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锰脱氧钢的转炉脱硫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5120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074718.0

    申请日:2023-0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锰脱氧钢的转炉脱硫方法,通过在转炉冶炼前期低温条件下及时做好深脱磷操作,使前期脱磷后钢水中磷含量比转炉终点磷含量P=0.003%,到转炉冶炼后期根据钢种的硫含量加入适量的石灰,然后点吹化渣,进行脱硫操作,同时要控制转炉合适的终点碳含量;转炉冶炼后期,当钢中硫含量S≤0.015%时,这种操作能在转炉后期脱硫40%以上,确保硅锰脱氧钢成品硫含量S≤0.008%。本发明方法提高了钢水的洁净度,而且能有效实现硅锰脱氧钢中硫含量的控制。

    钢板自回火热处理工艺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684355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111000668.2

    申请日:2021-08-30

    Abstract: 钢板自回火热处理工艺,钢的化学组成质量百分比为C=0.35~0.38,Mn=1.4~1.45,Cr=1.8~1.9;Mo=0.15~0.20,其余为Fe和不可控制的杂质元素;关键工艺步骤包括:板坯加热:板坯加热的均热温度为1160~1240℃,总在炉时间150~190min;粗轧:开轧温度1050~1100℃,粗轧大压下,倒数三道次至少有一道压下量≥35mm,还有两道压下量≥20mm;精轧:开轧温度为980~1050℃,终轧温度在15℃的偏差范围内。自回火:控制温度在450~490℃下线。轧后到钢板下线之间的钢板空冷速率约为(4~10)℃/min。缓冷坑堆垛,缓冷坑底部铺设鹅卵石,坑壁双层保温砖;保温时间在72h以上。本发明工艺生产的钢板无需回火热处理即达到自回火的目的。

    钢板自回火热处理工艺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684355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1000668.2

    申请日:2021-08-30

    Abstract: 钢板自回火热处理工艺,钢的化学组成质量百分比为C=0.35~0.38,Mn=1.4~1.45,Cr=1.8~1.9;Mo=0.15~0.20,其余为Fe和不可控制的杂质元素;关键工艺步骤包括:板坯加热:板坯加热的均热温度为1160~1240℃,总在炉时间150~190min;粗轧:开轧温度1050~1100℃,粗轧大压下,倒数三道次至少有一道压下量≥35mm,还有两道压下量≥20mm;精轧:开轧温度为980~1050℃,终轧温度在15℃的偏差范围内。自回火:控制温度在450~490℃下线。轧后到钢板下线之间的钢板空冷速率约为(4~10)℃/min。缓冷坑堆垛,缓冷坑底部铺设鹅卵石,坑壁双层保温砖;保温时间在72h以上。本发明工艺生产的钢板无需回火热处理即达到自回火的目的。

    辊压式淬火机排水辊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937662U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21469682.2

    申请日:2021-06-30

    Abstract: 辊压式淬火机排水辊,包括辊体、螺旋线、中心套环,所述的辊体呈圆周状,辊体材料为不锈钢,辊体两端由轴承座固定,驱动端连接传动齿轮;螺旋线于辊体上表面进行车削加工,螺旋线方向由辊体中心向辊体两端反向延伸,螺旋线的外径处于同一水平面,外径上表面光滑无突出物;所述的辊体中部安装中心套环,中心套环采用不锈钢材质半圆结构拼装组成,并由内埋式螺栓进行固定方便安装和拆除,中心套环的外径低于螺旋线的外径。实用新型改善了淬火高压冷却过程中螺旋辊中部与两端排水速度不均匀的问题,可以显著降低薄板高压冷却淬火板型的控制难度。

    一种转炉喷补枪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578969U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21598954.3

    申请日:2022-06-25

    Abstract: 一种转炉喷补枪,包括进料管、手柄、喷头,其特征在于:喷头包含直筒段和扩张段,直筒段与扩张段间通过焊接连接;喷头直筒段的长度为5~15cm,内径5~12cm;喷头扩张段为喇叭形,长度为5~30cm,喇叭夹角为0°~120°。喷补料经新型喷补枪喷出后喷补覆盖面积增大,在转炉炉衬面上铺展率高,粘附性好,有效避免料过于集中导致炉衬维护平整性差,覆盖面不均等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