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61781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210389683.9
申请日:2022-04-13
Applicant: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管隧道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顶管隧道、压入顶管隧道地面下方的若干预制管桩和锁扣钢管;预制管桩伸向地底并排设置且沿顶管隧道的轴线间隔排布,预制管桩上端的周围及上方设有桩顶加固体,锁扣钢管穿过桩顶加固体位于预制管桩的上方并内部注浆加固;锁扣钢管彼此插接呈一字型布置并水平地沿顶管隧道的轴线延伸从而与预制管桩形成门架结构。同时,还提供了实现该结构的施工方法。混凝土预制管桩结构体与锁扣钢管结构体共同组建成为门架结构,对上部顶管隧道起到支撑作用,阻挡规划隧道施工时引起的土体变形和应力传递,对顶管隧道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671484B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0437006.X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浮式水产养殖生物修复浮床,它包括浮箱、滑块A、滑块B、扇贝笼机构、拉绳A、拉绳B、定位锚,其中可减小水流冲击的浮箱的底部沿与水流平行的方向相向或相背滑动有两个滑块A,两个滑块A下方安装有通过变形减小急流冲击的扇贝笼机构;当暴雨发生时,本发明在急流冲击下会自动减小其对流动水体的阻力,减小急流对本发明中扇贝笼机构的冲击和定位帽在急流冲击下承受的拉力,避免定位锚因扇贝笼机构中与浮箱连接的拉绳A或拉绳B因河道水体流速激增而断裂发生丢失,保证本发明在暴雨发生时不会因承受流速激增的水体的冲击而发生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14753225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393472.2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宽超深车辙微表处修补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车辙开挖区、加强段、微锚杆、第一注浆孔、第一填充物、第二注浆孔、第二填充物、单层钢丝格栅、双层钢丝格栅、MS‑3型微表处层、MS‑2型微表处层、粘结层和再利用层;先进行车辙开挖区施工,然后进行微钻孔高聚物注浆和微钻孔注浆,再进行钢丝格栅安装,紧接着施工破碎路面回收再利用层、粘结层和MS‑2型微表处层,最后等连接加强段安装好后进行MS‑3型微表处层施工。本发明的路面修补结构合理布置,发挥各材料的特点,优势互补,节约材料的同时可提高路面抗车辙能力和微表处的抗飞散能力且显著降低路面噪声,避免重复修补车辙而造成的浪费,提高运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753225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210393472.2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宽超深车辙微表处修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车辙开挖区、加强段、微锚杆、第一注浆孔、第一填充物、第二注浆孔、第二填充物、单层钢丝格栅、双层钢丝格栅、MS‑3型微表处层、MS‑2型微表处层、粘结层和再利用层;先进行车辙开挖区施工,然后进行微钻孔高聚物注浆和微钻孔注浆,再进行钢丝格栅安装,紧接着施工破碎路面回收再利用层、粘结层和MS‑2型微表处层,最后等连接加强段安装好后进行MS‑3型微表处层施工。本发明的路面修补结构合理布置,发挥各材料的特点,优势互补,节约材料的同时可提高路面抗车辙能力和微表处的抗飞散能力且显著降低路面噪声,避免重复修补车辙而造成的浪费,提高运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961781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389683.9
申请日:2022-04-13
Applicant: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管隧道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顶管隧道、压入顶管隧道地面下方的若干预制管桩和锁扣钢管;预制管桩伸向地底并排设置且沿顶管隧道的轴线间隔排布,预制管桩上端的周围及上方设有桩顶加固体,锁扣钢管穿过桩顶加固体位于预制管桩的上方并内部注浆加固;锁扣钢管彼此插接呈一字型布置并水平地沿顶管隧道的轴线延伸从而与预制管桩形成门架结构。同时,还提供了实现该结构的施工方法。