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频振荡多阻尼控制器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97094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129872.8

    申请日:2024-08-1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运行和稳定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宽频振荡多阻尼控制器的配置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采集电力系统的目标参数,并基于目标参数建立电力系统的阻抗网络模型;基于阻抗网络模型,建立多阻尼控制器的第一优化模型;结合阻抗网络模型和第一优化模型,建立多阻尼控制器的第二优化模型,并根据第一优化模型和第二优化模型得到多阻尼控制器的期望参数,以基于期望参数生成满足一定现实条件和/或目标情景的多阻尼控制器的配置参数。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单机等值模型无法精确刻画系统动态行为的缺陷,和多机系统中若不采用协调设计方法由相互作用诱发的新的振荡问题。

    并网逆变器频率耦合特性测量精度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08732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93125.0

    申请日:2024-08-2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并网逆变器频率耦合特性测量精度的评估方法及装置。包括:基于被测并网逆变器的第一端口电压集和第一电流集,估算预设频率区间内的平均噪声幅值分布;向被测并网逆变器注入预设的多正弦扰动信号并获取第二端口电压集和第二电流集,对第二端口电压集和第二电流集进行傅里叶分析,基于得到的第一分析结果选取第一预设频率对应的第一电压分量组和第一电流分量组,以及第二预设频率对应的第二电压分量组和第二电流分量组;根据第一、二电压分量组、第一、二电流分量组和平均噪声幅值,基于估算得到的频率耦合特性测量的广义信噪比指标量化评估频率耦合特性测量精度。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难以评估噪声干扰下频率耦合特性测量精度问题。

    抑制电力系统宽频振荡的参数自校正阻尼控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02992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19108.2

    申请日:2024-08-1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抑制电力系统宽频振荡的参数自校正阻尼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检测新型电力系统的宽频振荡信号,并根据宽频振荡信号的幅值变化趋势确定宽频振荡信号的振荡模式;根据振荡模式对宽频振荡信号的振荡频率、幅值和相位进行修正;利用模块化阻尼控制器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振荡信号宽频段进行新型电力系统的宽频振荡抑制。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幅值变化趋势判定方法,能够实现对采样后的宽频振荡信号进行特定振荡模式辨识,并采用插值法进行幅值纠正和相位补偿,提高了宽频振荡信号幅值和频率估计的准确度,且通过多通道模块化阻尼控制器结合参数自校正方法,实现了多频段信号的有效抑制。

    基于量子退火算法的新型振荡阻尼优化控制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4282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510182971.0

    申请日:2025-02-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量子退火算法的新型振荡阻尼优化控制装置及方法,本发明的装置包括:模拟量采集模块与母线、模数转换模块相连,完成交流母线的电压模拟量的采集,并完成模数转换。带阻滤波器、带通滤波器、比例移相模块和限幅模块构成多通道阻尼控制器。量子退火智能优化模块完成比例和补偿参数的优化,为附加并联变流器补偿电流。最后,将附加并联变流器的输出抑制电流注入母线中,完成新型振荡抑制。本发明能充分发挥多通道阻尼控制器的协调控制作用,通过设置不同的动态阻尼比阈值来实现多通道阻尼控制器参数的协调优化,实现多模态振荡的最优抑制。

    电力系统近工频振荡相量的补偿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82606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29850.6

    申请日:2024-06-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力系统近工频振荡相量的补偿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采集目标电力系统中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并对其执行预处理和滤波操作,生成电压滤波信号和电流滤波信号;基于电压滤波信号和电流滤波信号,估算每个近工频振荡频率,并通过预设的模态带通滤波器计算每个近工频振荡频率对应的目标近工频振荡相量和目标近工频振荡频率;计算预设带阻滤波器和模态带通滤波器在每个近工频振荡频率处的总幅频响应和总相频响应,以根据总幅频响应和总相频响应对每个近工频振荡相量进行补偿。由此,解决了现有检测方法难以有效区分近工频振荡相量和工频相量,从而无法准确测量近工频振荡相量等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