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74512B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310633485.3
申请日:2013-11-29
Applicant: 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 , 海尔集团公司
IPC: D06F3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洗衣机的絮凝剂漏料装置,包括料盒、漏料罗盘、搅拌叶轮、反应器和驱动装置,料盒底部与安装有漏料罗盘,料盒中安装有搅拌叶轮,搅拌叶轮连接驱动装置,搅拌叶轮底部与漏料罗盘上表面紧密配合,漏料罗盘上设有投放孔,搅拌叶轮转动时可间歇性地遮盖投放孔。本发明洗衣机的絮凝剂漏料装置根据絮凝剂的落料速度、搅拌叶轮转动速度及转动的圈数,就可以得出搅拌叶轮每搅拌一圈时通过漏料罗盘投放孔的絮凝剂投放量及总共的投放量,既可以较好地投放絮凝剂,又可以防止絮凝剂的在投放过程中结块影响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878568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410072166.4
申请日:2014-02-28
Applicant: 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 , 海尔集团公司
IPC: D06F3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洗衣机的絮凝剂投放装置,包括投放器和气室,投放器与气室连通,气室底部设置有与反应桶连接的开口。投放器包括料盒、絮凝剂传送装置,料盒上下开口,料盒上开口处设置有密封开口的密封盖,料盒下端与絮凝剂传送装置连接,絮凝剂传送装置与气室连通。本发明洗衣机的絮凝剂投放装置,絮凝剂传送装置中利用传送螺杆的旋转将絮凝剂输送出螺杆筒,可以实现絮凝剂的自动、定量投放。在絮凝剂传送装置出料的一端连接有气室,通过气室内稳定的气压避免反应桶中的气泡进入气室内与絮凝剂传送装置出料的一端接触,防止絮凝剂与气泡接触后遇水失效,保证了絮凝剂投放的稳定性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652095B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310603997.5
申请日:2013-11-25
Applicant: 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 , 海尔集团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40/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洗衣机及其控制方法,洗衣机包括盛水筒(1)、设于盛水筒(1)内的洗衣结构及设于盛水筒(1)外部的絮凝处理单元,所述的絮凝处理单元包括与盛水筒(1)连通的絮凝容器(12),由盛水筒(1)排水至絮凝容器(12)内絮凝处理;回水管路(16),连通絮凝容器(12)底部和盛水筒(1)的连接管路,将絮凝容器(12)中絮凝处理后的循环水回流入盛水筒(1);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絮凝容器(12)水位的水位传感器,以及检测絮凝处理后的循环水浊度的浊度传感器7)。本发明循环絮凝过滤处理水至洗涤结束,将水排入絮凝处理单元进行絮凝处理单元清洗,最后排出。本发明具有节约水资源、减少水污染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668889B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210355011.2
申请日:2012-09-21
Applicant: 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 , 海尔集团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洗机、干洗机外筒和干洗机的溶剂再生方法。干洗机包括:外筒,外筒,外筒上设有进风口、出风口、进液口和出液口;喷射装置连接外筒的进液口;内筒,设在外筒中;干衣风道,干衣风道的两端分别连通外筒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干衣风道上从外筒的出风口到进风口之间设有冷凝箱、风机、加热部件;以及储液箱,与外筒的出液口以及冷凝箱连通,还通过喷射装置与外筒的进液口连通。本发明的干洗机及其溶剂再生方法成本低且具有较高的溶剂再生和污渍分离效率,本发明的干洗机外筒可提升溶剂再生和污渍分离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562561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310520783.1
申请日:2013-10-29
Applicant: 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 , 海尔集团公司
IPC: D06F3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絮凝剂自动定量投放器,包括料斗、导杆、转动块和滑动组件。料斗具有上下贯通的开口,与驱动装置连接的可上下活动的导杆悬置于料斗上方,转动块安装于料斗内并可转动,转动块设置有通槽,随转动块的转动,通槽可与料斗的上、下开口贯通或分离,通槽内安装有可在其内部滑动的滑动组件。本发明一种絮凝剂自动定量投放器,利用导杆下压絮凝剂使其进入转动块的通槽内部上端,并将通槽内的滑动组件下压,将位于转动块通槽内部下端的絮凝剂顶出并从料斗下开口落料。根据通槽的长度和滑动组件的长度及通槽的横截面大小,可以确定每次投料的量,从而实现自动、定量投放絮凝剂。
-
公开(公告)号:CN103361934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210080705.X
申请日:2012-03-26
