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64662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310905104.6
申请日:2023-07-21
Applicant: 深圳市德方创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曲靖德方创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佛山市德方创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485 , H01M4/36 , H01M4/58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富锂正极材料包括富锂金属氧化物,至少部分所述富锂金属氧化物的锂位上掺杂有金属元素M,所述金属元素M包括IB至VIIIB族元素、IIA族元素、IIIA族元素、IVA族元素、VA族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至少部分所述富锂金属氧化物的氧位上掺杂有准金属元素。本申请可以使富锂正极材料的晶格不易变形,有效提高富锂正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改善其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97022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16815.9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深圳市德方创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佛山市德方创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曲靖德方创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10/42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复合补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复合补锂材料包括:碳核、催化剂和富锂材料,催化剂分布于碳核的周围,富锂材料分布于催化剂的周围。本申请提供的复合补锂材料通过所含的成分以及各组分之间的互相作用,加之特定的结构,使得各组分之间能够起到协同增效作用,显著降低复合补锂材料的分解电压,赋予本申请复合补锂材料在首次循环过程中提供更多的不可逆锂离子,提高其补锂效果,而且完成补锂作用后,还能够发挥导电剂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87844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48058.7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深圳市德方创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曲靖德方创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佛山市德方创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10/42 , H01M10/0525 , H01M4/13 , H01M4/6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补锂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及二次电池。复合补锂添加剂包括补锂材料以及多金属催化剂。多金属催化剂分布于补锂材料的周围,多金属催化剂含有至少两种金属元素。本申请中,多金属催化剂中的多种金属元素之间具有协同作用,提高了多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使得多金属催化剂能够有效降低补锂材料的脱锂分解电位。
-
公开(公告)号:CN116544365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211330242.8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深圳市德方创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佛山市德方创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曲靖德方创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13 , H01M4/134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正极补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提供的正极补锂材料,所述正极补锂材料包括含锂内核以及包覆在所述含锂内核外表面的包覆层,其中,所述包覆层包括“过渡金属单原子‑载体”复合材料,“过渡金属单原子‑载体”复合材料能提高掺杂元素在补锂材料表面的分散均匀性并提高了补锂材料的导电性和稳定性。另外,“过渡金属单原子‑载体”复合材料在充放电过程具有催化作用,促进“正极—电解质相”的形成并提高正极片“正极—电解质相”的质量,提高了正极补锂材料的脱锂稳定性,降低产气量和电解液分解,性能稳定,有利于广泛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117185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961106.7
申请日:2023-08-01
Applicant: 深圳市德方创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佛山市德方创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曲靖德方创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62 ,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485 , H01M4/131 , H01M10/0525 , H01M10/42 , C01F7/02 , C01G53/00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富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包括第一功能材料和富锂材料层,至少部分第一功能材料分布于所述富锂材料层的内部;所述第一功能材料包括第一含铝化合物、第一含钛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的富锂复合材料,第一功能材料含有铝化合物或者钛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其分布于富锂材料层内部,可起到骨架的支撑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锂材料中锂与其他非氧元素的重排,有效提高了富锂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864644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912000.8
申请日:2023-07-21
Applicant: 深圳市德方创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曲靖德方创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佛山市德方创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富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富锂正极材料包括核体和结合于核体外表面的包覆层,其中,核体的材料包括富锂材料;包覆层包括碳材料和至少部分混掺于碳材料中的金属磷酸盐。本申请提供的富锂正极材料中,该包覆层可以避免/减少富锂材料与空气的接触,包覆层中含有的碳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子电导率,从而有效提高富锂材料的导电性能;包覆层中含有的金属磷酸盐,可以与富锂材料表面的残碱进行反应,可以有效降低富锂材料表面残留锂化合物的含量,从而有效减少二次电池的容量损失和胀气发生的概率,以此,提高富锂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可靠性和加工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598491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151833.7
申请日:2023-02-10
Applicant: 深圳市德方创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曲靖德方创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佛山市德方创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62 , H01M4/525 , H01M4/131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补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和二次电池,补锂材料包括富锂材料内核以及掺杂于富锂材料内核中的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第一元素为金属主族元素,第二元素为类金属元素。通过金属元素和类金属元素的共掺杂可调控富锂材料内核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与空间构型,细化颗粒,提高锂离子的扩散速度,从而提高材料的可逆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598443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334657.0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深圳市德方创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曲靖德方创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佛山市德方创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62 , H01M4/13 , H01M10/05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正极补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申请正极补锂材料包括碳颗粒和富锂材料颗粒;其中,至少部分富锂材料颗粒分散至碳颗粒中。本申请正极补锂材料将所含的碳颗粒和至少分散其内的富锂材料颗粒之间起到了增效作用,赋予本申请正极补锂材料在首次循环过程中提供更多的不可逆锂离子,提高了富锂材料颗粒的容量利用率,提高其补锂效果。另外,正极补锂材料的制备方法能够保证制备的正极补锂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稳定,而且效率高,节约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598438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211633160.0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深圳市德方创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佛山市德方创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曲靖德方创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极活性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正极补锂添加剂。本申请正极补锂添加剂包括补锂材料,补锂材料包括含锂硫化物和掺杂在含锂硫化物中的掺杂金属,且含锂硫化物和掺杂金属形成单一晶相。本申请通过向含锂硫化物中掺入一定比例的掺杂金属,得到的补锂材料电子电导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可以减轻脱锂时的极化。且掺杂后的补锂材料的结晶度降低,由此脱锂的能垒也降低,从而脱锂更加容易。此外,该掺杂金属可以与含锂硫化物形成单一晶相的补锂材料,两相直接接触使得两相界面阻抗更小,从而提高硫系补锂材料基相的界面稳定性,并进一步赋予正极补锂添加剂更高的离子迁移速率和电子电导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404161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34256.5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深圳市德方创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曲靖德方创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佛山市德方创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62 , H01M4/04 , H01M4/13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和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包括内核、缓冲层和包覆层;其中,内核包括富锂化合物;包覆层包覆在内核的外表面;缓冲层位于内核与包覆层之间;包覆层的抗形变能力大于内核的抗形变能力,缓冲层的抗形变能力位于包覆层与内核的抗形变能力之间。通过利用缓冲层和包覆层组合可以提高正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