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49345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310058891.1
申请日:2013-02-25
Applicant: 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N3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中溶解气体智能组件的检验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第一油箱、第二油箱、高压气瓶和油中溶解气体智能组件,第二油箱与第一油箱、高压气瓶和油中溶解气体智能组件均相通,且高压气瓶中的大气压大于第二油箱中的大气压。第一油箱的变压器油添加到第二油箱后,高压气瓶向第二油箱充进第一气体量,第二油箱静置第一时间后,油中溶解气体智能组件对第二油箱中的变压器油进行气体含量测试。将该测试结果和实验室获得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即可实现对油中溶解气体智能组件的检验。我们可以通过高压气瓶对第二油箱中的变压器油进行多次加压,在变压器油溶解不同溶度气体的情况下,实现对油中溶解气体智能组件准确性和重复性的检验。
-
公开(公告)号:CN103149345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58891.1
申请日:2013-02-25
Applicant: 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N3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中溶解气体智能组件的检验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第一油箱、第二油箱、高压气瓶和油中溶解气体智能组件,第二油箱与第一油箱、高压气瓶和油中溶解气体智能组件均相通,且高压气瓶中的大气压大于第二油箱中的大气压。第一油箱的变压器油添加到第二油箱后,高压气瓶向第二油箱充进第一气体量,第二油箱静置第一时间后,油中溶解气体智能组件对第二油箱中的变压器油进行气体含量测试。将该测试结果和实验室获得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即可实现对油中溶解气体智能组件的检验。我们可以通过高压气瓶对第二油箱中的变压器油进行多次加压,在变压器油溶解不同溶度气体的情况下,实现对油中溶解气体智能组件准确性和重复性的检验。
-
公开(公告)号:CN203101378U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320086387.8
申请日:2013-02-25
Applicant: 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N33/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中溶解气体智能组件的检验装置,包括第一油箱、第二油箱、高压气瓶和油中溶解气体智能组件,第二油箱与第一油箱、高压气瓶和油中溶解气体智能组件均相通,且高压气瓶中的大气压大于第二油箱中的大气压。第一油箱的变压器油添加到第二油箱后,高压气瓶向第二油箱充进第一气体量,第二油箱静置第一时间后,油中溶解气体智能组件对第二油箱中的变压器油进行气体含量测试。将该测试结果和实验室获得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即可实现对油中溶解气体智能组件的检验。我们可以通过高压气瓶对第二油箱中的变压器油进行多次加压,在变压器油溶解不同溶度气体的情况下,实现对油中溶解气体智能组件准确性和重复性的检验。
-
公开(公告)号:CN106772169B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510809557.4
申请日:2015-11-1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局放UHF传感器检测的GTEM小室,GTEM小室为四棱锥形GTEM小室,包括顶部极板、导电极板和底部极板;顶部极板和底部极板设置在四棱锥形GTEM小室中不相邻的两个锥面处,导电极板固定在其余两个锥面之间;顶部极板和导电极板通过紧固线连接;顶部极板上设有一个圆孔,该圆孔上安装一个圆盘;圆盘用于放置被测局放UHF传感器和参考天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局放UHF传感器检测的GTEM小室,对不同被测局放UHF传感器的测试结果均在合理范围内,且测试结果可以复现。
-
公开(公告)号:CN106324538B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510347500.7
申请日:2015-06-19
IPC: G01R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局部放电自动校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工控机、控制信号发生器、脉冲发生电路和采集器;控制器信号发生器连接于工控机的输出端与脉冲发生电路之间,采集器与工控机的输入端连接;脉冲发生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力设备试品的输入端连接;采集器的输入端与局部放电测量系统的输出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局部放电自动校准系统,集成控制、信号生成、信号采集、波形分析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克服现有局部放电测量系统效率低、校准范围窄、校准档位少的缺陷,同时减少了繁杂的人工操作,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908701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141073.6