Applicant: 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 , 海尔集团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洗衣机中水处理装置、处理方法及洗衣机,中水处理装置包括出水管、过滤单元、回水管及排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洗衣机排水口连接,所述回水管与洗衣机进水管通过第一多通阀连接,所述过滤单元的进出口分别与所述出水管及回水管连接,所述排水管与所述回水管通过第二多通阀连接。本发明将洗衣机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中水通过出水管流入过滤单元,经所述过滤单元的过滤后,将过滤后的干净水通过回水管回流至洗涤筒内参与后续的工作程序,进而减少整个洗涤过程的用水量,实现循环节水。
-
公开(公告)号:CN104906851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410087438.8
申请日:2014-03-11
Applicant: 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 , 海尔集团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滤器的自清洁方法及过滤器,所述的自清洁方法包括:向过滤器内部间隔进气,带动滤网振动,将附着在滤网上的杂物清除。本发明利用特殊的结构,结合吹气和震动的原理,在过滤一段时间后可以用气吹和振动对过滤装置进行自动清洗。所述的过滤器包括壳体,将壳体内部空间分为两部分的滤网,呈松弛状态的滤网经骨架安装在壳体中,壳体连接有向滤网吹气的吹气装置。通过将呈松弛状态的滤网宽松的经骨架安装在过滤器壳体中,使得滤网在网在水流和气泡的共同作用下产生振动;更特别的是,在振动过程中使滤网局部形成挤压折皱变形,以令滤网产生搓洗效果,提高滤网自清洁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790170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410026926.8
申请日:2014-01-22
Applicant: 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 , 海尔集团公司
IPC: D06F3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52 , C02F1/56 , C02F2209/005 , D06F33/02 , D06F35/006 , D06F39/08 , D06F2202/02 , D06F2202/085 , D06F2202/10 , D06F2204/02 , D06F2204/08 , D06F2204/086 , D06F220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絮凝洗衣机的控制方法及洗衣机,所述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洗衣机洗涤水进水量L,根据所述进水量L确定絮凝剂的添加量A、絮凝单次进水量V、絮凝循环次数N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的洗衣机包括:盛水筒、设于盛水筒内的洗衣结构及设于盛水筒外部的絮凝处理单元;所述絮凝处理单元将絮凝容器内絮凝处理的水经絮凝清洁处理后生成洁净水,重新排入盛水筒内供洗衣机漂洗时再次使用。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法和装置,实现了对洗衣机絮凝程序的精确控制,提高了洗涤水的絮凝自清洁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775283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410013333.8
申请日:2014-01-13
Applicant: 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 , 海尔集团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洗涤设备领域的自清洁洗衣机,尤其涉及一种絮凝过滤装置及洗衣机,所述的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器的壳体,将壳体内部空间分为上、下腔室两部分的过滤网,所述的过滤网上连接有延伸至壳体底部的柱形过滤芯,与柱形过滤芯中空部相对应的壳体底部上设有排污口,上腔室设有进水口,下腔室设有回水口。从而,使得附着在过滤网上的絮凝物随向柱形过滤芯流动的水流冲至柱形过滤芯的中空部,以避免过滤网上堆积过多絮凝物,而导致过滤效率降低情况的发生。通过上述装置,使絮凝过滤装置实现了对絮凝水的过滤处理和利用漂洗水对过滤处理过程中留存在过滤网上的絮凝物等污物进行冲洗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674512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310633485.3
申请日:2013-11-29
Applicant: 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 , 海尔集团公司
IPC: D06F3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6F39/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洗衣机的絮凝剂漏料装置,包括料盒、漏料罗盘、搅拌叶轮、反应器和驱动装置,料盒底部与安装有漏料罗盘,料盒中安装有搅拌叶轮,搅拌叶轮连接驱动装置,搅拌叶轮底部与漏料罗盘上表面紧密配合,漏料罗盘上设有投放孔,搅拌叶轮转动时可间歇性地遮盖投放孔。本发明洗衣机的絮凝剂漏料装置根据絮凝剂的落料速度、搅拌叶轮转动速度及转动的圈数,就可以得出搅拌叶轮每搅拌一圈时通过漏料罗盘投放孔的絮凝剂投放量及总共的投放量,既可以较好地投放絮凝剂,又可以防止絮凝剂的在投放过程中结块影响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