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56479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097589.8
申请日:2021-09-1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鱼鳃聚合物直通膜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将聚合物与稀释剂混合后在150~300℃恒温条件下加热,搅拌至形成均相溶液,静置脱泡后即得铸膜液;所述的铸膜液中,聚合物与稀释剂的质量比为1:1.5~9;同时构建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两个降温温度梯度,协同作用下形成一个倾斜的降温温度梯度,对150~300℃的所述的铸膜液进行双向冷冻诱发相分离,形成初生膜;将初生膜去除,通过萃取剂萃取出稀释剂,干燥后得到具有倾斜贯通膜孔的仿鱼鳃聚合物直通孔膜。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过程简单,可广泛适用于不同聚合物体系制备仿鱼鳃直通孔膜。本发明的仿鱼鳃聚合物直通孔膜具有高截留、高通量、有效防止膜孔堵塞等优点,在对微塑料去除方面有巨大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457459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590103.8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酰胺功能复合膜的连续制备方法及装置,包括以下步骤:(1)将多元胺溶液通过刮刀均匀涂布在传送机构表面,形成多元胺液膜;(2)通过喷雾机构将多元酰氯溶液喷涂到多元胺液膜上,多元胺与多元酰氯发生界面聚合反应,生成聚酰胺自支撑膜;(3)附着有聚酰胺自支撑膜的传送机构浸入水洗槽的水中,聚酰胺自支撑膜脱离传送机构进入烘干机构进行干燥和热处理;(4)将干燥和热处理后的聚酰胺自支撑膜与多孔支撑材料复合,得到聚酰胺功能复合膜。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单体用量少,绿色环保,可大面积连续制备结构均一、性能稳定的聚酰胺功能复合膜。
-
公开(公告)号:CN11878816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792220.6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氟化聚酰胺薄层复合有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含氟多元胺单体的离子液体溶液与多元酰氯单体的烷烃溶液在自由界面上发生缩聚反应,形成氟化聚酰胺纳米薄膜,再通过转印复合方法将氟化聚酰胺纳米薄膜与多孔基膜复合,获得氟化聚酰胺薄层复合有机纳滤膜。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以拓宽含氟多元胺单体的使用范围,从而设计一系列具有结构与性能定制化的氟化聚酰胺纳米薄膜,制备得到的氟化聚酰胺薄层复合有机纳滤膜在非极性溶剂体系中具有优异分离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457459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10590103.8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酰胺功能复合膜的连续制备方法及装置,包括以下步骤:(1)将多元胺溶液通过刮刀均匀涂布在传送机构表面,形成多元胺液膜;(2)通过喷雾机构将多元酰氯溶液喷涂到多元胺液膜上,多元胺与多元酰氯发生界面聚合反应,生成聚酰胺自支撑膜;(3)附着有聚酰胺自支撑膜的传送机构浸入水洗槽的水中,聚酰胺自支撑膜脱离传送机构进入烘干机构进行干燥和热处理;(4)将干燥和热处理后的聚酰胺自支撑膜与多孔支撑材料复合,得到聚酰胺功能复合膜。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单体用量少,绿色环保,可大面积连续制备结构均一、性能稳定的聚酰胺功能复合膜。
-
公开(公告)号:CN11728510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448482.2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02F1/14 , C02F1/58 , C22B26/12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海水提锂的光热增强锂离子吸附器,包括柱状芯材和包覆在芯材侧壁外的壳层;所述的芯材为亲水锂离子吸附纳米纤维材料,所述的壳层为疏水光热纳米纤维材料。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含光热增强锂离子吸附器的光热增强锂离子吸附装置以及基于该光热增强锂离子吸附装置进行海水提锂的方法。本发明的光热增强锂离子吸附器和装置可以以太阳光为唯一能量来源,实现高效、持久、低能耗的海水提锂。
-
公开(公告)号:CN115028867B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210775172.0
