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83026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620485.X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浙大城市学院
IPC: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朝上掘进法施工过程中刀盘扭矩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微元法计算刀盘正面摩阻力扭矩和刀盘侧面摩阻力扭矩,然后计算刀盘背面摩阻力扭矩和刀盘开口处土体剪切摩阻力扭矩,之后判断土体是黏性土还是无黏性土,计算刀具切削土体的扭矩,最后计算刀盘土仓的搅拌扭矩,将以上计算的六个扭矩相加即为总的刀盘扭矩的计算公式,从而计算出朝上掘进法施工过程中刀盘扭矩。本发明计算方法简单,实用性强,考虑了土质条件的影响,适用于盾构隧道开挖引起上方建筑物的竖向位移计算及安全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1737878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620517.6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浙大城市学院
IPC: G06F30/20 , E21D11/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向顶管法施工过程中水平隧道的管片内力计算方法,首先竖向顶管法分区,将水平盾构隧道管片分为开口区、反力区、邻接区、主线隧道区四个区域,然后对对施工阶段及运营阶段下开口区、反力区、邻接区的管片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开口区、反力区、邻接区的管片在这两个阶段的受力情况;最后根据分出的区域计算对应的管片内力;本发明计算方法简单,实用性强,考虑了竖向顶管法施工对水平隧道管片内力的影响,适用于竖向顶管法施工时水平隧道管片内力的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3418691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806002.X
申请日:2021-07-16
Applicant: 浙大城市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排土的竖向顶管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包括:加载单元,包括液压千斤顶和螺旋千斤顶;模型主体单元,模型主体单元包括模型箱、盾构隧道模型和竖向顶管模型,盾构隧道模型放置于模型箱底部,模型箱底部和盾构隧道模型中心处留有第一通孔,竖向顶管模型的顶部穿过第一通孔,竖向顶管模型包括顶管机身、掘进刀盘和螺旋取土器,顶管机身下部留有注浆孔,液压千斤顶顶住顶管机身的下端面,螺旋千斤顶的螺纹杆从顶管机身底部穿过后与螺旋取土器及掘进刀盘固定连接;排土单元用于将竖向顶管模型内部的砂土排出;注浆单元用于注浆;数据量测单元用于采集数据,得出在竖向顶管顶升全过程量测项目的数据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963199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812885.0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浙大城市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凹凸”形盾构隧道管片结构及横向错缝管片拼接方法,包括依次纵向相连的一个盾首管片环、多个盾构中间管片环和一个盾尾管片环,盾首管片环包括环向依次相连的一个第一封顶块和多个第一标准块,盾构中间管片环包括环向依次相连的一个第二封顶块和多个第二标准块,盾尾管片环包括环向依次相连的一个第三封顶块和多个第三标准块,第一、第二和第三封顶块结构相同,第一和第二标准块结构相同且均为顶部凹陷底部凸出的“凹凸”形结构,“凹凸”形结构沿纵向方向相互契合,第三标准块为“凹”形结构,第三标准块的凹面与最后一个盾构中间管片环的第二标准块的凸面相契合;盾首管片环、盾构中间管片环和盾尾管片环上设有注浆孔道。
-
公开(公告)号:CN111783205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622758.4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浙大城市学院
IPC: G06F30/13 , G06F30/27 , G06N3/04 , G06N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垂直顶升施工过程中顶力的智能预测方法,首先,获取垂直顶升施工过程中竖向立管的顶力以及顶力的影响因素的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其次,建立若干个BP神经网络模型,每个BP神经网络模型的隐含层神经元数目不同;然后,对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获取验证参数,根据验证参数确定效果最佳的BP神经网络模型;最后,以得到的效果最佳的神经网络为预测模型,获取实时的实际垂直顶升施工过程中竖向立管的顶力影响因素数据,输入到预测模型中,对工程中的顶力进行预测。本发明提供的基于BP神经网络的垂直顶升施工过程中顶力的预测方法与传统的垂直顶升顶力计算方法相比,更加简洁高效,且具有智能化效果,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950160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28727.4
申请日:2020-08-18
Applicant: 浙大城市学院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洞张裂滑移型岩爆判定方法,包括:根据隧洞张裂滑移型岩爆发生机制,建立隧洞张裂滑移型岩爆力学模型;根据隧洞张裂滑移型岩爆破坏力学模型以及岩体软弱层本构关系,获得张裂滑移型岩爆滑移岩体与软弱层所构成系统的势函数与平衡曲面计算式;采用折叠突变模型分析张裂滑移型岩爆问题的系统稳定性;基于折叠突变理论原理,对隧洞张裂滑移型岩爆进行判定。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折叠突变理论的隧洞张裂滑移型岩爆判定方法,对有效预防和控制岩爆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783025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620467.1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浙大城市学院
IPC: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向顶管法施工过程中顶力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计算竖向顶管施工过程中竖向顶管机正面推力和摩擦力,所述摩擦力包括顶管机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后续管节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然后计算顶管机机头重力和顶进后续管节重力,最后将计算得到的正面推力和摩擦力以及机头重力和顶进后续管节重力相加即为竖向顶管法施工过程中顶力。本发明计算方法简单,实用性强,考虑了竖向顶管法施工过程中正面推力、摩擦力、顶管机机头的重力、后续管节的重力对竖向顶管顶力的影响,适用于竖向顶管法施工时顶管机顶力的内力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220568304U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22291071.9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 浙大城市学院
Inventor: 韩震 , 王彩文 , 张学华 , 高永 , 陈康 , 晁伟 , 李敬江 , 郝威 , 潘忆宁 , 曹晓馨 , 盖跃磊 , 刘明林 , 仝大为 , 魏振甯 , 马雷 , 刘峙岳 , 廖泽礼 , 田雨青 , 丁杨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RFID传感器的隧道加固结构应力监测装置,涉及到监测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呈弧形状结构,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为凹陷面,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弧板,所述第一弧板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一弧板呈弧形状分布,所述第一弧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弧板,所述第一弧板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伸缩结构,且所述第一弧板与第二弧板之间设置有多组检测组件。该隧道加固结构应力监测装置,通过形变位置的第三弧板、滑杆、第一滑盘以及第二滑盘对压力传感器施加压力,通过压力传感器对应力进行监测,使得每个第三弧板形成一个独立的支撑监测结构,提高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220381593U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21632278.1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 浙大城市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应力无线无源监测的RFID装置,涉及到隧道检测领域,包括隧道管道、移动感应装置和RFID标签,移动感应装置设置于隧道管道的内部,多个RFID标签分别设于隧道的不同位置,移动感应装置包括连接杆、前端座、第一环套和弹簧,前端座设置于连接杆的一端,前端座远离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读卡器,读卡器的外侧设置有透明保护罩,移动感应装置可以在预先设置好的隧道管道进行移动,而移动感应装置上的读卡器在移动过程中,对RFID标签进行感应,并且读取信号,将隧道管道预先安装于隧道的顶端或者不受影响的地方,避免出现收集信号装置出现车祸碰撞或者车流量阻挡的情况。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