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非饱和地层入渗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16746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111195680.3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深圳大学

    Inventor: 苏栋 黄茂隆 蒋鹏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非饱和地层入渗分析方法,结合达西定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构建平稳型元胞空间进行迭代模拟计算,输出水力特征曲线等表征非饱和土中孔隙水的实时状态。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构建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可在自初始状态开始后,每次完成一个时间步长的计算,每一个元胞空间都处于固定状态,不再随时间变化,计算方法简单、有序,并计算过程有迹可循;通过平稳型元胞空间进行迭代模拟计算,输出水力特征曲线等表征非饱和土中孔隙水的实时状态,提高了EFGM离散渗流模型在非饱和土渗流分析领域的工程实用性;采用无网格的方式让模型建立更加简单高效,数值计算过程也能有效避免网格畸变、计算量偏大、精度不足等问题。

    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地铁系统多灾害耦合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82690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893907.0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地铁系统多灾害耦合分析方法,通过从BIM模型中提取地铁系统的各项信息,采用路径预测模型预测灾害的发展路线,采用关键设备失效模型结合路径预测模型,判断地铁系统的关键设备受到单灾害影响的失效概率,采用失效引发率预测具有功能相关性的关键设备在灾害作用下相互影响导致失效的概率,采用多灾害耦合概率预测模型预测次生灾害作用下对关键设备的失效概率。本发明考虑了地铁系统的空间和功能相关性,适合对多种灾害类型以及由单灾害衍生为多灾害的情况进行预测分析,有利于增强对灾害实际情况的描述的准确性,对制定人员群众的疏散、逃生路线规划以及灾情的控制等多方面实施方案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预制模块化装配式框架结构柱-柱连接节点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99342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1057780.8

    申请日:2018-09-11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预制模块化装配式框架结构柱-柱连接节点及制作方法,节点包括:框架角柱和连接管,相邻两个框架角柱相连接的侧面均在相对的位置开设缺口,连接管的下端间隔均匀地设有四个L型连接钩,每个L型连接钩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每个L型连接钩分别对应地由其中一个框架角柱的口部插入框架角柱内部,且相邻两个框架角柱相连接的侧面均设有孔口,每个L型连接钩分别对应插入一个框架角柱内后,可旋转一个角度,让每个L型连接钩的水平部穿过孔口进入相邻的框架角柱的内部空间,将相邻两个框架角柱连接在一起。本发明能够方便现场施工、提高建筑生产效率、有效改善模块装配式柱与柱连接结构受力性状和模块装配式房屋的抗震性能。

    咬合式钢-混凝土组合柱与柱连接节点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99341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1811057280.4

    申请日:2018-09-11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咬合式钢‑混凝土组合柱与柱连接节点及制作方法,应用于模块化装配式建筑中,节点包括:至少两个待连接的箱型钢柱,两个箱型钢柱相邻并水平连接,一个箱型钢柱与另一个箱型钢柱相对的侧面相互咬合在一起以使两个箱型钢柱协同工作,且箱型钢柱内浇筑混凝土。相邻两个箱型钢柱相连接的侧面设有卡插件和/或卡槽,一个箱型钢柱的卡插件插入另一个箱型钢柱的卡槽以使相邻两个箱型钢柱相对的面相互咬合在一起。本发明是一种现场施工方便、提高建筑生产效率、有效改善模块装配式柱‑柱连接结构受力性状和模块装配式房屋的抗震性能、增强结构整体性的咬合式钢‑混凝土组合柱与柱连接节点及制作方法。

    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非饱和地层入渗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16746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195680.3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深圳大学