申请日:2022-07-0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对称丙烯/1‑烯烃共聚物氧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将丙烯/1‑烯烃共聚物与稀释剂混合后在150~300℃恒温条件下加热,搅拌至均相溶液,静置脱泡后即得铸膜液;将模具板150~250℃预热,将铸膜液倾倒在模具板上,并用凹槽深度为50~500μm的四面制备器将铸膜液刮成薄层,之后将模具板置于150~250℃的恒温加热台上加热1~30min;将恒温加热后的模具板水平浸没于冷却水中,得到冷却固化后的初生膜;将初生膜置于能溶解稀释剂的萃取剂中对稀释剂进行萃取1~48h,最后将膜进行真空干燥,即得到非对称丙烯/1‑烯烃共聚物氧合膜。本发明的氧合膜具有高二氧化碳传输效率、高氧气传输效率、有效防止血浆渗漏以及良好的血液相容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090125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0797728.6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移印花制备聚酰胺薄层复合膜的方法、装置及产品,方法包括:将多元胺溶液通过涂布机构均匀涂布在传送机构的表面,形成多元胺液膜;将表面具有液膜的传送机构浸入多元酰氯溶液中,多元胺与多元酰氯在界面处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酰胺纳米薄膜;通过复合机构多孔基膜从聚酰胺纳米薄膜上侧与其进行复合,得到聚酰胺薄层复合膜;通过热压机构施加压力与温度,增强多孔基膜与聚酰胺纳米薄膜的复合强度;聚酰胺薄层复合膜经过脱离机构之后进行干燥和收卷。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简便,可以连续化、规模化地将自由界面合成的聚酰胺纳米薄膜与各种多孔基膜进行复合。
-
公开(公告)号:CN113856479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111097589.8
申请日:2021-09-1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鱼鳃聚合物直通膜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将聚合物与稀释剂混合后在150~300℃恒温条件下加热,搅拌至形成均相溶液,静置脱泡后即得铸膜液;所述的铸膜液中,聚合物与稀释剂的质量比为1:1.5~9;同时构建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两个降温温度梯度,协同作用下形成一个倾斜的降温温度梯度,对150~300℃的所述的铸膜液进行双向冷冻诱发相分离,形成初生膜;将初生膜去除,通过萃取剂萃取出稀释剂,干燥后得到具有倾斜贯通膜孔的仿鱼鳃聚合物直通孔膜。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过程简单,可广泛适用于不同聚合物体系制备仿鱼鳃直通孔膜。本发明的仿鱼鳃聚合物直通孔膜具有高截留、高通量、有效防止膜孔堵塞等优点,在对微塑料去除方面有巨大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09012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797728.6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移印花制备聚酰胺薄层复合膜的方法、装置及产品,方法包括:将多元胺溶液通过涂布机构均匀涂布在传送机构的表面,形成多元胺液膜;将表面具有液膜的传送机构浸入多元酰氯溶液中,多元胺与多元酰氯在界面处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酰胺纳米薄膜;通过复合机构多孔基膜从聚酰胺纳米薄膜上侧与其进行复合,得到聚酰胺薄层复合膜;通过热压机构施加压力与温度,增强多孔基膜与聚酰胺纳米薄膜的复合强度;聚酰胺薄层复合膜经过脱离机构之后进行干燥和收卷。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简便,可以连续化、规模化地将自由界面合成的聚酰胺纳米薄膜与各种多孔基膜进行复合。
-
公开(公告)号:CN115028867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775172.0
申请日:2022-07-0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对称丙烯/1‑烯烃共聚物氧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将丙烯/1‑烯烃共聚物与稀释剂混合后在150~300℃恒温条件下加热,搅拌至均相溶液,静置脱泡后即得铸膜液;将模具板150~250℃预热,将铸膜液倾倒在模具板上,并用凹槽深度为50~500μm的四面制备器将铸膜液刮成薄层,之后将模具板置于150~250℃的恒温加热台上加热1~30min;将恒温加热后的模具板水平浸没于冷却水中,得到冷却固化后的初生膜;将初生膜置于能溶解稀释剂的萃取剂中对稀释剂进行萃取1~48h,最后将膜进行真空干燥,即得到非对称丙烯/1‑烯烃共聚物氧合膜。本发明的氧合膜具有高二氧化碳传输效率、高氧气传输效率、有效防止血浆渗漏以及良好的血液相容性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