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12045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330641.2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温州医科大学
Abstract: 靶向癌细胞表面MUC1的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针对MUC1阳性三阴性乳腺肿瘤的靶向治疗难度,以结合癌细胞表面MUC1的抗体可变区,构建了一种新型人源化MUC1抗体重组表达载体,并构建新型人源化MUC1抗体药物偶联物的制备方法,以提高靶向杀伤MUC1阳性三阴性乳腺肿瘤细胞的效能,研发的新型MUC1单抗只识别肿瘤细胞表面MUC1,而不识别肿瘤病人外周血中游离的MUC1‑N,将为增强人源化MUC1抗体药物偶联物的肿瘤靶向治疗效果打下基础,对MUC1阳性实体肿瘤的靶向治疗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067899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2010016672.7
申请日:2020-01-08
Applicant: 温州医科大学
IPC: A61K31/4706 , A61P35/02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疟药物磷酸伯氨喹在制备治疗白血病药物上的应用。本发明通过系统筛选多种FDA批准的药物,发现抗疟药磷酸伯氨喹具有显著的抗白血病作用。在细胞水平,磷酸伯氨喹可显著抑制多种髓系白血病细胞系的生长,但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无明显生长抑制作用,且磷酸伯氨喹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抑制效果更为明显。在病人水平,本发明发现磷酸伯氨喹可抑制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病人原代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在动物水平,本发明发现磷酸伯氨喹对全反式维甲酸耐药性急性早幼粒白血病进展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发明为磷酸伯氨喹在白血病尤其是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治疗中潜在的临床转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645549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230828.7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温州医科大学
Abstract: 酵母NDI1基因及表达产物在制备治疗线粒体复合体Ⅰ缺陷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上的应用,通过建立的Aβ诱导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确认酵母NDI1基因表达产物酵母复合体I(酵母NDI1蛋白)对人复合体I各方面功能异常和细胞病理的好转作用;并且通过建立的Aβ脑内注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确认脑内立体定位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AAV‑NDI1对线粒体功能、组织病理和神经病症的康复作用及安全性,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基因治疗方法提供研究基础,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484507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810128829.8
申请日:2018-02-08
Applicant: 温州医科大学
IPC: C12N5/10 , C12N15/867 , A61K35/17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肿瘤Her2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将CAR-T细胞设计为双共刺激信号分子,改进了信号肽、穿膜区、铰链区的设计,同时优化了CAR-T细胞制备过程中病毒表达载体的选择、重组病毒的包装、浓缩、纯化、转导等环节,克服了CAR-T细胞效能低及不稳定等问题,为增强抗Her2CAR-T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效果打下基础,对实体肿瘤的抗Her2CAR-T细胞免疫治疗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5301260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776161.4
申请日:2015-11-13
Applicant: 温州医科大学
IPC: G01N33/68 , G01N33/574 , A61K45/00 , A61P3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68 , A61K45/00 , G01N33/57415 , G01N2333/7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领域,其具体涉及表面跨膜蛋白PZR(protein zero related)作为新的乳腺癌标志物在诊断、判断预后以及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用途。本发明还公开了用于检测PZR的物质在制备诊断乳腺癌的试剂盒中的用途,以及用于抑制PZR表达的物质在制备治疗乳腺癌的药物中的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11234031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010062409.1
申请日:2020-01-20
Applicant: 温州医科大学
IPC: C07K19/00 , C12N5/10 , C12N15/867 , C12N15/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靶向肿瘤细胞表面MUC1的新型嵌合抗原受体及MUC1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目前所有临床试验中MUC1抗体因能识别从细胞上脱落而游离血液中的MUC‑1 N端,因而不能有效靶向肿瘤细胞和靶向治疗MUC1阳性肿瘤的技术缺陷。本专利制备技术中人源化的HzMUC1抗体只识别肿瘤细胞表面MUC1,不识别游离于血液中的MUC‑1 N端,能更有效靶向治疗MUC1阳性肿瘤。新型MUC1.28.BB.z CAR‑T细胞与MUC1阳性肿瘤细胞共培养后,杀伤靶细胞效能显著,将为增强抗MUC1 CAR‑T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效果打下基础,对MUC1阳性实体肿瘤的免疫治疗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234031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062409.1
申请日:2020-01-20
Applicant: 温州医科大学
IPC: C07K19/00 , C12N5/10 , C12N15/867 , C12N15/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靶向肿瘤细胞表面MUC1的新型嵌合抗原受体及MUC1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目前所有临床试验中MUC1抗体因能识别从细胞上脱落而游离血液中的MUC-1 N端,因而不能有效靶向肿瘤细胞和靶向治疗MUC1阳性肿瘤的技术缺陷。本专利制备技术中人源化的HzMUC1抗体只识别肿瘤细胞表面MUC1,不识别游离于血液中的MUC-1 N端,能更有效靶向治疗MUC1阳性肿瘤。新型MUC1.28.BB.z CAR-T细胞与MUC1阳性肿瘤细胞共培养后,杀伤靶细胞效能显著,将为增强抗MUC1 CAR-T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效果打下基础,对MUC1阳性实体肿瘤的免疫治疗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484507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1810128829.8
申请日:2018-02-08
Applicant: 温州医科大学
IPC: C12N5/10 , C12N15/867 , A61K35/17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肿瘤Her2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将CAR‑T细胞设计为双共刺激信号分子,改进了信号肽、穿膜区、铰链区的设计,同时优化了CAR‑T细胞制备过程中病毒表达载体的选择、重组病毒的包装、浓缩、纯化、转导等环节,克服了CAR‑T细胞效能低及不稳定等问题,为增强抗Her2CAR‑T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效果打下基础,对实体肿瘤的抗Her2CAR‑T细胞免疫治疗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067899B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2010016672.7
申请日:2020-01-08
Applicant: 温州医科大学
IPC: A61K31/4706 , A61P35/02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疟药物磷酸伯氨喹在制备治疗白血病药物上的应用。本发明通过系统筛选多种FDA批准的药物,发现抗疟药磷酸伯氨喹具有显著的抗白血病作用。在细胞水平,磷酸伯氨喹可显著抑制多种髓系白血病细胞系的生长,但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无明显生长抑制作用,且磷酸伯氨喹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抑制效果更为明显。在病人水平,本发明发现磷酸伯氨喹可抑制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病人原代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在动物水平,本发明发现磷酸伯氨喹对全反式维甲酸耐药性急性早幼粒白血病进展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发明为磷酸伯氨喹在白血病尤其是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治疗中潜在的临床转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930793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13714.4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温州医科大学
IPC: C07K14/705 , C07K16/28 , C12N15/13 , A61K39/395 , A61P35/00 , A61P35/04 , A61P1/18
Abstract: 一种靶向肿瘤相关抗原CDCP1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本发明的抗CDCP1单克隆抗体可特异识别胰腺癌细胞表达的天然CDCP1蛋白,与重组CDCP1胞外区蛋白高亲和力结合,能够显著抑制CDCP1阳性胰腺癌细胞的迁移,具有阻遏功能特征。本发明的抗CDCP1单克隆抗体适用于CDCP1阳性肿瘤检测、预后监测和诊断。本发明适用于开发靶向治疗CDCP1阳性肿瘤的抗体药物中的用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