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0933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421305.X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G01B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测量应变方向及应变大小的三维柔性传感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传感结构包括三维柔性衬底、柔性导电电极对、应变敏感材料、导线及电阻测量外电路,在柔性薄膜的一面分布多个等间距的柔性方台柱,形成三维柔性衬底;柔性方台柱周边的柔性薄膜表面设置有多组电极单元,每组电极单元均包括柔性导电电极对,在每个柔性导电电极对所在区域的柔性薄膜上均组装嵌入柔性应变敏感材料;柔性导电电极对利用导线与电阻测量外电路连接,形成应变响应单元,从而组成柔性有向性应变传感阵列。本发明应变通过一种简单的三维感知结构设计,即可赋予传统各向同性柔性应变材料对于应变方向及应变大小的同步测量,具有极高的泛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324481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111621009.0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燃烧式氢气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催化燃烧式氢气传感器包括催化燃烧元件和补偿元件,催化燃烧元件和补偿元件都是以云母片为衬底的平面薄膜结构,并且均在云母片衬底表面上依次附着铂电阻和氧化铝薄膜载体;其中,催化燃烧元件的氧化铝薄膜载体表面还附着钯纳米粒子作为催化剂。本申请的传感器用于检测氢气浓度时,催化燃烧元件加热到氢气氧化的起始温度,在催化剂的协助下氢气无焰燃烧放热使铂电阻阻值增大,以此来检测氢气浓度。本申请的催化燃烧式氢气传感器中,补偿元件基本架构和物理性质与催化燃烧元件一样,只不过少了催化剂钯纳米粒子,氢气在表面不发生燃烧反应,主要用于构成电桥测量电路和实现温度补偿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260203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0905435.5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喹喔啉并吩嗪发光材料及其应用,其中,所述喹喔啉并吩嗪发光材料的结构通式为#imgabs0#本发明提供的喹喔啉并吩嗪发光材料以喹喔啉并吩嗪为核心,通过与含氮杂环为电子给体的基团相连接,构成一类具有分子内电荷转移的给体‑受体型分子,从而减小单线态‑三线态能级差,提高器件激子利用率。同时,本发明提供的喹喔啉并吩嗪发光材料分子刚性强,辐射跃迁速率快,发光效率高;通过改变给体和取代基的种类,可以调节材料的发光效率和光色,既可作为客体材料,也可作为主体材料,可很好的应用于有机电子显示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18111979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311648760.9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气致变色功能的快速响应柔性氢气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柔性氢气传感器是多层膜结构,包括:热传导基片、催化产热层、气致变色工作层以及催化剂层,所述催化产热层能催化氢气在室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将热量传递给气致变色层导致器件的整体温度升高,所述热传导基片是由耐高温的导热材料制成。本发明与未负载催化产热层的器件结构相比,无需额外提供加热的情况下,通过催化产热层的催化反应自身的产热实现了器件的工作温度提升,进而大大提高了气致变色动力学性能。本发明提出的快速柔性氢气气致变色传感器以其制备工艺简单的平面结构、室温下快速变色、使用方便和易于操作,能达到及时检测氢气泄露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537180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211197730.6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维导电MOF吸波材料的设计及其应用:溶液A:将所需的金属配体盐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DMA)中,磁力搅拌直至溶解。溶液B:在去离子水溶液中加入2,3,6,7,10,11‑六氨基三苯六盐酸盐(HATP·6HCl)和NaOAC(均已粉末形式加入),超声处理一段时间。将溶液A加入溶液B中,所得混合物在在敞口的玻璃仪器中加热搅拌反应2小时。待反应冷却至室温后,将所得的黑色粉末过滤,并用水和甲醇分别洗涤数次,真空干燥过夜。本发明采用空间序构排列和功能基元的设计的理念将不同金属配位离子的组合来构筑不同孔道大小的二维导电MOF吸波材料,揭示多孔序构的电磁波损耗机制,优化工艺并最终实现“宽、轻、薄、强”的要求,实现多重损耗机制叠加。独特的二维层状多孔结构、适宜的电导率、极化损耗、电导损耗和良好的阻抗匹配在二维导电MOF的电磁波波衰减中起关键作用。本发明在工业应用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19519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111383513.1
