填充,还能保证各颗粒层的质量大小。混粉装置中通过模具的旋转运动,可使模腔中各颗粒层发生扩散运动,从而实现多颗粒层混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