申请日:2017-03-10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间放电定位阵列。该空间放电定位阵列包括天线固定装置、信号处理装置和至少四个传感器;其中,天线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和第三支臂;其中,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分别置于第三支臂的两侧且均与第三支臂呈钝角连接,第一支臂的第一端和第二支臂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三支臂的端部;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均连接有传感器,第三支臂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传感器;信号处理装置与各传感器电连接,用于确定空间放电源的位置。本发明提供的空间放电定位阵列可以增大多个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和多个传感器接收电磁波信号的时延差,所以该空间放电定位阵列提高了定位装置的定位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974281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302660.4
申请日:2016-05-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
IPC: G01R3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12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变压器局部放电定位的检测系统,包括Rogowski线圈射频传感器、滤波放大器、超声波相控阵传感器、电荷放大器、同步采集器和计算机,所述Rogowski线圈射频传感器将所检测到的射频电流发送至所述滤波放大器进行滤波、放大,之后发送给所述同步采集器;所述超声波相控阵传感器的每一个阵元将检测到的超声波信号发送至所述电荷放大器进行放大,之后发送给所述同步采集器;所述同步采集器将接收到的经滤波放大后的射频电流信号和经放大后的超声波信号发送至所述计算机,所述计算机对变压器局部放电源进行定位。本发明可有效提高检测系统的性能,避免引起超声波检测法的定位误差,提高定位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439962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39290.8
申请日:2013-08-06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领域的验证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连续时间序列仿真的电网自动发电控制闭环检测验证方法,电网AGC主站根据电网断面进行计算并生成AGC策略,并将策略发送给机组AGC子站,机组AGC子站接收到策略并校正无误后,开始模拟机组出力变化。潮流仿真模块根据AGC机组的出力变化,以1s为周期进行连续时间序列仿真,生成新的电网断面供下一周期的电网AGC主站生成新的控制策略使用。本发明提供的电网AGC检测验证方法仿真周期只有1s,完全满足并高于实时数据采集的要求,很好的模拟AGC调节过程中电网运行状态的变化,能够直观的体现电网AGC的闭环控制效果;是一种“即插即用”的检测验证方法,简单、易行、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03439676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43781.X
申请日:2013-08-08
IPC: G01R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UHF传感器灵敏度检测的方法,包括:S1,制作缺陷模型,将缺陷模型放入SF6气体中,施加交流电压并测量所述缺陷模型产生的平均放电量,记录平均放电量为设定值时施加的交流电压值;S2,将缺陷模型放置在GIS内部,施加S1中记录的交流电压,使缺陷模型产生放电,发射出局部放电信号;S3,用安装在GIS上的UHF传感器检测局部放电信号;UHF传感器与局部放电检测仪相连,若局部放电检测仪采集到的数据能够显示出缺陷模型的存在,则表明被测UHF传感器的灵敏度达到设定值水平。本发明提供的一种GIS用UHF传感器灵敏度检测的方法,用特制的局部放电模型取代脉冲信号发生器和UHF天线,产生脉冲电磁波,能够更加准确的确定UHF传感器的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999668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10490674.5
申请日:2012-11-27
Inventor: 刘敏 , 徐兴伟 , 刘永奇 , 郭剑波 , 邹卫美 , 李泽宇 , 杨宁 , 徐得超 , 朱旭凯 , 李丹 , 岳函 , 田芳 , 李亚楼 , 金元 , 李群 , 裘微江 , 佟德江 , 孙永锋 , 张亮 , 白俊杰 , 刘骥 , 罗春青 , 贾军茹 , 刘欣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电暂态数据至电磁暂态数据的自动转换方法,属于电网仿真领域。提出一套从机电暂态模型到电磁暂态模型的完整对应规则,按照不同的分析目的和要求将机电暂态模型对应至不同精细程度的电磁暂态模型。基于此规则,进一步提出一种从机电暂态数据到电磁暂态数据的自动转换算法,在设定模型的具体对应关系后,以先元件自身后连接关系的处理顺序,进行数据的自动转换,其中复杂元件的处理借助电磁暂态自定义模版来解决。为如何在已知机电暂态数据的基础上正确、高效地建立电磁暂态数据提供了指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