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控制方法和烹饪器具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3624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310110193.5

    申请日:2023-02-06

    Inventor: 郑小虹 王勇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烹饪控制方法和烹饪器具。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烹饪器具进入预加热阶段,以将内锅的内容物的温度加热至吸水温度区间Ta~Tb。预加热阶段结束后进入吸水阶段。预加热阶段包括以第一功率对内锅加热第一时长t1的预热步骤和级别判定步骤。级别判定步骤包括停止加热第二时长t2,根据底部温度T底是否达到当前级别的目标温度Tn判断易煮混合粗粮的份量级别是否与当前级别对应,若是则结束预加热阶段,若否则返回执行下一预热步骤。吸水阶段包括第二功率加热内锅第三时长t3,以使得内容物温度能够在Ta~Tb维持预设时长t0,之后结束吸水阶段。第一时长是将单位份量的易煮混合粗粮与单位份量的水的混合物从室温以全功率加热至基准温度Tc所需的时长。

    烹饪器具烹饪米饭的控制方法和烹饪器具

    公开(公告)号:CN11983741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311346942.0

    申请日:2023-10-1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米饭的控制方法和烹饪器具,通过控制米水比例同时控制维持沸腾阶段的加热功率,在米饭外观完整且可食用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表面黏附层厚度及米粒表面光滑程度,进而提高米饭表面光泽感。其中烹饪的米水比为1:1.46—1:1.70,大于常规大米1:1.2—1:1.4的推荐米水比。加水量增多可以促进淀粉颗粒膨胀及糊化,破坏淀粉细胞组织中的细胞壁,使原来致密的淀粉颗粒更易逃逸。在维持沸腾阶段控制加热装置工作,从而进一步增加淀粉溶出率,使得米饭的淀粉溶出率为0.5%至0.9%,达到提高光泽度效果。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和烹饪器具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3815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210752687.9

    申请日:2022-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和烹饪器具。烹饪器具能够自动加固体食材和水。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根据食材的烹饪难度将M种食材排序,烹饪难度大的食材排序靠前,烹饪难度小的食材排序靠后,设置食材计数变量j的初始值为1,然后执行步骤S20;S20、设置变温计数变量i的初始值为零,向烹饪空间内加入烹饪难度序号为j的食材,然后执行步骤S30;S30、为烹饪空间加热,然后执行步骤S40;S40、向烹饪空间内加入低温水,然后执行步骤S50;S50、使变量i的数值加1,如果i>=N,执行步骤S60,如果i =M,执行步骤S70,如果j

    烹饪方法和烹饪器具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3817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210778089.9

    申请日:2022-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烹饪方法和烹饪器具,烹饪方法包括在难煮粮和预定量的水被加入烹饪器具之后,控制烹饪器具加热,以对难煮粮进行预煮;将烹饪器具的烹饪温度控制在第一预煮温度,第一预煮温度85℃以上,对难煮粮进行预煮的步骤包括预煮升温阶段和预煮维温阶段,在预煮升温阶段,控制烹饪器具以第一预设功率模式加热,第一预设功率模式下的平均加热功率为全功率的70~100%;在预煮维温阶段,控制烹饪器具以第二预设功率模式加热,并将难煮粮的预煮时间控制在30~70min。根据本发明,采用高火升温,可以加快难煮粮的翻滚,使烹饪器具内不同位置的难煮粮受热均匀,有利于提高难煮粮的吸水效果;难煮粮高温预煮时间短,效率高,混合饭内的难煮饭软硬适中,美味。

    烹饪器具和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49449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1710874853.1

    申请日:2017-09-25

    Inventor: 石芸 郑小虹 黄群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和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烹饪器具包括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煲体上,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时,所述盖体和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所述烹饪空间包括食物存放空间和食物存放空间上方的腔体空间;内锅加热装置,所述内锅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以及腔体加热装置,所述腔体加热装置用于在烹饪过程中对所述腔体空间进行加热。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通过在烹饪过程中对腔体空间进行加热,可使米饭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在烹饪过程中溢出,从而实现米饭增香。

