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29855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410132134.9
申请日:2014-04-02
Applicant: 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5B3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20/4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恒流驱动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LED照明装置、LED驱动电路及其开关电源驱动芯片,开关电源驱动芯片包括:开关器件、逻辑控制模块、第一电压比较模块以及消磁检测模块;第一电压比较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输出级电路的输入端,第一电压比较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逻辑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消磁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输出电路的电压输出端,消磁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逻辑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消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逻辑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逻辑控制模块根据第一电压比较模块和消磁检测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调节所述开关器件的开关频率,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恒流精度高、电路结构简单并且制造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4066239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248136.4
申请日:2014-06-05
Applicant: 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5B3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20/42
Abstract: 一种双向串联显示驱动系统及显示设备,该系统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控制器和两个以上显示驱动装置,每个所述显示驱动装置包括:双向传输模块、数据通道模块和解码驱动模块,双向传输模块具有用于与前级装置连接的第一端口和用于与后级装置连接的第二端口,接收并判断所述驱动数据的数据传输方向,且根据该数据传输方向设置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输入输出特性;解码驱动模块,接收该所需数据,对该所需数据进行协议解码、波形调制后驱动所连接的灯具显示相应效果。在对双向串联显示驱动系统进行数据配置时,既可以从前端进行自动配置,也可以从后端进行自动配置,从而提高了工程建设和工程维护中数据配置的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794607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310481811.3
申请日:2013-10-15
Applicant: 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功率器件结构设计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容器及功率集成电路。该电容器下极板与场效应晶体管漏极共用有源区,该电容器的下极板与场效应晶体管漏极电连接,且该电容器的下极板为包含漏极的部分阱区,该电容器的上极板是包含场效应晶体管漏极的部分阱区对应的顶层金属,其中场效应管漏极采用“E”型布局,具体的,作为上极板的顶层金属分布在场效应管漏极“E”型布局的封口端,从而将电容集成到场效应晶体管中而没有增加场效应晶体管的体积,若将集成了电容的场效应晶体管应用到功率集成电路,则可减小集成有电容的现有功率集成电路的体积及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产品的推广及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349538B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310341913.5
申请日:2013-08-07
Applicant: 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LED驱动技术领域,提供了LED显示装置、LED驱动芯片及其输出驱动电路。在LED驱动芯片的输出驱动电路中,由电压输入控制模块根据参考电压源输出的漏电压和输出模块的第二受控端的电压向开关控制模块输出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开关控制模块对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进行运算放大处理,并根据逻辑信号驱动器输出的使能信号控制输出模块开启或关闭电流输出,输出模块在开启电流输出时根据其第二受控端的电压和参考电压源输出的门电压控制输出电流值,当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出现过冲电压时,所述电压输入控制模块将该过冲电压进行泄放,从而使参考电压源的漏电压保持稳定,且不影响LED的输出电流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066239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410248136.4
申请日:2014-06-05
Applicant: 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5B3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20/42
Abstract: 一种双向串联显示驱动系统及显示设备,该系统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控制器和两个以上显示驱动装置,每个所述显示驱动装置包括:双向传输模块、数据通道模块和解码驱动模块,双向传输模块具有用于与前级装置连接的第一端口和用于与后级装置连接的第二端口,接收并判断所述驱动数据的数据传输方向,且根据该数据传输方向设置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输入输出特性;解码驱动模块,接收该所需数据,对该所需数据进行协议解码、波形调制后驱动所连接的灯具显示相应效果。在对双向串联显示驱动系统进行数据配置时,既可以从前端进行自动配置,也可以从后端进行自动配置,从而提高了工程建设和工程维护中数据配置的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050275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482294.0
申请日:2015-08-03
Applicant: 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5B3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LED灯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LED恒流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LED恒流驱动电路包括输入电路、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开关器件、储能器件以及LED负载;控制电路用于在输入电压小于第一基准电压时控制开关器件导通,使输入电路输出的直流电通过驱动电路供给LED负载,并使输入电路输出的直流电为储能器件充电;控制电路还用于在输出电压小于第二基准电压时控制开关器件断开,使储能器件向驱动电路和LED负载进行放电,直至输入电压小于第一基准电压时控制开关器件导通,通过增加对输入电压进行调节的控制电路,实现了输入电压的宽电压输入,同时又降低了控制电路的功耗,满足低功耗和整个电路的高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411061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712133.1
申请日:2014-11-28
Applicant: 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5B37/02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LED照明领域,提供了一种驱动装置、灯具和驱动方法;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调控模块和多个恒流输出模块;所述调控模块接收电信号,每次从所述电信号中检测到开动作时根据开次数调整其向所述恒流输出模块输出的驱动信号,以所述驱动信号选通一个或多个所述恒流输出模块,所述开次数为:从所述电信号中已检测到所述开动作的次数;所述恒流输出模块在被所述驱动信号选通时,向所述LED灯输出恒流的直流电。从上可知,每次执行开动作,调控模块都重新选择由哪些恒流输出模块向LED灯输出恒流的直流电,从而改变流入LED灯的直流电的电流大小,实现对LED灯的发光亮度的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3497146A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2010255331.5
申请日:2020-04-02
Applicant: 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LDMOS器件以及LED驱动芯片,其中,LDMOS器件通过将场氧化层布置于漂移区的上表面,且将电阻条布置于场氧化层的上表面,电阻条与漂移区互不接触,并将电阻条的第一端和漏电极连接且电阻条的第二端靠近LDMOS器件的源极,从而实现了在LDMOS器件集成电阻条的同时,避免了电阻条对漂移区的影响,保证了漂移区各点的电场分布均匀,避免了LDMOS击穿电压的降低,解决了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存在的无法提供一种集成漂移区电阻的LDMOS器件问题。LED驱动芯片通过加入恒功率电路和内部集成了电阻的LDMOS器件,在实现对光源的恒功率调节的同时,节省了LED驱动芯片以及其所在的系统的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3497024A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2010255413.X
申请日:2020-04-02
Applicant: 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L27/02 , H01L27/088 , H01L21/8234
Abstract: 一种集成电路及其晶体管器件以及制备方法,晶体管器件包括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通过将第一MOS管的源极和第二MOS管的漏极共同形成于第一掺杂区中,且第一掺杂区与集成电路的一管脚耦接,第二MOS管的栅极、源极及衬底接地,使得第二MOS管集成于第一MOS管中且与第一MOS管串联,从而使得第二MOS管可以将管脚和第一MOS管的浪涌电流泄放到地,从而对第一MOS管和其所在的集成电路实现了ESD抑制,即本晶体管器件可不通过额外接入浪涌防护器件的方式,仅自身便可以实现ESD抑制,解决了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存在无法进行ESD浪涌保护占用集成电路空间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945018B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410178752.7
申请日:2014-04-29
Applicant: 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并联显示系统及其双向地址配置方法,该方法根据所述指令对其第一地址端口和第二地址端口进行端口输入输出特性设置,当第1个显示装置的第一地址端口接收到显示系统的控制器所发出的地址数据时,从第1个显示装置开始,按照逐级串联连接的顺序对显示系统中的每个显示装置进行地址配置直至第n个显示装置;反之,当第n个显示装置的第二地址端口接收到控制器所发出的地址数据时,从第n个显示装置开始,按照上述逐级串联连接的顺序的反方向对显示系统中的每个显示装置进行地址配置直至第1个显示装置,从而实现了双向地址配置,提高了地址配置的灵活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