混凝土预制管桩结构体与锁扣钢管结构体共同组建成为门架结构,对上部顶管隧道起到支撑作用,阻挡规划隧道施工时引起的土体变形和应力传递,对顶管隧道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671484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437006.X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浮式水产养殖生物修复浮床,它包括浮箱、滑块A、滑块B、扇贝笼机构、拉绳A、拉绳B、定位锚,其中可减小水流冲击的浮箱的底部沿与水流平行的方向相向或相背滑动有两个滑块A,两个滑块A下方安装有通过变形减小急流冲击的扇贝笼机构;当暴雨发生时,本发明在急流冲击下会自动减小其对流动水体的阻力,减小急流对本发明中扇贝笼机构的冲击和定位帽在急流冲击下承受的拉力,避免定位锚因扇贝笼机构中与浮箱连接的拉绳A或拉绳B因河道水体流速激增而断裂发生丢失,保证本发明在暴雨发生时不会因承受流速激增的水体的冲击而发生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218479822U
公开(公告)日:2023-02-14
申请号:CN202220855815.8
申请日:2022-04-13
Applicant: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管隧道支护结构,包括顶管隧道、压入顶管隧道地面下方的若干预制管桩和锁扣钢管;预制管桩伸向地底并排设置且沿顶管隧道的轴线间隔排布,预制管桩上端的周围及上方设有桩顶加固体,锁扣钢管穿过桩顶加固体位于预制管桩的上方并内部注浆加固;锁扣钢管彼此插接呈一字型布置并水平地沿顶管隧道的轴线延伸从而与预制管桩形成门架结构。同时,还提供了实现该结构的施工方法。混凝土预制管桩结构体与锁扣钢管结构体共同组建成为门架结构,对上部顶管隧道起到支撑作用,阻挡规划隧道施工时引起的土体变形和应力传递,对顶管隧道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217870498U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20771272.1
申请日:2022-04-01
Applicant: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临河基坑防渗支护结构,包括基坑内支护组件和基坑外支护组件;基坑内支护组件包括沿基坑内侧打设的钻孔灌注桩、设置在基坑底部的旋喷加固层、设置在基坑两侧的钢支撑以及设置在基坑顶部的砼支撑;钻孔灌注桩通过其顶部的冠梁连接成整体;基坑外支护组件包括沿基坑外侧设置且紧邻钻孔灌注桩的水泥土墙、在水泥土墙临河侧打设的一排预制板桩以及设置在预制板桩和水泥土墙之间的拉森钢板桩;预制板桩和水泥土墙之间填充掺灰黏土且在上方依次铺设柔性垫层和混凝土路面;拉森钢板桩通过对拉锚杆与预制板桩连接,预制板桩通过顶部的连梁连接为整体。本技术方案不仅可以增强基坑防渗能力以及稳定性,并且便于施工,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21037276U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22999375.0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榫接结构相对位移的自动监测设备,具有安装在第一构件上的设备主体,设备主体内设置有位移监测模块;所述位移监测模块具有可滑动地安装在设备主体内的测尺,测尺的端部伸出至设备主体外并能与第二构件表面接触,设备主体内在与测尺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能读取测尺位移量的读数装置,读数装置与服务器通讯连接,读数装置读取的位移量发送至服务器内。如此,在将设备主体安装在第一构件上后,将伸出至设备主体外的测尺端部抵在第二构件表面上,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发生位移时,通过读数装置读取测尺的位移量,并发送至服务器内,方便实时监测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的位移量和方便人员获取服务器内的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217781680U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20867069.4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超宽超深车辙微表处修补结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第一开挖槽、第二开挖槽和第三开挖槽,第一开挖槽、第二开挖槽和第三开挖槽呈阶梯状,第三开挖槽的底部连通有第一注浆孔,第一注浆孔内设有第一填充物,第二开挖槽的底部设有第二注浆孔,第二注浆孔内设有第二填充物,第三开挖槽、第二开挖槽和第一开挖槽从下而上依次设有再利用层、MS‑2型微表处层和MS‑3型微表处层。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微钻孔注浆和微钻孔高聚物注浆,提高了修补路面的承载力和抗车辙能力,增强了与原路面和路基的整体性,避免重复修补车辙而造成的浪费,提高运营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