    烹饪器具和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49449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710874853.1

    申请日:2017-09-25

    Inventor: 石芸 郑小虹 黄群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和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烹饪器具包括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煲体上,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时,所述盖体和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所述烹饪空间包括食物存放空间和食物存放空间上方的腔体空间;内锅加热装置,所述内锅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以及腔体加热装置,所述腔体加热装置用于在烹饪过程中对所述腔体空间进行加热。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通过在烹饪过程中对腔体空间进行加热,可使米饭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在烹饪过程中溢出,从而实现米饭增香。

    烹饪方法和烹饪器具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3817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210784415.7

    申请日:2022-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烹饪方法和烹饪器具,烹饪方法包括在难煮粮和预定量的水被加入烹饪器具之后;控制烹饪器具加热,以对难煮粮进行预煮,对难煮粮进行预煮的步骤包括预煮升温阶段和预煮维温阶段,在预煮升温阶段,控制烹饪器具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第一预设温度为93℃以上;在预煮维温阶段,控制烹饪器具的烹饪温度维持在第二预设温度,第二预设温度为85℃以上,将难煮粮的预煮时间控制在第一预设时长,并将达到第一预设时长的时间或达到第一预设时长之前的预设加料时段作为易煮粮加入的预设时间。根据本发明,难煮粮与易煮粮可以同步熟化,均匀融合,烹煮的混合饭不仅软硬适中、美味,而且耗时较少,可以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感。

    烹饪方法和烹饪器具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3815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210829239.4

    申请日:2022-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烹饪方法和烹饪器具,烹饪方法包括在难煮粮和预定量的水被加入烹饪器具之后,控制烹饪器具加热,以对难煮粮进行预煮;将烹饪器具的烹饪温度控制在第一预煮温度,其中第一预煮温度85℃以上。根据本发明,难煮粮在高温条件下进行预煮处理,能够加快难煮粮的吸水速率,使难煮粮能够快速地吸水并达到期望的含水率,缩短难煮粮的预煮时间。先高温预煮难煮粮,不仅可以较大地缩短食物的烹饪时间,满足快节奏生活对速食的要求,避免了因长时间浸泡而产生微生物污染和异味等问题,而且可以适用于通常使用的普通电饭煲,应用更广泛。

    沥水组件及具有其的锅体组件

    公开(公告)号:CN218246971U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22564334.4

    申请日:2022-09-27

    Inventor: 郑小虹 王勇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沥水组件及具有其的锅体组件。该沥水组件包括:沥水部,沥水部上设置有沥水区域,沥水区域内设置有贯穿沥水部的内侧面和外侧面的沥水孔;锅体连接部,锅体连接部位于沥水部的下方且用于与锅体边缘连接;以及弹性弯折部,弹性弯折部连接在沥水部和锅体连接部之间,以使沥水部相对于锅体连接部朝向内侧可弯折。本方案中的沥水组件,其沥水部相对于锅体连接部可向内侧弯折,通过外力向锅体内侧掰转沥水部,弹性弯折部可以发生弯折形变,沥水部转动并倾斜一定角度,这样位于沥水区域内的沥水物可以回落至锅体内,转移效率高,使用过程简单方便。

    沥水组件及具有其的锅体组件

    公开(公告)号:CN218484403U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222565010.2

    申请日:2022-09-27

    Inventor: 郑小虹 王勇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沥水组件及具有其的锅体组件。该沥水组件包括:沥水部,沥水部包括沥水区域,沥水区域内设置有贯穿沥水部的内侧面和外侧面的沥水孔;以及锅体连接部,锅体连接部用于与锅体边缘适配连接,沥水部连接至锅体连接部,锅体连接部包括面向沥水组件的内侧的内固定块和面向沥水组件的外侧的外固定块,内固定块和外固定块相对设置且顶端彼此连接,以形成底部开口的用于使锅体边缘插入其内的容置空间。这样,无需单独的沥水篮等沥水工具,也无需在锅体上设置任何安装结构,仅需要将沥水组件连接至现有的锅体上即可进行沥水,使用过程简单方便且占用空间更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