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鼠脊椎节段固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821057B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010505424.9

    申请日:2020-06-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验小鼠脊椎节段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端面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两侧开设有推移槽,所述推移槽内滑移设置有推移板,所述推移板由横板和竖板组成,所述横板与竖板连接呈“L”型设置,所述竖板与固定板端面垂直设置,所述横板在推移槽中向容置槽方向滑移使得竖板朝容置槽方向聚拢实现两个竖板对小鼠身躯的夹紧,所述推移槽内设置有用于使竖板夹紧小鼠的复位件,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托举气囊,所述固定板内开设有输气管路,所述输气管路一端与托举气囊充气孔连通,另一端穿出固定板与外界充气设备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小鼠四肢的压紧件,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将小鼠牢牢固定的问题。

    实验小鼠脊椎节段固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821057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505424.9

    申请日:2020-06-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验小鼠脊椎节段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端面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两侧开设有推移槽,所述推移槽内滑移设置有推移板,所述推移板由横板和竖板组成,所述横板与竖板连接呈“L”型设置,所述竖板与固定板端面垂直设置,所述横板在推移槽中向容置槽方向滑移使得竖板朝容置槽方向聚拢实现两个竖板对小鼠身躯的夹紧,所述推移槽内设置有用于使竖板夹紧小鼠的复位件,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托举气囊,所述固定板内开设有输气管路,所述输气管路一端与托举气囊充气孔连通,另一端穿出固定板与外界充气设备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小鼠四肢的压紧件,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将小鼠牢牢固定的问题。

    一种关节脱位术后恢复中药配方及熬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15254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1027335.7

    申请日:2018-0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关节脱位术后恢复的中药配方及熬制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组分:滚山虫,红花,陆英,牛膝,白接骨,杜仲,桉叶,紫荆皮,空心柳,川穹,三七,防风。本发明的滚山虫祛风通络,散瘀止痛;红花活血化瘀,散湿去肿;陆英祛风活络,活血散瘀;牛膝活血通经,强腰膝;白接骨止血祛瘀;杜仲强筋骨,壮腰膝;桉叶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紫荆皮活血通淋;空心柳活血调经,利水通便;川穹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羌活利关节;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红花、陆英与川穹结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滚山虫、牛膝与空心柳结合通筋活络;桉叶与防风结合疏风解表;各成分相辅相成,促进关节脱位的治疗。

    分瓣式脊椎外科手术用导板

    公开(公告)号:CN111529038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010300305.X

    申请日:2020-0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分瓣式脊椎外科手术用导板,包括导板本体,导板本体包括与手术节段椎体后表面匹配的内侧面,导板本体上正对需要置入导针的位置开设导孔,所述导板本体包括左导板和右导板,左导板和右导板采用上下插接的搭扣机构,至少两个导孔分处于所述左导板和右导板上。传统脊椎外科手术用导板两侧分别设置导孔并置入导针时,因导针置入的方向总是交叉的形式,因此导致在双侧导针置入后无法取出导板,本发明的分瓣式脊椎外科手术用导板可以采用竖向向上分离的方式取出,而在手术进行时可以将左导板和右导板搭扣连接并压在脊椎骨骼上实现定位,可使手术进行更加顺利、精准。

    一种多功能骨盆、髋关节创伤急救固定器

    公开(公告)号:CN111228024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910388266.0

    申请日:2019-0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骨盆、髋关节创伤急救固定器,包括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的底部与下固定板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侧保护板,本发明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该多功能骨盆、髋关节创伤急救固定器,通过设置侧保护板可保持患者胯骨的两侧和正面,可避免二次受伤,而利用充了气的气囊,可将患者臀部后侧支撑起来,使患者髋关节处不会随意晃动,还可起到减震的作用,而将气囊分为六个部分,之间用第一气管连通,转动螺纹压杆可将第一气管中间压瘪,进而可限制六个气囊内气体的流动性,可避免受压过大的气囊完全瘪掉而无法达到减震的效果,保护性能更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