申请日:2021-11-22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C01G49/08 , C01B32/205 , B82Y40/00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多孔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复合物是将活化的小麦秸秆粉末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的乙醇溶液中,超声混匀,再加入Zn(NO3)2·6H2O、乙酰丙酮铁、2‑氨基对苯二甲酸和聚乙烯吡咯烷酮,超声混匀,在90‑100℃下反应5‑10h;洗涤、干燥,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600‑800℃煅烧1‑4h,得到所述多孔碳/磁性纳米颗粒复合物。本发明制得的复合物具有优异的电磁吸收性能,最小反射损耗值(RLmin)达到了‑60.9dB,能有效吸收99.999%的电磁波。
-
公开(公告)号:CN116718645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581828.X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G01N2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孔氧化铝支撑体的高响应灵敏度催化燃烧式氢气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多孔氧化铝薄片、钯纳米粒子、铂电阻和氧化铝薄膜。铂电阻位于多孔氧化铝薄片的底面,且表面覆盖有氧化铝薄膜,所述钯纳米粒子附着于多孔氧化铝薄片的孔洞侧,在薄片表面和孔洞内部都附着有钯纳米粒子。本发明提出的多孔氧化铝支撑体的高响应灵敏度催化燃烧式氢气传感器,不同的氢气浓度无焰燃烧产生的热量不同,影响多孔氧化铝薄片的温度,铂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进而通过监测铂电阻的变化实现对氢气浓度的定量探测。多孔氧化铝为提供了极大的催化剂载体面积,且阵列式的孔洞结构相较于平面更利于高效催化产热,有效提升了传感器的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682965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515179.3
申请日:2023-05-06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IPC: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10/054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钾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和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在锂‑钾储能方面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所述的负极材料包括石墨材料,所述的石墨材料的纳米片状结构厚度不高于100nm,比表面积不高于50m2g‑1,XRD图谱和拉曼图谱具有典型的石墨特征峰,且拉曼图谱在2700cm‑1附近具有显著的2D峰,更优选的石墨材料纯度不低于99%。同时还提供了所述新型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在锂‑钾储能方面的应用,包括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和钾离子电池的电极。相比于常见的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应用本发明石墨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和钾离子电池表现出更为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64618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433852.9
申请日:2023-04-21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领域与储能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介孔结构为主且比表面积较小的多孔碳材料及其储锂应用。本发明所述的多孔碳材料结晶度较低,具有较多的介孔,其孔径集中在2‑12nm,比表面积为100‑300m2/g,孔分布均匀,结构稳定。本发明公开了将上述多孔碳材料用作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容器表现出2‑4.2V的工作电压;在2.0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0次,容量保持率达到84%的长循环寿命;在只计算正负极活性物质质量的情况下,其功率密度可高达12400W/kg,且能量密度最高可达100Wh/kg,远高于一般的电化学电容器,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同时该负极材料性能优异,制备过程简单、绿色,适用于商业化,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678024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1280111.3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业气体吸附分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分离乙炔二氧化碳的新型氟硅酸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材料是基于无机金属离子Cu2+、无机阴离子SiF62‑和有机配体间‑四(4‑吡啶基)卟吩在加热的条件下得到单位结构为Cu(TPyP)(SiF6)的微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具有相对较大的比表面积;本发明的新型氟硅酸盐MOF材料具有合适的孔径和氟化的官能位点,通过氢键的作用,可增强对乙炔的识别,可用于C2H2/CO2混合气体的吸附分离,且分离选择性较高、吸附容量较大,分离性能优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