    Inventor: 苏栋 黄茂隆 蒋鹏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非饱和地层入渗分析方法,结合达西定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构建平稳型元胞空间进行迭代模拟计算,输出水力特征曲线等表征非饱和土中孔隙水的实时状态。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构建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可在自初始状态开始后,每次完成一个时间步长的计算,每一个元胞空间都处于固定状态,不再随时间变化,计算方法简单、有序,并计算过程有迹可循;通过平稳型元胞空间进行迭代模拟计算,输出水力特征曲线等表征非饱和土中孔隙水的实时状态,提高了EFGM离散渗流模型在非饱和土渗流分析领域的工程实用性;采用无网格的方式让模型建立更加简单高效,数值计算过程也能有效避免网格畸变、计算量偏大、精度不足等问题。

    咬合式钢-混凝土组合柱与柱连接节点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99341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1057280.4

    申请日:2018-09-11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咬合式钢-混凝土组合柱与柱连接节点及制作方法,应用于模块化装配式建筑中,节点包括:至少两个待连接的箱型钢柱,两个箱型钢柱相邻并水平连接,一个箱型钢柱与另一个箱型钢柱相对的侧面相互咬合在一起以使两个箱型钢柱协同工作,且箱型钢柱内浇筑混凝土。相邻两个箱型钢柱相连接的侧面设有卡插件和/或卡槽,一个箱型钢柱的卡插件插入另一个箱型钢柱的卡槽以使相邻两个箱型钢柱相对的面相互咬合在一起。本发明是一种现场施工方便、提高建筑生产效率、有效改善模块装配式柱-柱连接结构受力性状和模块装配式房屋的抗震性能、增强结构整体性的咬合式钢-混凝土组合柱与柱连接节点及制作方法。

    一种室外土体蓄水能力的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95810B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111675449.4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外土体蓄水能力的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该测量装置包括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壁自上而下设有若干孔洞,所述壳体内竖直设有气压管,所述气压管的顶部连接气泵,所述气压管自上而下连接多个气压组件,所述气压组件与对应的孔洞连接,所述气压组件连接土壤水吸力传感器,所述土壤水吸力传感器的探头从孔洞伸出或缩回;所述气压组件与对应的孔洞之间设有固定构件;所述土壤水吸力传感器连接环形导电构件,所述固定构件设有第一导电片,所述气压组件的活动部件设有第二导电片。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预测室外土体的蓄水承载力,可有效避免因安装试验装置对待测区域内的土体的造成扰动,并可回收利用,降低了试验成本。

    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地铁系统多灾害耦合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82690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010893907.0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地铁系统多灾害耦合分析方法,通过从BIM模型中提取地铁系统的各项信息,采用路径预测模型预测灾害的发展路线,采用关键设备失效模型结合路径预测模型,判断地铁系统的关键设备受到单灾害影响的失效概率,采用失效引发率预测具有功能相关性的关键设备在灾害作用下相互影响导致失效的概率,采用多灾害耦合概率预测模型预测次生灾害作用下对关键设备的失效概率。本发明考虑了地铁系统的空间和功能相关性,适合对多种灾害类型以及由单灾害衍生为多灾害的情况进行预测分析,有利于增强对灾害实际情况的描述的准确性,对制定人员群众的疏散、逃生路线规划以及灾情的控制等多方面实施方案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预制模块化装配式框架结构柱-柱连接节点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99342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1811057780.8

    申请日:2018-09-11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预制模块化装配式框架结构柱‑柱连接节点及制作方法,节点包括:框架角柱和连接管,相邻两个框架角柱相连接的侧面均在相对的位置开设缺口,连接管的下端间隔均匀地设有四个L型连接钩,每个L型连接钩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每个L型连接钩分别对应地由其中一个框架角柱的口部插入框架角柱内部,且相邻两个框架角柱相连接的侧面均设有孔口,每个L型连接钩分别对应插入一个框架角柱内后,可旋转一个角度,让每个L型连接钩的水平部穿过孔口进入相邻的框架角柱的内部空间,将相邻两个框架角柱连接在一起。本发明能够方便现场施工、提高建筑生产效率、有效改善模块装配式柱与柱连接结构受力性状和模块装配式房屋的抗震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