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用颗粒硫酸锌肥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33004B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310262593.4

    申请日:2013-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用颗粒硫酸锌肥,包括硫酸锌和喷液,所述喷液按质量份计由10-30份增效剂、0-10份粘结剂、75-90份水组成,硫酸锌和喷液的质量比为80~95:20~5,所述增效剂为高分子聚合物,包括γ-聚谷氨酸及其盐、聚天冬氨酸及其盐、海藻酸及其盐、真菌多糖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农用颗粒硫酸锌肥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农用颗粒硫酸锌肥锌,具有锌养分释放慢、肥效长,减少锌养分流失、易被植物吸收利用,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易降解,对环境友好。

    一种农用颗粒硫酸锌肥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33004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310262593.4

    申请日:2013-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用颗粒硫酸锌肥,包括硫酸锌和喷液,所述喷液按质量份计由10-30份增效剂、0-10份粘结剂、75-90份水组成,硫酸锌和喷液的质量比为80~95:20~5,所述增效剂为高分子聚合物,包括γ-聚谷氨酸及其盐、聚天冬氨酸及其盐、海藻酸及其盐、真菌多糖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农用颗粒硫酸锌肥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农用颗粒硫酸锌肥锌,具有锌养分释放慢、肥效长,减少锌养分流失、易被植物吸收利用,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易降解,对环境友好。

    一种γ-聚谷氨酸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254009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310188605.3

    申请日:2013-0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γ-聚谷氨酸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缓释剂包括γ-聚谷氨酸、磷矿粉、硅藻土,其重量份数比为1:(0~1):(0~1)。该缓释剂具有生物可降解的特性,并且其降解产物能产生对环境有益的终产物谷氨酸,还具有高吸水性、良好的控制释放能力,螯合金属离子、与钙和镁形成同离子复合体以获得更佳的营养生物可用性等特性。所述缓释剂可应用与包膜缓/控释肥料的生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包膜缓/控释肥料产品聚合物残膜或热塑树脂在土壤环境不易降解缺点。

    一种复合肥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01862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208225.7

    申请日:2012-06-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肥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缓释剂包括质量比为100份的苯酚,10~20份的水,90~105份的甲醛,10~15份的尿素。制备方法为:先向聚合反应釜中加入质量比为100份的熔融苯酚、10~20份的水,加热搅拌混匀,当升温至60~65℃时,再加入质量比为3~9份的氢氧化钠,调节pH至7.5~9,然后加入质量比为90~105份的甲醛,在65~70℃的条件下反应70~90分钟,升温到70~80℃继续反应60~120分钟,最后加入质量比为10~15份的尿素反应30~60分钟。本发明缓释剂作为一种缓溶于水的树脂材料,既能以吸附方式与养分形成纳米级分子结构,又能被微生物降解而不对土壤造成破坏。

    氮素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921156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1010244756.2

    申请日:2010-08-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8

    Abstract: 一种氮素稳定剂,其包括重量含量30%~50%的钙基膨润土、15%~30%的腐植酸和10%~30%的硫脲。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氮素稳定剂能有效提高氮素的残留时间,从而有效延长其肥效期和提高利用率;而且具有价格低廉,使用灵活,简便易配制等优点,由于其适用于各种氮肥,因此是生产各种长效缓释氮肥、长效缓释复混肥料的最佳稳定剂。

    长效肥及其制备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481524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410479762.4

    申请日:2014-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效肥及其制备方法与使用方法。该长效肥以总质量为100%计,其包括以质量百分数计的成分有:氮元素10~30%、磷元素8~30%、钾元素5~25%、纳米增效剂0.1~15%、辅料0~40%;其中,所述纳米增效剂为纳米膨润土。其制备方法包括先对膨润土纳米化处理的步骤和将纳米膨润土与其他组分混料处理的步骤。本发明长效肥能增强对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的吸附能力,降低淋失率,有效延长了其肥效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另外,能补充硅、镁、铁、钙等中微量元素,实现中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的增效作用,在增产增效的同时提高农作物品质。其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低,节约了能耗,降低了成本。

    一种高效堆肥膨胀剂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64486B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110431.3

    申请日:2014-03-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43

    Abstract: 一种高效堆肥膨胀剂,由膨胀剂外壳和七个内置均布的磁性小容器构成,膨胀剂外壳形状为弧形尖角片状,由两块塑料板粘接组成,表面均匀分布有孔径为1mm的小孔;磁性小容器由铁片盒体和铁片盒盖组成,盒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孔径为0.5mm的小孔,磁性小容器内部装有0.05g的过氧化镁,磁性小容器由三层纱布包裹并用绳索固定于膨胀剂外壳上。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1)弧形尖角片状的外形设计在堆体搅拌过程中能够很好地疏松肥料;2)该膨胀剂能够根据堆体温度自动从堆体内部缓慢释放氧气,保证氧气充分供应;3)操作方便、通过磁力分离可以回收重复使用、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

    一种防治土传病害的掺混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86807B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310049247.8

    申请日:2013-0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土传病害的掺混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掺混肥料的原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硼肥、锌肥、钼肥、锰肥、铜肥和膨润土。所述掺混肥料包含大量元素氮、磷、钾,中量元素钙、镁、硫,微量元素氯、锰、锌、硼、铜和钼,还包含有益元素硅,营养全面,包含作物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施用本发明掺混肥料后,作物的抗病能力明显提高,从而起到对土传病害的防治作用,达到少使用甚至不使用农药或抗生素的效果,使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并且提高产品品质,恢复产品固有风味。并且,所述掺混肥料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投资少、效益好。

    一种利用秸秆与污泥生产高效有机复合肥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64494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110438.5

    申请日:2014-03-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43

    Abstract: 一种利用秸秆与污泥生产高效有机复合肥的方法,步骤如下:1)将秸秆粉碎后浸泡于氨水中,得到氨化秸秆;2)将氨化秸秆与污泥混合后加入营养液形成堆体;3)向上述堆体中加入Ⅰ号菌剂和Ⅱ号菌剂,并加水调节堆体含水率至65%;4)每天翻堆一次,适量补水以保持堆体含水率为60-65%,20天后腐熟完毕,将腐熟产品与磷肥、钾肥复配制成高效有机复合肥。本发明的优点是:堆肥前采用氨水对秸秆进行预处理,切断木质素与多糖之间的化学键连接,促进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堆肥过程中加入高效木质纤维素降解菌剂和除臭菌剂来强化木质纤维素的降解以及氨气的固定;通过磷肥与钾肥的复配,互补了化肥和有机肥的不足,制成的有机复合肥肥效高。

    一种利用食用菌废弃菌包及城市污泥混合堆肥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64484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110376.8

    申请日:2014-03-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43

    Abstract: 一种利用食用菌废弃菌包及城市污泥混合堆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碾压粉碎的废弃菌包、鸡粪和城市污泥混合均匀后,加入水并调节含水率,得到混合配料;2)将高效堆肥发酵菌分别活化并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培养3-5天,分别制成高效堆肥发酵菌剂;3)将上述高效堆肥发酵菌剂分别喷洒到前述混合配料中,进行建堆发酵,早晚各翻堆一次,随时补充水分以保证含水率,发酵8-12天,即可制得高效有机肥。本发明的优点是:该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投资少,制备的肥料N、P、K含量高,将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变废为宝,可用于改良土壤促进作物生长;对食用菌废弃菌包的资源化再利用可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丰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