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柱现场对接定位装置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33286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1282628.1

    申请日:2021-1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管柱现场对接定位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管卡和可调节螺杆,管卡采用可拆卸结构,管卡上设置有若干个连接耳板,可调节螺杆包括两端设置的与连接耳板配合固定的卡扣,卡扣的内端固定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之间设置有与之螺纹配合的连接套筒。本发明定位装置构造简单,可根据钢管柱的形状及大小批量制作成成套装置重复利用,相对于传统的对接工艺,无须使用时临时制作,节约钢材和工期。本发明施工方法,安装简便,装配式施工,不存在焊接作业、切割作业和打磨作业,橡胶垫也可对已涂装钢柱油漆的有效保护,避免了传统耳板处需补涂油漆的问题,减少了焊接、切割打磨和涂刷的人工投入,降低了施工成本,符合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趋势。

    一种重载升降平台成套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2593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54430.2

    申请日:2024-0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载升降平台成套装置,包括外框架、吊篮和升降系统,吊篮位于外框架内部,可沿着外框架在其内部上下垂直移动,升降系统安装在外框架的顶部用来控制吊篮的升降移动,所述外框架其长度方向为多跨连续结构,宽度方向为单跨结构。本发明可将工程常用重载车辆及吊装机械快速提升至施工作业面,避免搭设钢栈桥,减小了占地面积,降低了施工周期,节约了施工成本;与传统升降平台相比,本发明不仅拓展了升降装置的使用范围,同时将卷扬机改为安装在框架顶部,将滑轮组布置在横梁两端,减少了钢丝绳的用量及导向措施,降低了卷扬机的使用功率,改善了提升过程中吊篮抗侧移稳定性;该重载升降平台成套装置可快速安拆,重复投入使用,符合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要求。

    一种装配式球管铰接连接无檩网架

    公开(公告)号:CN115897789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54534.5

    申请日:2022-1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球管铰接连接无檩网架,包括上弦杆、上弦节点、下弦杆、下弦节点、腹杆和楼/屋面板,上弦杆连接在上弦节点的周侧,楼/屋面板固定在上弦杆的上表面,下弦杆固定在下弦节点上,腹杆连接在上弦节点和下弦节点之间,所述上弦节点选用球管节点或圆管节点。本发明在上弦杆上翼缘直接铺设楼/屋面板,省去了檩条构造措施,节省了钢材,减小了现场施工程序,降低了施工周期,节约了施工成本。同时上弦杆与球管(圆管)节点铰接连接,减少了现场焊接作业量,提高了装配率,符合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要求。

    一种装配式可拆卸高大施工操作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8104449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1347083.1

    申请日:2017-12-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结构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可拆卸高大施工操作平台,包括桁架柱、桁架梁、桁架次梁、平台次梁、平台板、套筒节点和角钢连接件;所述桁架柱的柱脚通过柱脚上的套筒节点与路基箱或井字架装配后放置于地面上,所述桁架柱之间通过柱柱的套筒节点装配,所述桁架梁与桁架柱通过梁柱的套筒节点装配,所述桁架次梁与桁架梁通过梁梁的套筒节点装配,所述平台次梁与桁架次梁通过水平向的角钢连接件装配,所述平台板与平台次梁、桁架次梁或桁架梁通过竖向的角钢连接件装配。本发明可实现高大施工操作平台运输方便、安装和拆卸方便且可循环利用。

    一种H型主管相贯连接大跨度重载组合网架

    公开(公告)号:CN11782273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30339.X

    申请日:2024-0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型主管相贯连接大跨度重载组合网架,包括上弦梁板结构、下弦杆和腹杆,上弦梁板结构连接有上弦相贯节点,下弦杆之间设置有下弦球节点,腹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弦相贯节点和所述下弦球节点连接,上弦相贯节点包括相互交错连接的主管和一级支管,主管和所述一级支管的上表面与上弦梁板结构固定,主管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用于和所述腹杆连接的二级支管。本发明网架上弦梁为压弯/拉弯构件,采用大跨度楼承板或预制板作为模板直接与上弦梁连接,取消檩条结构,使上弦梁与混凝土楼板协同受力并由混凝土结构主要受压,合理发挥钢材和混凝土材料的优点,优化结构布置,降低材料用量,并简化施工工艺,助推钢结构绿色建筑的发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