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谐波平衡的等幅振荡求解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93761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716661.3

    申请日:2023-06-1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谐波平衡的等幅振荡求解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方法包括:确定待求矢量中振荡分量的最高阶数,基于小信号稳定性分析结果,对不含振荡分量的原矢量进行小信号稳定性分析,在满足等幅振荡起振条件时,根据分析结果和迭代策略生成非线性方程,并基于牛拉法求解策略和待求矢量中振荡分量的最高阶数,求解非线性方程,得到初始求解结果,并根据求解结果判断单一限幅是否被触发,在单一限幅未被触发时,根据初始求解结果得到最终等幅振荡求解结果。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等幅振荡求解方法在原理上存在不足,求解结果不完整,无法应用于更深刻的稳定性分析等问题,提升含VSC系统等幅振荡求解的精确性与求解流程的可靠性。

    非线性时变周期系统频率响应的通用提取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95590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806791.6

    申请日:2023-07-0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非线性时变周期系统频率响应的通用提取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计算非线性时变周期系统的频域稳态矢量,并生成频域稳态矢量的Toeplitz矩阵和对角传递函数矩阵,根据Toeplitz矩阵和对角传递函数矩阵生成用于提取频率响应的多个中间矩阵,并基于预设的多个期望频率和多个中间矩阵,生成多个数值矩阵,通过多个数值矩阵对每个期望频率进行数值运算,得到每个期望频率对应的频率响应,并根据每个期望频率对应的频率响应得到期望频率范围内的待求频率响应。由此,解决了现阶段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效率较低且难以覆盖全部工况,局限性较强的问题,提升分析效率,增强适用场景的可拓展性。

    电力系统的振荡稳定性判断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67689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611698.4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赵崇滨 姜齐荣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系统的振荡稳定性判断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电力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的频率响应;计算幅频特性的一阶导数,并判断是否存在零极点对情况;如果不存在零极点对情况,则利用预设的多种频域稳定判据的一种计算闭环模式生成电力系统的第一系统稳定性判定结果,否则将待辨识的零极点分别设为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以得到电力系统的第二系统稳定性判定结果。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基于奈奎斯特判据的稳定性分析难以直观观察与原点的包围情况且存在理论误差,基于波德图的分析不便于分析非最小相位的稳定性,使得分析结果存在缺陷等技术问题。

    电力系统装备的频率扫描方法、装置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64396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782309.0

    申请日:2024-1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装备的频率扫描方法、装置及设备,其中,方法包括:建立面向电力电子装置频率扫描过程的频域稳态模型,并确定频率扫描范围;基于频率扫描范围,确定初始扫描频率,并基于初始扫描频率,根据待求变量从频域稳态模型中提取与待求变量对应的非线性方程;利用牛顿‑拉夫逊法迭代求解非线性方程,并在求解结果满足重选初值条件时,基于预设初值重置策略确定初值,并基于初值重新执行利用牛顿‑拉夫逊法迭代求解非线性方程的步骤,直至新的求解结果不满足重选初值条件。由此,解决了时域实现过程中PWM动态影响导致的不利于聚焦主导分量、影响算法的效率以及时域频率扫描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提高了方法的可解释性与适用性。

    交直流电力系统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与致稳设计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864502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52338.9

    申请日:2022-12-0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交直流电力系统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与致稳设计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判断当前单机设备是否为新接入单机设备;若不为新接入,则接收当前单机设备上传的第一黑箱模型,并对当前单机设备二端口导抗进行测试,并根据第一测试结果判断当前单机设备是否存在右半平面极点;若不存在右半平面极点,则获取第一黑箱模型的全工况二端口导纳,并基于预设的不稳定模式的定位方法定位互联系统的失稳模式;基于互联系统的失稳模式,得到致稳所需的稳定裕度和聚合阻抗特性,并基于致稳所需的稳定裕度和聚合阻抗特性重新设计第一黑箱模型,直至仿真结果显示全工况稳定。由此,设备与系统可以交换并充分使用阻抗信息,并在降低宽频带振荡风险。

    交流电弧炉的混合柔性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87353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099195.X

    申请日:2021-01-2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姜齐荣 赵崇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流电弧炉的混合柔性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主电路和控制‑保护系统;主回路降低关键设备的制造难度与前期投入,可显著降低系统侧电能质量威胁并隔离负载侧极端运行工况对系统侧的频率冲击;控制系统以用户侧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最低或为系统侧提供辅助服务为目标,在日前收集可再生能源出力预测信息并制定当日生产与机组开机计划,电弧炉未生产时可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网或利用储能装置储存,电弧炉生产时根据可再生能源出力误差,在设备功率运行域内调控稳态运行点而改变加热周期,利用控制系统维持负载侧控制精度。可提升冶金过程的数字化水平,降低下一代电弧炉供电系统中前期投入成本与运行时停机检修时间等附加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