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鳃仿生的板式微反应器换热面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111955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0691306.0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鳃仿生的板式反应器换热面结构,设置有若干个沿换热板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布的结构相同的流道单元;所述流道单元由两个对称布置的v形波峰、两个对称布置的直波峰、大人字波峰、沿板中轴线对称的小人字波峰组成;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鱼鳃仿生的板式反应器换热面结构,解决了现有微反应器换热设计换热性能不足的缺点,采用鱼鳃仿生结构,增大了单位体积流体的换热接触面积,同时引进了流体扰动,使原本处于层流状态的换热油流经v字形波峰与人字形波峰时,流体被拉伸、剪切、折叠、碰撞,使流线发生旋转,流体边界层被破坏,湍动程度大大增加,从而强化了对流传热系数,可以显著提升换热效果。

    一种用于硝化反应的串联盘管式微反应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870766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0611087.0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硝化反应的串联管式微反应器系统,包括铝型材框架、物料反应模块、冷却介质循环模块、光谱检测模块。其中物料反应模块主要包括流体混合器、两个结构相同的微流通池、若干结构相同的微反应器等;冷却介质循环模块主要包括冷却油输送管a、冷却油输送管b、若干结构相同的波纹管、微反应器套管等;光谱检测模块主要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微流通池、光谱仪、光纤等。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硝化反应的串联盘管式微反应器系统,解决了传统硝化反应器局部热点、无法连续化生产的缺点,通过调控物料流速以及改变接入盘管数量灵活调控料液停留时间,实现安全高效的化学反应。

    一种基于微反应器系统的生物相容纳米团聚体颗粒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57732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609925.0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反应器系统的生物相容纳米团聚体颗粒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紫胶、聚乳酸等优良生物相容性材料,将紫胶、聚乳酸共同溶解于四氢呋喃,再在微流控芯片中快速进行溶剂交换,利用微反应器停留时间长,温度、两相流速可控的优点对纳米共沉淀、相分离过程进行动态调控,从而精准控制纳米团聚体的颗粒尺寸、组成、形貌。本方法制备的生物相容性纳米团聚体颗粒具有新冠病毒仿生结构以及相近尺寸,可以用于仿生新冠疫苗开发。

    一种用于硝化反应的串联盘管式微反应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870766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611087.0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硝化反应的串联管式微反应器系统,包括铝型材框架、物料反应模块、冷却介质循环模块、光谱检测模块。其中物料反应模块主要包括流体混合器、两个结构相同的微流通池、若干结构相同的微反应器等;冷却介质循环模块主要包括冷却油输送管a、冷却油输送管b、若干结构相同的波纹管、微反应器套管等;光谱检测模块主要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微流通池、光谱仪、光纤等。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硝化反应的串联盘管式微反应器系统,解决了传统硝化反应器局部热点、无法连续化生产的缺点,通过调控物料流速以及改变接入盘管数量灵活调控料液停留时间,实现安全高效的化学反应。

    一种鱼鳃仿生的板式微反应器换热面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11195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691306.0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鳃仿生的板式反应器换热面结构,设置有若干个沿换热板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布的结构相同的流道单元;所述流道单元由两个对称布置的v形波峰、两个对称布置的直波峰、大人字波峰、沿板中轴线对称的小人字波峰组成;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鱼鳃仿生的板式反应器换热面结构,解决了现有微反应器换热设计换热性能不足的缺点,采用鱼鳃仿生结构,增大了单位体积流体的换热接触面积,同时引进了流体扰动,使原本处于层流状态的换热油流经v字形波峰与人字形波峰时,流体被拉伸、剪切、折叠、碰撞,使流线发生旋转,流体边界层被破坏,湍动程度大大增加,从而强化了对流传热系数,可以显著提升换热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